李显龙诤友般直言“看衰中国极不明智,中美均应顺势而为”,中方一向从善如流,美方会听劝吗?

据联合早报网消息,10月18日,卸任总理一职几个月的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炉边对话环节中指出,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关系紧张的根本症结是,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与中国都必须为此做出调整。

中国要认识到自身“分量、影响力、对世界的影响已达到另一种规模”,不能期望其他国家继续让步;而世界也得根据形势的变化,把中国纳入国际系统,照顾中国合理的关切和利益。

李显龙表示,西方国家看衰中国“极不明智”,“中国经济见顶论”更是无稽之谈。

为何有此言论?李显龙解释说,一是中国有人口和劳动力优势,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有极大潜力,三是中国许多领域已达到世界级水平,极具影响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有继续向前迈进的决心。虽然卸下了总理职务,李显龙仍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往日里“亲西方”的李显龙为何这时候给中国“撑腰”,又善意地作出提醒?难道他改变立场了?

非也。这样的言论和提醒,正是李显龙考虑到新加坡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当前世界格局的大势所趋和各国真切的利益诉求,而得罪中国将引火上身。

实用主义外交的延续

1965年新加坡建国以来,“国父”李光耀就秉持着实用主义和平共荣的外交态度。一方面,李光耀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新加坡这个由64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毗邻马六甲海峡,其作为东南亚海空交通枢纽和连接两大洋海上要道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李光耀也深知,纵然新加坡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其“小国寡民”的特性也无法支撑自身经济实力与大国抗衡。

如何让本国在国际竞争夹缝里保持自己“小而精”的地位?中庸务实也就成了新加坡外交态度的核心,而中庸的目的便是自保,好让自己在这四面楚歌的国际舞台上赢得生存空间。

因此,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新加坡虽然以华人为主要群体,却依然亲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没有永远的朋友,但有永恒的利益。说白了,谁厉害,谁就能保我平安,我自然就亲附谁。

一方面,经济上以金融和转口贸易为主的新加坡需要稳定和发展。要依附于全球消费市场,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搞好关系、打通渠道就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无法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和军事基地,这让新加坡极度缺乏安全感。出身英美体系的李光耀在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自然选择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寻求军事支持和庇护,为新加坡立足东南亚乃至世界锦上添花。

但李光耀也曾说:“我们需要尽量多的朋友,尽量少的敌对的或者不友好的国家。”除了亲附于美国,新加坡同时和世界各国持续发展友好外交关系,包括中国。主打谁都不得罪。

1976年,李光耀访问中国时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会面。李光耀说:“中国越是强大,中国同美苏的力量就更加平衡,新加坡就更加安全。”李光耀没有选择一边倒,而是在依附于美国的同时,保持和中国友好外交,持续支持中国发展,促进与中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李光耀很实诚,要维护自己本国的繁荣与稳定,中国这个“硬骨头”不容小觑,对美国、中国“既要又要”。

而作为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也继承父亲的外交手段,广结人缘,践行实用主义外交,持续发展对中友好关系。虽成长于新加坡的繁荣时期,又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更偏向于西方教育思想,但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的话来说,李显龙的执政风格具有“亲和力”和“包容性”,特别是在应对危机方面具有前瞻性眼光,“懂得如何利用危机,为下一步发展作准备”。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李显龙为何在论坛上为中国“辩驳”并提出提醒。

李显龙不是改变了政治立场,说不好听一点是见风使舵,说好听点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看到了中国实力的快速崛起及其对世界格局变化的重大影响。他知道,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各国该为这个全球性的变化调整策略了。一方面,作为中国和美国的“朋友”,中美关系的僵持不下对新加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不小心就会殃及池鱼。新加坡要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这个时候绝不能选边站。这会使得新加坡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中美紧张局势给新加坡本地经济带来消极影响。国际需求和贸易下降,全球供应链紊乱,新加坡对外转口贸易萧条,国内经济显著放缓,电子业、精密工程、批发贸易、零售业等领域都受到冲击。一边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另一边是为本国提供国防军事力量支持的美国,只有力争作为中美沟通桥梁,寻求中美双边建设性合作,才能让新加坡在全球市场洪流中安稳行船。

不可忽略的中国力量

此前,李显龙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明确表示:“今天的中国已经变得更加繁荣,在国际事务中也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它充满生机,必将腾飞。”李显龙还是清醒而务实的,这是对中国实力的客观评估。在他看来,促使新加坡在中美之间处于平衡地位才是上选。

那么,李显龙为何会有这番认识?

