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编夫妻档的非遗传承之路

将平凡的绳索

幻化为错落有致的纹理

每一结都蕴含着

匠人的智慧与耐心


心有千千结,手编一世界。手工作品是有灵魂的,中国传统绳编艺术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


在中华5000年文明中,从宫廷服饰、玉佩,到普通老百姓的荷包、香袋、褡裢上处处可见绳结的身影。


图片


新津绳编艺人罗琴在工作室里,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绳编创作,桌上堆满了颜色各异、粗细均匀的丝绳,一盘珠针,一张定位盘,几把剪刀,还有各种栩栩如生的结饰。


“绳编中常用的结大致分为双联结、双钱结等基本结,绣球结、如意结等变化结,以及二回盘长结等组合结。”罗琴一边缠绕指尖的丝线,一边介绍。


图片


她是新津人,出生于1980年2月,是中国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成都新津绳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新津区高级民间艺术家,成都市新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法人兼会长。

今天

一起走进她的绳编世界

👇


绳编夫妻

生活事业的双伴侣





说起罗琴的绳编,首先就要说她的丈夫杨文艺。


杨文艺潜心钻研绳编艺术30多年,是四川成都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绳结艺术编织技艺高级技师、四川省民间技艺绳编优秀传承人。


图片


2005年,杨文艺和罗琴结婚。罗琴是兴义镇的一名医生,受丈夫的影响走上绳编之路,虽然有师父引路,可是要创作精品还是要下苦功夫不可。罗琴和杨文艺既是夫妻又是师徒,杨文艺在绳编行业也算是桃李满天下,罗琴就是众多弟子中的大师姐,不仅要给杨文艺打下手,还要在师弟师妹中起到带头作用。


图片


“在枯燥重复的工作中,特别是一件作品很久都不能完成,我也想放弃,但是看见杨文艺的执着和认真劲头,又会重新在心中燃起创作之火。”罗琴这样说,特别是杨文艺手中的活儿较多、给用户赶时间的时候,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去帮忙。作为杨文艺的家里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师父在身边,可以随时请教随时探讨。


“八一”建军节前,部队需要“军民鱼水情”主题的绳编作品,罗琴和杨文艺连续几天一直干到凌晨两三点钟;赛艇赛前夕,主委会急需九条绳编赛艇,夫妻俩分工合作,杨文艺起一个头,罗琴就按照这个模式做下去。她做船,杨文艺编划船的人,夫妻俩连续几个通宵加班,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这些超负荷的工作,也促进了罗琴的绳编技艺大幅度提高。


图片


夫妻俩在创业期间,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颠沛流离,曾经一年要搬几次家。杨文艺在洛带、平乐等古镇做生意,都不怎么景气,在新津老君山、斑竹林等地摆摊设点,也是艰难经营。那时候,夫妻俩常常赶庙会,跟其它商家相比,他们不善于经营,完全是个做生意的“门外汉”。罗琴一直带着孩子,不离不弃。有段时间,一家人的生活都捉襟见肘,全靠罗琴微薄的工资苦苦支撑。很显然,工匠的执着精神和做生意的头脑始终存在差距,也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支撑着杨文艺永不放弃,“一定要把绳编技艺传承下去!”这样的信念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文艺终于等到一个属于他的机会。2010年春节,新津举办纯阳观大庙会,绳编作品大放光彩,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四川电视台也专题报道绳编艺术。从此之后,“杨文艺”这个名字开始让大家认可。



非遗传承

事业也是梦想




罗琴学习绳编技艺近20年,经常参加绳编非遗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获得过新津区2023年绳编技能大赛一等奖。


图片


去年大运会期间,她指导世界各国大学生运动员体验绳编技艺,受到热烈欢迎。现在,罗琴也是一名成熟的民间艺术家了。


图片


“大家常见的中国结是非常传统的手工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代表着团结、和谐、幸福和吉祥。”据罗琴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士兵使用的军结,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装饰品,常用于装饰和礼品赠送。


图片
图片


“编一个中国结,表面看好像是简单的活,其实是很难的,大多时候都是多种结组合在一起。”罗琴谈到具体的工艺,感触良多。


图片


2024年夏天,在新津南河上举办的龙舟赛和国际名校赛艇赛异常火爆,“新津绳编”摊位常常被世界各地的宾客围得水泄不通。


傍晚,南河边非遗集市上罗琴的“新津绳编”摊位前围满人,她手里的活停不下来,不时回答中外游客的咨询。比赛间隙,几个国外赛艇运动员在罗琴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这项非遗技艺。当天,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赛艇队员走进新津中学,第一次接触到非遗传承的中外学子们收到了新津中学赠送的绳编作品,这正是罗琴和杨文艺通宵加班赶制出来的。


图片


“用绳子就能编出这么精美的作品,新津绳编这种非遗技艺让人震惊!”接受了赠品的名校学子仔细揣摩绳编作品,感觉非常神奇。


在绳编创作之余,罗琴也经常受邀去学校和社区授课,推广绳编文化和技艺,让绳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更进一步。罗琴说,能够传授绳编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绳编艺术,传承绳编艺术,会是她永远不变的目标。






撰      稿:大   道

编      辑:詹夜鑫  高骏帆

审      核:雷浩然
编      委:任   武  李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