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长沙,喜看稻菽千重浪。10月23日上午,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迎来晚稻测产,主会场设在宁乡市金洲镇箭楼村,长沙县春华镇、望城区靖港镇、浏阳市沙市镇、湘江新区含浦街道4个分会场同步测产。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钱前带领专家组进行了测产,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春晖出席测产活动。
△晚稻测产活动现场。图/记者彭皓泽
上午十时三十分,测产拉开序幕。箭楼村“四高”千亩核心示范片,伴随着收割机作业声,饱满的稻谷颗粒归仓,田间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当天,经过现场收割、过磅计量、水分测定、质量检测、计算统计等流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组成的专家组实测实收,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宁乡片)晚稻亩产达607.27公斤。通过对五个千亩核心示范片实割实测,2024年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晚稻平均亩产为652.82公斤,双季稻周年平均亩产达1286.88公斤。
△2024年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晚稻平均亩产为652.82公斤。图/记者彭皓泽
试验示范区丰收捷报频传,农户喜笑颜开
“专家手把手教种田,今年采取了合理密植、变量施肥的措施,病虫害有生物防控,增产效果明显,产量超出预期。”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勇是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也是长沙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以来,他跟着院士专家团队种田,在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种了三年田,他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品种搭配有讲究,采取早专晚高的搭配,今年晚稻种植了高产品种‘3两优911’,生育期适宜、抗性好、产量高。”
听到测产专家报出的产量,黄勇喜上眉梢,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了2000多亩水稻,“四高”稻米高产优质,合作社注册了“厦家洲”大米商标,打造“四高”优质稻米品牌。“现在农耕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庄稼汉再也不用穿汗衫戴草帽,农民种地也能跟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样着衬衣穿皮鞋。三年前我们种植面积是230亩,到现在已经扩大到2700多亩,得益于‘四高’技术的推广,平均亩产相比三年前增加了150斤左右,每亩至少能增收240元。”黄勇高兴地说道。
△田地里金黄饱满的稻谷。图/记者彭皓泽
“四高”试验示范区,丰收捷报频传。2024年,长沙持续深化“院士农业”成果,探索省会城市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有效途径,在湖南湘江新区和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各铺排建设1个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辐射全市54个乡镇、474个村、3406个种粮主体,总面积达119万亩。
△工作人员操作收割机进行收割。图/记者彭皓泽
△工作人员操作收割机进行收割。图/记者彭皓泽
辐射效果明显,试验示范区面积三年“三级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2022年起步,到2023年扩面,再到2024年增效,长沙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三年三级跳,从1062亩,到61.3万亩,再到辐射带动119万亩,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示范带动全市粮食单产稳定提升。
“建立一名院士团队专家联系一个区县(市)试验示范区的技术指导机制,率先在全市开展‘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相关探索。”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建文介绍,长沙通过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和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叠加建设,探索省会城市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径。
△新收割的稻谷。图/记者彭皓泽
“‘四高’已成为长沙粮食生产的金名片。”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少希介绍,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和以柏连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集成了以“培地扩容、激光平田,因地选种、依茬搭配,机械密植、变量施肥,生防优先、梯级控害”为核心的双季稻丰产增效技术,全面实现良田与良制并举、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融合。长沙市“四高”双季稻丰产增效技术入选2024年湖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专家对稻谷取样进行水分含量检测。图/记者彭皓泽
“平均亩产652.82公斤,这个成绩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钱前表示,以前人们追求的是“种三产四”,即“种三亩地得到四亩地的产出”,而现在经过科学管理,一亩地能种出1.5亩地的效果,这都是实施“四高一新”带来的影响,“而且湖南今年历经洪涝灾害、极端高温的考验,没有风调雨顺的外部条件,还能产出如此喜人的成果,值得全国学习。”钱前补充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左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钱前(左三)下田查看稻谷情况。图/记者彭皓泽
长沙全市粮油工业总产值已达279亿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探索省会城市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新路子,长沙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责任。2024年以来,长沙创新开展“屏上耕耘”短视频农技服务,运用手机这一新农具进行“微科普”,通过“实地、实景、实物”拍摄农业科普短视频。在“长沙农业农村”视频号开设“农农开讲”专栏播放,累计发布43条技术视频,短视频浏览量达17.9万余次。
与此同时,长沙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市场优势,积极支持种粮主体由“卖谷”向“卖米”转变,全市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79亿元,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45家,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9个、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2个,形成了“蜂稻米”“稻鱼生态米”“鸭稻米”等多种生态大米,打造了“农小星”“四高鲜米”等多个绿色优质大米品牌。
此外,长沙还开展“城乡对接·村社互进”行动,在浏阳张坊镇、长沙县开慧镇、宁乡龙田镇探索开展“我在星村有丘田”认养活动,盘活闲置农田,以稻田为纽带,链接乡村供给,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一批长沙土特产进城、城里市民进村,形成了城市与农村携手共进的长沙示范。
△晚稻测产活动现场。图/记者彭皓泽
潇湘晨报记者彭皓泽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