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改良就测产达标,黑龙江肇源盐碱地喜获丰收

图片

金秋十月,黑龙江肇源县盐碱地改良后种出的水稻喜获丰收。在测产现场,经丈量面积、机械实收、称重去杂、检测含水率等程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测产专家组的专家们宣布:“产量符合改良亩产标准!”

“作为黑龙江省‘首例当年立项、当年改造、当年达产’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项目,测产达标的消息一出,我们感到十分欣喜。”作为盐碱地改良成果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中交路建肇源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负责人吴月表示,看到原本白花花的盐碱滩上泛起片片金黄,极大增强了项目团队对后续盐碱地改良工作的信心。

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黑龙江省西南部的肇源县,是该省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地持续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盐碱地综合治理。中国交建组建了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交路建等单位的项目联合体,承担项目区土地治理工程任务。今年以来,项目团队已规模化集中治理盐碱地约4800亩。

为实现最优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项目团队精心制定改良方案,遵循“以地适种”的改良原则,在科学运用田块翻耕、土地精平、抛撒土壤改良剂及培肥物料、旋耕等传统农艺措施的基础上,配合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敏蛋白复合酶技术及遥感监测、智能农机、智慧农场管理等智能信息化手段,全面优化稻田管理,通过地方实践和自主创新,已初步形成松嫩平原地盐碱地创新治理技术体系,为更大区域改良技术推广运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依据。

“改良以前,这些地块的土壤盐度大于5%,pH值大于9.5,属于重度盐碱地。”肇源县新站镇人大主席杨旭苹介绍,经过第一年的综合治理,土壤含盐量降低了15%,今年首次开镰,亩产就达标了,来年的亩产会更加理想。

“首年改良就能测产达标,项目建设者和科研团队的辛苦付出得到回报。地改好了,水稻会一年比一年增产,村民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肇源县新站镇党委书记王立志说。

图片

据介绍,项目拟实施盐碱地改造14268.7亩。建成后,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丰家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