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使用转基因大豆油需要标识吗?中美欧如何管理转基因标识?

某地的肯德基使用转基因大豆油未做标识,被立案追查:

图片

尽管大量研究明确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农产品没有安全性上的差异,可很多人仍然谈转色变。某地肯德基被立的案,估计也能引起部分对食品安全过于没信心的消费者的“共鸣”:快餐真不好,就算那鸡不是转基因,用的油也是转基因。转基因标识不可靠。

可真实的转基因标识要求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比较分析一下中国、美国以及欧盟的转基因标识要求。看看肯德基是否有必要标识转基因大豆油。

欧美是两种很有代表性的转基因标识监管风格:欧盟偏严格,美国偏宽松。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往往居于两者之间,有些地方像欧盟,有些像美国。

关于转基因标识,首先要注意标识的文字。转基因标识一般都在食品行业,传统名词是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体(如农作物)。欧盟转基因标识的原则是有转基因成分,需要标识GMO

这条原则看上去很好理解,应该能通行全球,是吗?没那么简单。美国的转基因标识就不同,2022年起实行的美国法规规定转基因标识需要用Bioengineered,BE,生物工程改造。BE和GMO的文字差别就反应了欧美监管的不同态度:GMO多年来成了极具争议的名词,绕开GMO,能减少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误解。

图片

而且欧盟1998年开始要求GMO标识,比美国早了20多年,也显示了二者监管理念差别。

转基因标识不是只有标GMO那么简单,除了转基因食品标识GMO,还会有食品想标非GMO——利用GMO的争议,给人以更健康优质的印象(该印象没有科学依据)。针对此,美国与欧盟都没有非BE或非GMO的统一标准,只是有地方或协会提供相关标识。

在这些非GMO认定里,不需要标识GMO不等于非GMO。感觉很晕?这恰恰涉及现在国际上转基因标识的普遍原则:定量标识

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普遍生产,一些转基因大户如玉米大豆又是物流复杂的大宗商品,不少食品即便有心都用非转基因作物,也很难保证绝对没有转基因成分

若严格按照只要有一丁点转基因成分也必须标识转基因,很多商家即便尽全力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可能也会被迫打上转基因标签。可如果只要原料是非转基因就默认不用标转基因,也可能出现有些产品实际含有不少转基因成分,却还能标非转基因的怪事。因此,需要标识转基因一般指成分里转基因食品比例超过一定阈值,不是绝对的有或没有。

欧盟GMO标识是食品里每个成分GMO农作物含量超过0.9%就需要标,美国的BE标识是5%。这里的0.9%与5%都是监管机构给现代复杂食品供应链留出的冗余空间:无意间混入或技术上无法避免的带入少量转基因成分,是可以的。具体含量标准的差异也能看出美国更宽,欧盟更严的基调。

可在非GMO标识里,不少认定机构提出的标准不同于GMO标识,例如转基因成分不超过0.1%等,不用标GMO不代表可以标非GMO。

图片

中国的转基因标识法规目前处于从定性到定量的演变过程中。过去中国只要用了转基因生物成分,或者检测的出就需要标识转基因,但2023年公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单一成分转基因高于3%需要标识

中国还有一些针对非转基因标识的法规,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提出中国市场上只有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的原料可能为转基因作物,像橄榄油、花生油这些,根本就没有转基因橄榄、转基因花生上市。没有相对应的转基因产品的食用油,不能标识非转基因,营销误导消费者。

综合转基因含量标准以及不准标识非转基因橄榄油等,可以看出中国的相关法规更中庸,既希望消费者有知情权,也不想给商业炒作留下太多空间,营造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虚假印象

其实欧美在原则思路上也类似。别看欧盟对转基因管得严,可对非转基因标识也有原则上不能误导消费者的要求。各国的转基因标识法规都是在争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的同时,避免在食品安全性上造成误导

转基因标识复杂程度远超含量标准这一条。成分下限对于“粗加工”的食品很好操作,像是一包玉米粒,里面转基因玉米比例超过0.9%或5%分别符合欧盟与美国需要标识的情况。可如果转基因玉米不是直接吃,是做饲料呢?或是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最后的成品实际已经没有转入的基因了呢?

