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班”、怎样“撬班”?一场跑操引发全校讨论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赵沛

“他们每晚跑操横竖斜三个方向都是一条直线,远远望去不用问,一定是高三(13)班!”近日,武汉市吴家山中学新任校长平先柏观察到一个现象:每天晚上8:40—9:10的跑操中,有个班级特别“显眼”,而且并没有进行特别的训练。“这样的班级,成绩肯定也不会差。”于是,平先柏让该班班主任葛双林在全校分享带班经验,一场关于如何“泡班”、怎样“撬班”的讨论就此展开。

作为学校数学老师,葛双林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长达30多年,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泡班”即班主任尽可能多地把时间花在班级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这不是简单的监督,而是全方位地融入学生的日常。通过用心的陪伴和关注,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图片葛双林老师“泡班”

“‘泡班’没有诀窍,关键是细心。”在吴家山中学高三年级,班级老师的办公室被安排在教室同楼层,本学期刚接手高三(13)班的葛双林除了上数学课,其它每节课也会去教室外面晃一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向。比如有同学特别怕冷,上课戴帽子,耳朵被遮挡影响听课效率,帽子过大还可能影响后面同学,他就找学生单独谈话、耐心劝导;有同学把电子产品带到学校,他也不批评,而是开展诚信教育——教室墙面贴一张表、挂一个置物袋,带来的同学自己在表上打勾,并放到旁边的置物袋中。至于跑操标兵班级,葛双林笑着说,自己只是跟学生强调了一种观念:无论什么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高中的孩子,道理都懂,就看老师怎么引导。”他说。

关于“撬班”,葛双林的理解是,班主任通过巧妙的方法和策略,打破班级中一些不良的状态或习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班级整体进步。

为什么用“撬”这个字?葛双林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成打破僵局、激发潜能、促进团结、激励引导的“杠杆”,“杠杆”的支点就是前面的“泡班”,“泡”好了才“撬”得动。

在高三(13)班,记者看到一张表格,学生就学习目标与计划、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自主学习、学习态度等,定期给自己评分。聂同学在个人发展目标计划中这样写道:二调突破630分,高考突破660分,考入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或英语系,考上北京大学教育学系……学生有这样的底气,得益于该班9月调考的优异成绩:作为首选历史的传统“大文”班,全班44人,41人超过特殊本科线。

“葛老师的年龄虽然与我们相差比较大,但我们跟他朝夕相处非常融洽,也能够相互理解,感觉学习劲头更大了。”不少学生说。

“泡班是情怀,撬班是智慧”,这是该校年轻教师、高三(7)班代杏子的理解。她说,自己从葛双林老师身上学到要用心用爱用情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并结合班级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平静的班级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营造彼此之间你赶我超,奋勇争先的氛围。

平先柏校长告诉记者,跑操只是一个缩影,但折射出来的是班级的规范管理、学生的意志品质。“泡班”泡什么,“撬班”怎么撬、什么时候撬,目前正在学校年轻教师中广泛开展学习讨论,这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入口之一。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