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印边境提问。对此,林剑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中印边境的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目前双方已就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中方对此积极评价。下一步中方将与印方落实好上述解决方案。
更早些时候,印度外长苏杰生也表示,中印在边境问题上已达成协议,印度和中国将脱离接触,恢复到四年前状态。也就是说,中印之间数十轮谈判后,印度最后还是答应了中方条件。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的“边境问题”,指的是“2020年以来边境对峙问题”,与解决领土争端没有任何关系,不涉及任何“割地”或是主权退让。除了锡金段,中印边界从未划定,没有任何划界协议。
2020年冲突之后,印度切断与我国经济、文化、外交等一系列正常往来,两国关系自此变得“不正常”。既然印度都为中印关系“不正常”咬牙撑了四年,为何此刻要松口了呢?
印度这4年来,在边境地区吃了很多苦头。我方一直牢牢掌握谈判主动权,可以说寸步不让,印度自然没好果子吃。事实上,我军还借机巩固边防,尤其是洞朗地区、班公湖地区,我国都直接增加军事驻地,扩大驻防规模。要知道,在此之前,洞朗地区是没有解放军驻防的。
与中国相比,印度基础建设薄弱且能力拉垮,后勤补给不到位情况下,还要在前线对拼,争取尽可能不落下风,其中成本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去年,我军一天时间就能在班公湖调动200多辆坦克,部署和撤退效率更是令印度军方感到震惊。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大概就是印度想尽快脱离接触最直接原因。
其次,印度总理莫迪已胜选连任,暂时没有制造炒作边境问题来巩固选票的必要,继续消耗下去,反而对印度不合算。在印度“飞速发展时期”,莫迪正要大展宏图之际,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闹僵,大量精力和资源牵制在边境问题上,对印度而言不是好事,负面影响还不小。
比如,2020年冲突爆发后,印度严格审查来自我国的投资,限制中印之间经济交流合作,甚至停止一些大的合作项目。然而,即使如此,印度去年对华贸易逆差仍达到850亿美元之多。过去10年,中国曾7次成为印度最大贸易国,这是印度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当这些不太乐观数字摆在莫迪面前,他也必须认真衡量,僵局是否值得持续下去。
可见,印度因边境问题与我国关系闹得“不正常”,不仅军事对峙上没落得好处,经济合作上还出现倒退。并且,印度为解决境内某些分离主义问题,竟不惜跑到加拿大地盘上公然杀人。事做得太糙,在西方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因此,加拿大和印度已闹到相互驱逐外交官地步。
换句话说,印度和西方集团关系也开始“不正常”。印度此前上美国贼船,参与美日印澳所谓“四方安全对话”平台围堵中国,是为了在美国那边捞好处。现在,恐怕印度自己也意识到,若真和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美国是给不出有效援助的。所以,印度得为自己找一找退路,总不能陷入两头堵的窘境中。
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对中印两国都有利。这意味着,美国借中印边境矛盾进行挑拨,就很难再起作用了,失去打压中国一大抓手。当然,从我方表态中,可以看出还是很谨慎的,要等印方行动落到实处才能下定论。
毕竟,印度政府信用和印度军队执行效率也名声在外,今天早上答应的事情,往往要等后天中午才有可能想起来。并且,印度外交作风容易情绪化,答应的事情遇上心情不好,撕毁协议也是常有的事,答应也是白答应。再说,过去几年冬天前,大雪封山节骨眼,印度向来都是装死消停一阵子,开春再回来骚扰折腾,谁知道今年是不是也如此。总的来说,甭对其抱有太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