这就是食品行业的复杂性给转基因标识带来的挑战。

全球非常一致的监管原则是转基因不传递。在饲料方面极为关键:吃了转基因玉米的牛,不是转基因牛!不用也不能标识为GMO或BE,即便在转基因标识偏严的欧盟也是如此。

科学上不难理解,转基因作物本质是人为在传统农作物中引入外源基因,如常见的Bt抗虫基因等。引入的基因从化学成分看都是DNA,作为饲料时被牲畜等吃下去会被消化降解。吃草长大的牛不会带草的基因,吃转基因玉米长大的牛也不会带转基因。如果后者要标识为转基因,整个农业标识系统都可以乱套了。

不过这里说的是转基因标识,现代食品标识很多,像有机食品的标准不一样,那里面饲料也得是非转基因。

家禽家畜养殖上转基因标识欧美中都一致,转基因饲料喂养获得的肉蛋奶等产品不能标识转基因(厂商可以披露使用转基因饲料,非必须)。可在油料方面,三方有区别。欧盟中国类似,需要标识转基因,但标识是由转基因XX加工制成。美国的思路不同,像食用油成品成分是油脂,理论上成品不会有转基因带来的外源DNA,这种情况就不需要标识BE。如果商家愿意,可以自主标识由BE作物加工制成

虽然标识文字大意都是由转基因作物加工制成,但欧盟与中国是必须标识,美国是让商家自主决定,这是非常大的监管差别。

食品里类似食用油这样,经过加工成品里不再有转基因成分的情况并不少见。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17年11月30日修订版)》的规定是“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仍然要说转基因加工,但可以进一步说明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的标识规定里类似情况是可以直接不标BE,即类似食用油的不用标识。

一个重要细节,转基因原料加工后必须是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才能这么标(中欧标已检测不出,美国不用标BE)。该情况不适用前文提到的含量阈值标准。含量阈值的出发点是承认供应链的复杂,即便食品生产者都用非转基因原料,也难保没有少量转基因原料带入(所以说转基因含量低于多少就不算转基因不准确,适用含量标准的前提是无意间带入或技术上不可避免混入)。

而转基因原料加工后转基因成分(DNA)被移除,前提是使用转基因原料生产,只有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才能说已经没有转基因成分,不能搞成加工到转基因含量0.9%或5%以下就“达标”了。

此外,包括转基因标识在内的食品标识要求也必须考虑销售场所。同样一个三明治,超市里带包装卖的,和快餐店里现做的,标识要求会不同。

美国的转基因标识标准里对销售场所给出了更多例外,像餐馆免于BE标识要求。类似肯德基使用转基因大豆油,要是发生在美国,肯德基作为快餐店,本来就不会有标识责任。

欧盟的标准是餐馆需要在菜单等合适的地方标准含有GMO或由GMO成分制作。因此,理论上肯德基如果在欧洲用了转基因大豆榨的油,会需要在餐厅或菜单里找个地方写上“本餐厅或本款炸鸡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可中国的转基因标识并不针对餐饮业。按中国的法规,转基因大豆油需要标注为“由转基因大豆加工制成”,可该标识要求是针对大豆油的生产销售方。肯德基既不生产大豆油,也不卖豆油给食客,只是采购了豆油用来炸鸡。至少目前没有全国性的法规要求餐饮业标识食用油是否属于转基因。

若针对肯德基提出如此要求也很荒唐,你见过中国哪家餐厅在菜单上标识炒菜的油是什么油吗?不用细到是否转基因,就是油的种类都不会说。都不用说中餐馆,你去麦当劳看看,炸的薯条写了用什么油吗?答案可以在麦当劳网站上找到,一种包括菜籽油在内的植物调和油,但这不会在实体店的菜单里显示。

之所以会出现肯德基因未标明转基因大豆油被查,大概和转基因标识的法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一般印象有关。不仅不同国家不同,而且每个国家地区的法规也会出现变化。比如现在你还能看到很多人说美国不需要标注转基因,可这随着2022年相关新法律的实施,已经不再符合事实。而中国目前的转基因标识是定性非定量,可能也会很快改变。

至于不同食品种类,不同销售场景带来的具体标识差异更是繁复。也更需要监管者能全面了解相关规定的方方面面,避免用有问题的执法增加混淆。理想的情况是遇到此类法规复杂的问题,监管者能先向监管对象解释相关法规、执行标准。毕竟,大部分法规的本意是让大家能更好地做生意,不是做不成生意。

而作为消费者,可能最需要了解的是:虽然转基因标识的水很深,但转基因食品本身在安全性上与传统食品无异,别人爱标啥标啥,对你的健康没影响。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