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餐馆集体溃败,精致中产也吃不起高端餐饮了?

全文1960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著名餐馆鼎泰丰宣布将在今年10月底之前关闭全国14家门店,占其大陆门店总数的一半。

02高端餐饮行业面临困境,原因包括商务宴请减少和居民消费意愿下降。

03由于米其林餐厅品牌溢价远远大于实际价值,消费者对其号召力大不如前。

04然而,高端餐饮行业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突破困境方向,除了咬牙坚持硬顶下去,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8月26日,著名餐馆鼎泰丰发出公告,宣布在今年10月底之前,将陆续关闭全国14家门店,这个数量已经接近鼎泰丰在大陆门店总数的一半。

消息突然发布,很多网友却并不感到意外,他们纷纷留言说“活该倒闭”“又贵有难吃”“性价比极低”,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惋惜,但这种评价上的两级分化,也跟鼎泰丰刚刚登陆大陆时,收获的一面倒的追捧相差甚远。

作为米其林推荐餐厅,鼎泰丰一直都被认为是中餐高端化的标杆,它能把小笼包卖到10块钱一个,一百多块钱一笼,那是多少包子店老板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结果想不到,现在标杆自己先折了一半。

鼎泰丰公告中,把大面积关店的原因归咎于董事会的分歧,但其实这背后所反映的,是整个高端餐饮行业的集体落寞。

米其林餐厅怎么也割不到韭菜了?

其实在鼎泰丰之前,高端餐饮的关店潮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在上海,现在人均消费500元以上餐饮店的数量占比仅为0.59%,对比去年,已经减少了超过1400家,相当于直接腰斩。

做西餐的KOR Shanghai,意餐的Osteria,法餐的L‘Atelier 18都在今年突然倒闭。

北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当地做高端泰餐的TIAGO,高端意餐的Opera BOMBANA,也是在4月份无预警关门。
图片

以上这些餐馆,不乏米其林指南上榜的名店,但它们跑路的时候,却有不少被曝出来欠下上百万元的店租、货款、会费和工资的,上门要债和员工维权的事件此起彼伏。

生前富丽堂皇,死后一地鸡毛,高端餐饮这种强烈反差,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高端餐饮做不下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商务宴请减少,二是居民消费意愿下降。

先说商务宴请,这个很好理解,一般来讲,就算是富裕阶层,也很少有人会把高档餐馆当作日常食堂。

价格什么的都放一边,主要原因还是它们不饱肚子。

网友早就总结了,米其林餐厅的特色就是“盘子大东西少,空的地方放根草。”

高端餐饮主流应用场景还是商务,主人花大价钱展示诚意和实力,来为现在和将来的合作扫清道路。

那在这里,高端餐饮吃的压根不是食物,而是一种态度。

餐厅本身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所以从不担心高昂的价格会把潜在的客户拒之门外,反正商务宴请嘛,大部分走的都是公账。

但走公账也有前提,那就是你得先有“公务”。

过去高端餐饮两大客源支柱,一个房地产,一个金融业,在2023年以后都面临大规模的转型阵痛期。

地产这几年一直有压力,以前乙方把甲方当义父,现在则巴不得做吕布,上门没动手,那都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卓著。

至于金融行业,在两年前就已经收到了主管部门要求过“紧日子”的命令。

财政部的原话是“金融企业开展商务宴请严禁讲排场、杜绝奢侈浪费,严格按规定执行招待标准,严禁购买提供高档酒水”。

之前喝酒唱K洗浴城一条龙服务里,刷卡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佬们,现在看着新的报销制度,也只能含泪选择公司食堂,三菜一汤。 

 

图片

商务宴请断流后,高端餐饮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了,于是很多从业者寄希望于两三人规模的散台客流,和年轻消费群体。

但这就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整个社会消费心理的改变。

过去,高端餐饮的顶点就是米其林三星,甚至不要说三星,就是能够获得一星或者不含星的推荐,那对餐馆和厨师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奔走相告的大喜事。

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样,2016年米其林指南正式进入大陆市场,首次登陆上海,当时虽然很多人质疑西方人不懂中餐,没有资格对中国餐厅指手画脚,但米其林评完之后,引流效果却是极其明显。

当年唯一一家三星餐馆唐阁的电话立刻被打爆,其他二三星和推荐餐馆也全被抬咖,“去米其林打卡”风靡一时,新兴中产们那都是排着队来送钱。

老实讲,这些上榜餐厅并没有新店,但被米其林推荐后,顾客的体验感却完全不一样了。再来消费就仿佛是在舌头上加了电极,能直接对味蕾放电,餐厅里弥漫的都不只是香料和酒味,还有一种从鼻孔直冲天灵盖的精致生活气息。

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聚积,给了许多人尝试新鲜生活的动力和底气,富足生活的前景现在也触手可及。要体现阶级跃升,财富自由,除了豪车别墅,不还得来点生活上的证据?

之后几年里,米其林相继进入北京广州成都,虽然无一例外地都收获“米其林不懂行”的评价,可这边骂,那边逛,以米其林为代表的高档餐厅还是越开越多,越来越旺。

图片

但现在不一样了,消费者吃过看过后,就发现高档餐厅就跟奢侈品一样,品牌溢价远远大于实际价值,而且买个LV、香奈儿,起码还有物件在那,食物进了肚子,那可是什么也留不下。

加上宏观环境波动,消费者信心、能力都在向负半轴前进,高档餐厅的号召力大不如前,以至于普遍要用降价来维护客源。

比如均消1000,米其林三星的新荣记,被迫推出了398的午间工作餐解困,还被戏称为“穷鬼套餐”。

人均近2000元的莱美露滋,在降价促销的同时,再送近200元的咖啡气泡水。均价4400元的EHB也将经典套餐的价格下调了近三分之一。

当然,这种幅度的降价,对一般人也没啥意义,但对高档餐厅,却近乎竭尽全力。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年营收达千万以上的餐饮业营业总额同比下降了2.9%,但利润总额却暴跌了88.8%。

因为食材房租人力成本高昂,降价下来的高档餐厅也是半口气来吊着,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不降价就倒闭,降价就亏本的怪圈。

目前来看,高端餐饮想要突破困境,还找不到合适的方向,除了咬牙坚持硬顶下去,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你对高端餐饮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