美国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着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并不是坚不可摧的。美国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实行经济制裁,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树敌,内忧外患不断加重。

而现阶段的中国,处于突破围堵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转折期。要知道,在美国经济、科技、外交等全方位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军事国防等领域仍又上了一个台阶,足以刷新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此外,中国在满足国内市场供需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贸易合作关系,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2.13万亿元,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中国“新三样” (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 出口的表现令人瞩目。202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7.14万亿元,增长8.2%,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6837.7亿元,增长10.3%;集成电路5427.4亿元,增长25.6%;汽车3917.6亿元,增长22.2%。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出口7578.3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1%。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简单来说,世界各国离不开中国产品。

那么,中国如何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压力?

以“新三样”为例,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高于整个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更是推动中国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第一大国,刷新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从 “短板”变为“长板”,首要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得益于中国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人才积累等因素,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犹如一剂助燃剂,让中国卧薪尝胆、攻坚克难,助推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创新和腾飞。

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无疑给西方国家带来一记重击。比亚迪2023年第四季度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2023年,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助推中国汽车出口再次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上半年,中国凭借出口279万辆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60万辆)超越日本,正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让中国汽车站上全球主舞台。这个增速,如何不让世界其他国家瞠目?

而锂电池作为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赛道,中国在打败日韩后,更是成为全球最大动力锂电池生产国,占据了80%以上的全球出货量。以中国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为例,在全球电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其凭借显著的成本和技术优势逐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7.5%,海外市场占有率飙升至26.9%,一举超越LG新能源(LGES)成为全球第一。此外,在《美国汽车新闻》最新揭晓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宁德时代跃居第四,紧随博世、采埃孚与麦格纳国际之后,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强劲崛起。据新华网,此前,美国两名参议员给美国能源部写信,大意是,美国电池技术商业化比中国落后“10到20年”,因此美国得换道超车,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及替代化学物质 ”方面抓紧作为。

至于光伏产品,中国则是“烈火炼真金”,用比别人少的时间,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问鼎全球。面对美西方数十年的打压,中国光伏产业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直至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拥有较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市场份额约占全球50%。英国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发布的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排名中,前十家光伏企业中国企业占了九家,其中前五名均为中国企业,分别是晶澳、天合、晶科、阿特斯、隆基,可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突出。据伍德麦肯兹,过去一年里,中国光伏组件生产成本降低了42%,是美欧生产成本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成本优势之大,使得美欧企业无法与中国媲美。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展现了极强的抗压能力。同时,随着国内创新引领和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仍保持了稳健的经济增长。据外媒看来,预计未来在中国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外贸纾困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优势将更加凸显,中美博弈将进入前所未有的竞争阶段。

世界和中国如何顺势而为作出调整?

李显龙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美国要寻求和中国的建设性关系。

面对中国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目前美国依然难以摆脱霸权主义的思维,持续通过一系列技术壁垒、贸易战等手段打击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动力,试图以此维持自己一国独大的垄断地位。这不仅导致两国的贸易额下降,也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紧张。

例如,美国通过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打压,试图遏制中国在关键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电信技术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此前,美国对华为实行芯片制裁,少了中国买家这一重要环节,美国、日本等长期为华为提供芯片和零部件的半导体公司遭受重大损失。但同时,这促使中国加速芯片自主研发。华为麒麟9000芯片的面世,给美国等企业带来二次打击。除了经济和科技,美国还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基地的部署。通过一系列对中国的全方面遏制,美国无非就是想降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实在是“小人之心”。

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美两国的细小举动都会搅动全球市场,而双方紧张局势的加剧则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危机。即使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的依存关系依然无法忽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意味着中美之间并无脱钩的可能。

因此,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仍然需要合作,两国之间的联系是无法轻易切断的。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快速腾飞,容纳一个更加有影响力、日益强大的中国。中美两国需要新一轮的和平对话,重新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合作框架,解决双方分歧,共同探讨和解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地区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而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世界之大变局,深化改革和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并考量其他国家正当的利益诉求,促进经济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的竞争性和灵活性。此外,中国也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互补差异,推动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进程,担起大国责任,彰显大国风范。如此,世界各国才能共谋福利,维护世界的繁荣与稳定。(李婧/采写)

(作者:察理思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