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举办2024年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启动仪式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癌痛科普宣传系列活动。
本期由中西医结合科主管护师焦杰为大家分享癌痛常见认知误区。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性症状,高发病率、高疼痛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抗肿瘤治疗效果。虽然疼痛已经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但许多患者对癌痛有认知误区。
误区1 癌痛能忍则忍,忍不住再吃药
超过3个月的疼痛就属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需要长期、正规服用止痛药物,否则疼痛只会越来越重。凡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都属于中重度疼痛,长期存在或慢性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力,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厌世的情绪等,这不仅使患者饱受折磨,更会加速其肿瘤生长和转移,干扰抗癌治疗的顺利进行。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到2000年达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说明癌痛是可控的,关键在于患者和家属观念的转变,认识到疼痛靠忍可不行,有痛还得治。
误区2 “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更安全
对于慢性疼痛的长期控制来讲,长期使用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对心脏、消化道、肾功能的危害较大,存在消化道溃疡以及心脏病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而且这一类药物都存在“天花板效应”,即用药存在最大限制剂量,超过这个剂量,止痛效果不会增强,但不良反应会增加。对于评分为轻度疼痛的患者,在安全剂量下,可以考虑这类药物;一旦评分为中重度疼痛,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则,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吗啡、羟考酮等阿片类止痛药。
误区3 不痛时停药,痛时再服药
癌痛与高血压一样,按时吃药才能使患者体内药物浓度保持稳定,控制疼痛。药物的增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觉得疼痛控制得很好,可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将依据情况逐渐减量、停药。擅自停药会引起突然的撤药反应,如大汗淋漓、疼痛加剧等。
误区4 出现疼痛就说明癌症发展到晚期了
疼痛在肿瘤患者中很常见,约50%的癌症患者存在癌性疼痛。然而,出现癌痛和癌症的分期无直接关联,不能认为出现癌痛就表明癌症发展到晚期了。癌痛的发生,与肿瘤的部位、神经系统或脏器受累与否等有关,与疾病处在何种阶段关联不大。随着止痛药物和方法的不断更新,目前大多数的癌痛在医生正规治疗下都得到了明显的减轻和缓解。癌痛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同样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和正规地治疗。
误区5 吗啡等药物一旦使用,无法停用
癌痛的病因存在很多因素,某些原因引起的癌痛,在经过系统的抗肿瘤治疗后,疼痛可能会得到相应的缓解和控制,医生也会根据具体病情酌情考虑减量甚至停药。对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患者,减量或者停药前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减量。
误区6 一旦出现副反应就要停药或换药
很多患者担心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上,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其次比较少见的还有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等。而这其中除了便秘外,其实大多数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例如恶心、呕吐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因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立即停药或换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积极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如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通便药物、止吐药物来积极预防便秘、呕吐等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或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总之,只要肿瘤患者及家属转变观念,客观看待癌痛,无需谈痛色变,无须忍痛,早诊断,早治疗,按时服药,癌痛完全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