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巡礼(三)丨酒泉市“一盘棋”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图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近年来,酒泉市不断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定位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工作目标,以强科技行动为总揽,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玉米抗病虫高产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项目启动。敦煌种业自有品种制种面积首次超过代繁面积。积极引导工业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大洋天庆磷化氢电子特气等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投用,中石油首个“绿氢”实验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所有这些,都有力提升了全市的科技竞争力。


近年来,酒泉市支持宝丰、欧昊等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研发机构,推动中能建、苏州青骐骥等企业组建研究院所;加大与兰州理工大学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建设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兰州理工大学成果转化中心酒泉分中心;强化与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商洽对接,推动成立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平台酒泉分中心。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创新型县市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技术创新中心8个、重点实验室4个、新型研发机构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酒泉工业园区风电产业孵化器及中试基地、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创新服务平台、甘肃省风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重点实验室落户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技术创新中心由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甘肃省特种油品技术创新中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承担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市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01

创新体制增活力



图片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筹备召开全市强科技工作推进会,对强科技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制定《酒泉市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将强科技16项主要指标和强科技行动28项重点任务进行了责任细化,严格落实领导包抓县市科技企业制度和月调度制度,全面推进重要指标完成进度。


在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酒泉市从科技资源配置的全链条出发,对项目计划体系、立项机制、过程管理、绩效评估等实施全过程优化提升。加大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简预算科目,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改进结余资金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决策权,探索科技计划项目配套经费或自筹经费实行“包干制”。


酒泉市在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中,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引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端科技资源,共建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打造有产业特色、技术优势的中外创新合作园区。鼓励科技型企业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等政策叠加机遇,深化与发达地区在科研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建立完善产业转移协调机制,采取“飞地建园”模式共建科技产业园。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化工、现代制种等领域,酒泉市科技部门干部职工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研究国家和省上科技计划项目扶持方向和支持重点,超前谋划,结合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特点,重点谋划一批实施性强、创新能力高的科技项目,支持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共组织实施市列科技项目二批。第一批共下达项目92项,其中A类项目50项、B类项目42项。第二批共下达项目62项,其中A类项目35项、B类项目27项。第三批项目正在申报受理中,科技项目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图片


02

以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肃州区东洞戈壁生态农业园区科技示范温室,农户通过手机就可以控制棚内温度、湿度等,手机已变身为新“农具”。作为酒泉市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戈壁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盘活了广袤戈壁资源。曾经荒芜的戈壁滩通过科技加持变成了万亩良田。


图片


近年来,酒泉市不断加大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申报创建工作,指导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酒泉奥凯种机国家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好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作。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玉门市成功晋升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行列。推动院企校联合共建研发机构,敦煌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组建敦煌战略新材研究院,金塔大漠农林公司与兰州大学联合组建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塔试验基地。


酒泉经开区积极整合创新要素和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驱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先后引进日月重工、广东欧昊、广东明阳、浙江运达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建厂。依托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建企业科技实验平台,建成整机、叶片检测,机舱总成、轮毂总成、齿轮箱检测,电气及控制系统等实验室。结合风电装备产业发展需要,组建酒泉新能源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办和委托培养模式,与金风科技联合成立金风学院,与东方电气联合开设“东气班”,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服务。由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和园区13家风电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共同参与,成立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园区风电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酒泉市铆足干劲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强科技主要指标成绩突出,部分领域技术领跑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图片


03

从孵化培育到协同创新




为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酒泉市积极落实“一企一策”对接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组建正泰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敦煌种业产业学院、酒泉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力提升了酒泉科技竞争力。邀请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家深入各县市区、经开区等,为企业讲发展机遇、讲政策利好。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新能源(酒泉)装备有限公司、酒钢集团酒泉天成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旭碳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狠抓协同创新,才能让成果转移转化步伐加快。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原则,出台了《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在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开展探索,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酒泉市还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行动,组织287名市级科技特派员深入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服务咨询、成果转化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2023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6.58%,较上年增长11.4%,由全省第六跃升至第三,增幅全省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5%,高于全省0.8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1.9亿元,稳居全省第二,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趋势更加明显。

图片


04

才聚酒泉  筑梦飞天



近年来,酒泉市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奏响建设区域性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铿锵乐章。


赴知名高校专项引才、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人才……在招才引智攻坚战中,我市创新引才模式,打响“才聚酒泉·筑梦飞天”引才品牌,不断提升引智聚才成效。


黄开磊是香港浸会大学硕士毕业生,看到酒泉市发布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公告后立即报名参加,成为2022年市科技服务中心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


“我深刻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酒泉市浓厚的惜才爱才用才氛围。工作中为我们提供大量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黄开磊说。


通过“才聚酒泉·筑梦飞天”引才活动的持续开展,酒泉市形成了更加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引才“强磁场”,点燃了学子们就业创业的热情,加速了各类人才集聚。


同时,酒泉市狠抓稳育引用,科技人才引擎接续发力。依托省玉米种业研究院,选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研究员曹靖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徐明良、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樊廷录等多位高级种业专家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深入重点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调研,制定《酒泉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哪项强哪项”的原则,通过高频次开展“才聚酒泉·逐梦飞天”“才聚酒泉西北行”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有效实现人才与岗位、产业、发展的高度契合。今年上半年,先后为农业农村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5人,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事一议”引进硕博人才110人,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院所引进专家、教授、硕博研究生37人,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柔性引进医疗专家120人,为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企业储备人才6321人。全市科技人才“蓄水池”静水深流,各类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酒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