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江轩
湖北省江陵县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北岸、江汉平原腹地,辖8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和125个村(社区),耕地面积10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约70万亩,其中超过一半为“(水)稻油(菜)连作模式”,稻草秸秆焚烧问题一度突出。
近年来,全县不断强化“秸秆禁烧-禁烧与利用并重-利用方能禁烧”的共识,走出了一条“以疏促堵、综合利用”的路子,今年收储秸秆超过11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一倍多。
秸秆回收,提升综合收益
为破除焚烧稻草秸秆可灭病虫害、方便种植油菜等“传统思想”,江陵县委、县政府先从统一干部思想抓起,再武装群众,推动过去“以烧秸秆为主”转变为现在“以卖秸秆为主”。
在水稻收割前后,及时召开覆盖县乡村三级干部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部署会、调度会、调研座谈会等,安排工作任务、解决突出难题,不断统一思想和行动。
当地还组织基层干部到江苏阜宁等地区考察学习秸秆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是禁烧路、生态路、致富路”的最大共识,并结合实际找差补短,制定了《秸秆(垃圾、荒草)禁烧和综合利用行动方案》,推动思想统一化、目标具体化、方式精准化。
机械设备在收割水稻
当地各乡镇村组采取屋场院子会+村村响、巡逻车、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1+N”工作机制,开展全方位、高频次宣传,切实和群众算清“三本账”(焚烧秸秆依法承担责任的“法律账”、焚烧秸秆破坏自己生存环境的“生态账”、收储秸秆便捷增收的“经济账”)。累计召开屋场院子会近千次,镇村两级每天广播和巡逻、同时自拍“短视频”10余部,《我叫秸秆,我不想做“废柴”》等报道的浏览量超过10万,“烧秸秆有害、回收可变钱”深入人心。
培育市场主体,增强秸秆回收能力
为夯实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实现就地就近回收消纳,江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供应链思维,做到“两手抓”。
江陵县一手抓收储主体协同,以政府平台公司县城发集团下属粮储公司为核心,制定县域内秸秆收储市场主体准入标准,采取“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推荐+企业自主申请”的方式,网罗全县32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和其他从事秸秆收储运销服务的市场主体,成立了收储能力超过10万吨/年的江陵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
机械设备在收储水稻秸秆
同时,建立了秸秆“收、储、运、销”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推动秸秆收储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持续化。
此外,该县还一手抓骨干企业培育,支持县内年消纳量12万吨秸秆的凯迪绿色能源企业恢复生产,引进服务年处理5万吨秸秆的西安秦衡秸秆深加工项目加速建成投产,逐步形成就近消纳全县50%以上秸秆的绿色产业。
构建体系,提升秸秆回收效率
为方便和吸引群众售卖秸秆,江陵县委、县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做到就近收、优价收。
近年来,在县财政真金白银奖补加持下(对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的给予每平米100元的补贴,对秸秆临时堆放点给予每亩每年1000元的补助),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以“大规模辐射多村(6000平方米以上)、小规模按需布置(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采用了“市场主体租赁板房、村级资产、空地等方式灵活布局)”的科学方式,在全县布局了34个收储点、仓储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增5个(县供销公司牵头整合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等国债项目新建3个、县城发集团盘活闲置资产改建2个。形成了覆盖全县各村最有效的“收储半径”。
水稻收割后,秸秆实现回收利用
通过组织行业协会、乡镇、市场主体和群众代表,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集体商议定价,县财政实施“对秸秆离田收储40元/吨”的补助政策,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公开发布各收购点依质240元/吨至300元/吨的收购价格,每亩稻草秸秆售卖可为群众增收100元左右,极大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
为实现“长秸秆、常年收”的目标,江陵县委、县政府组织镇村两级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动群众低茬收割、分散收储。一方面,全面推进低茬收割,组织民辅警、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向农户、农机手做工作,严格执行收割机联合作业收割标准,做到低茬收、割长草,保证秸秆质量和数量,消除秸秆焚烧隐患。
另一方面,江陵县有效推进分散收储,为避免集中收储时出现的安全隐患、供需矛盾等,积极引导群众将近期不进行售卖的秸秆就近分散堆存在田埂等空闲地,同时鼓励村两委与市场主体合作,因地制宜建立秸秆临时堆放点、开展代收代储工作,加速实现分散堆存、常年收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