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反恐利刃”

    多特情导调、多场景转换、多课目穿插……近日,武警河南总队鹤壁支队组织某特战中队官兵开展极限训练,他们聚焦本级任务,按照练战术与练技术、练指挥与练谋略、练体能与练生存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差异化组织训练,把实战化练兵的脚印踩得更深更实。

    任务牵引

    晨光熹微,地处豫北腹地的一支武警特战分队已经整装待发。

    “接公安部门通报,现有数十名‘暴恐分子’袭击某商超后,藏匿于A区域厂房负隅顽抗,上级命令我部迅速前往事发地域展开处置……”命令下达后,参加演训的武警鹤壁支队特战分队官兵迅速登车。首个课目是机动投送,他们需要在30分钟内赶赴××公里外的“事发地域”。

    机动途中,特情突现。前方公路因突发交通事故造成道路损毁拥堵,分队必须选择备用投送方案。侦察员迅速操作信息平台调阅数据,将路况、地形全部摸清后,最终定下徒步奔袭的方式完成投送,此时距离模拟事发地域还有5公里。

    特战队员背负30公斤装具,快速奔袭到位后,指挥员进行形势研判、定下决心,导调组按照“到位即战斗”的要求,采取不间断作业的方式构设一个个课目场景,参与演训的特战分队在复杂多变的突发情况下完成每个阶段的作业要求。

    “从过去以磨炼身心为主的极限体能训练,到如今带着实战化背景以课题为牵引的全流程演练,我们通过极限训练来追求特战分队作战效能最大释放、作战能力最大提升,不断探索复杂环境下特战分队作战制胜机理。”该支队路明介绍,他们基于特战分队的反恐怖任务和作战方案,以“建筑物反劫持、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和清剿打击暴恐分子”为主要训练课题,聚焦机动投送、组织指挥、行动战法和战斗保障等10个研训重点,将行军越障、野外生存、战斗射击等单项训练课目融入演练行动,按照作战全流程组织实施,充分检验特战分队的反恐行动能力。

    夜幕将至,在完成4个阶段15个训练课目后,“暴恐分子”被“悉数抓获”,特战分队迎来了当天的收尾课目——搜爆排爆。

    “现在的情况是,A区域厂房东北角发现可疑行李箱,疑似为爆炸物,请派出搜排爆手前出识别处置!”根据现场态势,指挥员迅速对核心区域布设封控警戒,派出下士搜排爆手崔杨珊携带专业排爆器材抵近识别。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随着崔杨珊运用杆式机械手臂平稳将“爆炸物”转移至安全区域,当日的演训课目全部结束。

    技战融合

    经过1500米奔袭,中士狙击手邓浩天越过铁丝网,匍匐前行至狙击阵地。

    “此处光线过于强烈,正北方向存在大片视角盲区……”短暂思考后,邓浩天没有选择瞄准射击,而是匍匐转向了另一边的预备射击阵地。此时,他的体能消耗很大,快速跳动的心率对他的据枪稳定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目标即将出现,准备射击!”随着导调员一声令下,靶子在北偏西方向显现。锁定目标、调整呼吸,邓浩天凭着本能反应完成了击发。

    “狙击手既要能一剑封喉狙杀重要目标,又要能充当指挥员的耳目,枪法、体能、战术、心理素质缺一不可。”该支队卢家义说,这次极限训练中的射击课目采取射击技能和行动战术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在对集团目标射击、中远距离射击、快速射击等技能课目的基础上,增添了选择狙击阵地、伪装侦察等实战课目,让参训队员在近似实战的复杂环境中练就过硬的战术素养和狙击本领。

    特战队员是“反恐利刃”,专业技能要练到极致,融合训练要训到极点。翻阅这次极限训练实施计划表可以看到,训练课目还包含战术计算、按坐标行进、纸质文书拟制、标绘决心图等内容。

    据介绍,这次极限训练的个人课目和小队战术行动均融合了战斗指挥、专业技能、身体心理、战术配合等多项综合作战指标,不再是单纯单兵专业技能素质的比拼,而是要求每名官兵都具备战术意识素养以及有枪能用、有车能驾、有伤能救的综合素质。

    “这次行动我们采用精确狙击为主、强行突击为辅的战术,侦察组利用无人机抵近侦察地,引导狙击手选定位置,突击队员和我一起从侧面迂回包抄,相机突入!”训练现场,在导调员下达“小队长负伤退出”的特情后,身为副小队长的二级上士高鑫思路清晰、研判精准、指挥得当,受到在场领导的表扬。

    反观捕歼战斗课目中,特战二小队少尉小队长决定采用两侧出击的战法对“敌”形成合围,本以为“包饺子”没有问题,却没想到“蓝方”破窗而出,从看似死角的位置强行突围,导致行动被判定为失败。

    “特战分队训练遵循的‘精英、高难、综合’导向,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指挥员能力素质提升,大力解决战场思维旧、战斗素质弱、指挥素养差等问题。”当天的复盘总结会上,上尉中队长李昊虎总结道。

    体系练兵

    “‘劫匪’放松警惕,迅速通过视线盲区!”极限训练的第5天,建筑物反劫持战斗拉开帷幕。在中队长李昊虎的指挥下,特战分队逐步向“人质被劫持”区域逼近,各作战单元密切配合,准备趁“敌”懈怠之时对其实施精准打击。

    转瞬间,狙击组根据侦察员的引导,选定狙击位置,突击组借助“敌”视线盲区,秘密抵近目标房屋,重火器组结合周边地形特点,在外围设伏……各作战单元有序到位,占领优势位置。

    “行动!”指挥员一声令下,狙击手“对屋内警戒人员精准狙杀”,随着爆震弹炸响,突击1组从正面突入、2组同时破窗而入……特战队员迅速将“人质”转移。扫清屋内残“敌”后,导调员又下达新的指令:“3名‘劫匪’从密道逃窜,现已登车逃离,迅速组织追捕!”

    情况突变,李昊虎沉着冷静,立即命令无人机升空跟随侦搜,重火器组尝试对“敌”车辆实施火力打击,紧急逼停车辆。同时,侦察员通过电台将“敌”逃窜动向通报至在待机地域集结的机动中队指挥员任众阳,由他们迅速编成3个追击组前出设卡堵截。各组展开密切协同,10分钟后成功拦截,核实身份后,将“敌”迅速带离现场。

    “攥指成拳才能聚力制胜,特战分队要联合其他作战单位进行作战行动,就必须针对不同行动任务制定不同的协同机制。”路明说,以往提到极限训练,大家联想到的就是“练得猛”,现如今他们聚焦特战分队的协同配合,借助极限训练、演习演训等时机,探索特战分队与参与协同的机动中队、地方公安力量之间的配合模式,研究各个行动样式中协同指挥链路可能遇到的难点堵点,并针对信息情报共享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努力实现能力互补,促使战斗力的拔节提升。

    “无人机数据回传耗时较长,机动增援单位指挥员无法同步获取情报”“突击组和狙击组行动衔接不够紧密,人质安全风险较大……”当天的考核结束后,复盘总结就地展开,导调员和指挥员对协同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毫不遮掩。与此同时,支队侦察股、作训股针对训练中的瑕疵之处完善接下来的训练计划。

    又一个清晨如约而至,新的“战斗”又打响了。该支队以“建筑物反劫持战斗”为模板,将协同作战机制推进至其他作战课目,不断探索协同作战背景下的极限训练新路子。

王俊峰 马勇韬 张泽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