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8期>安徽宿州:着力打造“拂晓检声”文化品牌

图片
图片

2024年10月22日《拂晓报》头版头条


原标题


检声嘹亮

——市检察院着力打造“拂晓检声”文化品牌纪实


记者 付雪芹   通讯员 赵玉红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在宿州市检察院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用手里的笔,记录检察事业的发展进程;用一个个镜头,定格检察干警的精彩瞬间。通过他们的文字和镜头,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检察蓝”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在了大众面前。他们,就是市检察院“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团队。自组建以来,工作室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倾力打造多部精品力作,“拂晓检声”也从单纯的“宣传之窗”逐渐成长为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如今,这一文化品牌已成为宿州检察众多文化品牌、党建品牌中的标杆,持续发挥着浸润人心、凝心铸魂的引领作用。




搭台:建强宣传阵地




近年来,宿州市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多渠道、多角度、立体化传播好检察声音、树立好检察形象,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市检察院决定成立“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


为何取名“拂晓检声”?其中颇有深意。


“拂晓”是宿州市著名的红色历史文化符号。“拂晓”一词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以及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1938年9月,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取“拂晓”之意创立《拂晓报》。这份报纸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逐渐成长壮大,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深受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大军民欢迎,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


“取名‘拂晓检声’既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检察事业的孜孜追求。”工作室负责人表示,“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旨在传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红色基因,将以“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正确导向”为主要内容的“拂晓精神”融入检察宣传工作中,让检察之声、法治之音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检察中心工作。


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组建工作,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从团队组建到硬件配备,再到规章制度,无不精心谋划。


做好融媒“文章”,人才是第一要素。市检察院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建立宣传员机制,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和培育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融媒体宣传团队,让富有战斗力的年轻人承担重要职责,实行编发轮岗制和项目负责制,培育一批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最强大脑”,激发团队的创造性和潜力,为检察宣传注入“源头活水”。


经过细致筹备,2020年,“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正式成立。5名成员集策划、采访、写作、编辑、摄影、剪辑于一身,运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8个新媒体账号,各有侧重,力争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展现宿州检察形象、释放矩阵效应。




创新:打造精品力作




台已搭好,如何“唱戏”?


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内容为王”的导向,以及“创特色、求质量、出精品”的创作路径。


工作室坚持“三个一”原则,即每周一例会、每月一总结、每事一复盘,不定期召开“新媒体头脑风暴会”。“哪方面的选题贴合实际?”“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检察工作最希望向外界展示什么内容?传递哪些信号?”碰头会上,围绕检察工作重点,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而公益诉讼作为检察工作重要内容也备受关注。可不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做一期“人无我有”的精品佳作?工作室团队敏锐发现检察内核和宣传技术结合的新点位。


思路一通天地阔。从选题策划,到确定故事内容、明确呈现形式,再到撰写文案、生成脚本,团队成员群策群力,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于是,讲述森林守护者故事的3D微动漫作品《森林的眼睛》应运而生,并在多平台同步上线。


阅读量、点赞量如何?网友有何留言评价?大家怀着既兴奋期待又忐忑不安的心情,不时登录平台查看相关数据和网友反馈情况。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网友的好评,还一举斩获第七届全国检察“三微”作品大赛微动漫类“全国十佳作品”。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工作室上下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中国检察出版社共同出品的“温暖控申”公益影片《看得见的正义》登录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近1亿,荣获微电影类“全国检察优秀作品奖”,《检察日报》头版、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人民日报》微博、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同步转发报道;原创3D微动漫《看见光,守护光》荣获全省“三微”比赛十佳作品奖;H5、SVG动态交互、MG动画、Vlog等风采各异的融媒作品及“宿检云普法”“每天一‘典’”等法宣栏目,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丰盈了“拂晓检声”文化品牌内涵。


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工作室从内容设计专题化、报道推出系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上入手,大力挖掘新闻宣传“深度”,持续拓宽新闻宣传“广度”,精准把控新闻宣传“角度”,生动讲好检察故事。


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动干警主观能动性,由市县两级检察院宣传干警全程独立编写文案、担任主播、拍摄视频、剪辑制作,策划推出了“检察主播带您学‘习’党史”栏目,获得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已推送35期,累计阅读量超40万,点赞评论量8.1万。


努力付出,终会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运营的8个网络新媒体账号,共编发信息10.2万余条,总阅读量超9000余万次,微博粉丝约22.8万人。2021年5月、6月,“宿州检察”微博进入中央政法委全国榜单前二十名,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检察微博二十佳”称号,并在全国、全省“互联网+检察”指数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先后在《安徽日报》《检察日报》《新安晚报》《检察风云》《安徽法治报》《拂晓报》等媒体刊发多篇稿件信息,融媒体宣传努力做到了报纸有文章、网络有推送、电视有声像,宣传协同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如今,“拂晓检声”文化品牌声名远扬,吸引省内外多家同行前来取经学习。层出不穷的创意创新,高质高效的精彩作品,拼搏进取的团队面貌,一专多能的人才聚集,规范严格的制度管理,都让同行印象深刻、赞不绝口。




联动:助推百花齐放




从搭建宣传平台,到多部作品火爆“出圈”,短短几年时间,“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步一个脚印,文化品牌越叫越响亮。但工作室并不满足于做好宣传工作本身,如何让宣传助力全院工作发展,是工作室更深层次的考量。


围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队伍建设、检察履职等方面,工作室加强策划,通过对检察机关抓党建、带队伍、促业务的精准宣传、精彩呈现,助推各项检察工作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在“拂晓检声”文化品牌的浸润和引领下,市检察院机关党委和各基层党支部也纷纷加入品牌创建行列,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创建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经过探索,院机关党委着力打造了以“精致融入·聚心聚力 精诚为民·用心用情 精准监督·匠心匠行”为内涵的“精·心塑检”党建品牌。各基层党支部也结合各自业务和职能定位,先后培育出“党心护雏”“暖心驿站”“‘剑’守正义”等一批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品牌。


机关党委《抓品牌创建 促深度融合 打造新时代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检察样板》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名列第二;院机关第二党支部“‘剑’守正义”获全省百个“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工作典型案例,第四党支部“党心护雏”案例获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一项项荣誉的取得,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培育,见证着市检察院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成果丰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带动各县区检察院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拂晓检声”团队牵头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市检察机关文化品牌(党建品牌)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选树活动,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打造宿检文化品牌,形成系统品牌矩阵。市检察院“燕护雏”、埇桥区检察院“检心‘埇’向党”、砀山县检察院“梨花检韵·温暖之窗”等多个“优秀文化品牌(党建品牌)”被选树出来,宿州检察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创新,“拂晓检声”团队收获了多项荣誉。其所在的宣教科于2021年6月被安徽省检察院记集体二等功、2023年获评安徽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2024年,“拂晓检声”荣获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位列第一。工作室负责人、市检察院宣教科科长赵玉红入选第一批全国检察新闻宣传文化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