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散之风神·第二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开幕。
△“散之风神•第二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开幕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常胜梅,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胡竹,中国书协副主席潘善助共同为展览揭幕。
△杨志纯厅长、孙晓云主席、常胜梅书记、胡竹副主任、潘善助副主席共同为展览揭幕
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名全国80位老中青书法名家,围绕林散之诗词进行指定创作和自主创作,共展出行书作品160件。展览以行书为主体,名家云集,青蓝相继,让观众在领略林散之诗之高境的同时,也感受到当代优秀行书作品的艺术魅力。
江苏美术书法创作“高处再攀高”
“散之风神•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打造的“三风”全国性文艺活动品牌之一。国画“抱石风骨”、油画“悲鸿风度”、书法“散之风神”,以书画家命名、书画美学定位三个全国性艺术活动品牌,体现出独有的江苏风格和江苏精神。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江苏与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的合作持续深化、成果丰硕。特别是两年前共同举办的“散之风神•首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与“抱石风骨•中国画双年展”“悲鸿风度•油画双年展”一起,构建了面向全国的美术书法活动品牌体系,为江苏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打造了新的标识、注入了新的动能,有力推动了江苏美术书法创作“高处再攀高”。
△“散之风神•第二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
今年以来,江苏有295件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中国画和版画两个艺术门类入选作品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有83件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江苏入展作品数量实现“三连冠”; 有13人作品、论文入选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数量居全国第一,并收获了一金、一铜的好成绩。
杨志纯说,江苏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一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镇,历代书法名家巨匠灿若星辰。作为中国二十世纪书法代表人物,林散之先生不仅被誉为当代“草圣”,而且在行书、隶书、楷书等书体上也有着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行书,既带有隶书、楷书静穆笔意,又兼具草书灵动神韵,氤氲着传统美学风范和时代创新精神,对当代行书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取法和参照意义。
当代老中青三代行书名家集中亮相
开幕式上,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相关情况。他说,本届双年展将作品书体定为“行书”,创作内容为林散之的论书诗词以及书家的自作诗句、自选诗词,给书家较大的创作空间。
△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
李啸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的80位提名书家是经过中国书协多轮研究、反复斟酌后形成的,涵盖了当代老中青三代行书名家,主要构成为中国书协部分主席团成员、行书委员会委员、‘兰亭奖’‘全国奖’获奖书家以及在行书创作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书家。其中有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月卯、张胜伟、鄢福初、潘善助等,可谓群贤毕至,名家云集。”
△孙晓云 (林散之《改画》)
展出的160件作品风格多元、技法丰富,各种书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体现了当下中国行书创作的整体风貌和艺术水准,彰显出新时代书法艺术多元包容的正大气象和守正创新的时代特征。
△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致辞
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为本次展览点赞。她表示,本次展览是全国行书名家的一次集中亮相,各位书家各擅所长、各显其姿,他们的作品或雄强豪放,或老辣恣肆,或文雅端庄,或秀逸轻灵,或遒劲洞达,做到了内容与形式、法度与性情的巧妙融合,同时提供了一个以行书为主体的书法创作的全新视角,让观众在领略林散之诗之高境的同时,也感受到当代优秀行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走出自己的道路
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孟会祥代表参展作者发言。他说:“‘散之风神•第二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以行书为主题。散之老人虽以草书标领时代,行书也堪称巨擘。行书创立时代起源于草隶,运用时代生发于楷书。散之老人行书以唐楷为基础,沟通隶意,融会隶法,笔笔拆得开、合得住,自成一体,实现了真、隶溯源性的统一。其点画沉厚,结体宽博,而行气畅达,不激不厉,实现了金石气与书卷气的统一。其作品传达出坚韧、笃实、蕴藉、圆融的意味,实现了人与书的统一。”
△参展代表发言
孟会祥表示,林散之的精神和艺术,不仅属于江苏,也属于全国,属于世界。“当然,我们景仰林散之先生,学习林散之先生,正需要发扬‘散之风神’,走出自己的道路。散之老人崇高的人品,深厚的学养,丰富的才情,清晰的书史意识,高远的艺术志趣,卓绝的奋斗精神,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
展览将持续开放至10月31日。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吉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