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那一场秋雨

那一场秋雨淅淅沥沥,从晚唐下到今天。那是蜀地巴山的夜雨,空蒙中有些许的惆怅和期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饱受党争之苦的李商隐,在那个黄叶满地的秋天,接受了西南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去西南边境任参军。入夜,窗外秋雨霏霏,屋内烛光明灭,李商隐开始思念远方的妻子王氏王晏媄。当初,李商隐为了挚爱妻子可谓“不管不顾”:身为牛党,却爱上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他为她,被牛党千夫所指;他为她,遭到了牛党令楚狐的抛弃;他为她,写下了那一首《荷花》:“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在李商隐眼中,妻子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无与伦比、芳香四溢。

原本,鸳鸯成双恩爱深;此刻,却无奈劳燕分飞离别苦。与妻子度过的美好时光,在这偏远的西蜀之地,在这秋雨绵绵的夜晚,在李商隐无边的孤寂中一一浮现。听着秋雨敲窗,李商隐辗转反侧,他点亮了蜡烛,磨墨、润笔,在宣纸上写下这首《夜雨寄北》的开头——君问归期未有期。任思念如水,汹涌澎湃,他却只能克制自己:“晏媄,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无奈飘落蜀地,唯独思念你成了唯一温暖的寄托。这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就像我的思念;这秋天的池水,溢满心头,就如我的相思。”于是,他写下了下一句诗——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在夜色中连绵起伏。夜雨,在蜀地凄凄切切。涨秋池,涨的是池水,何尝不是李商隐的思念?李商隐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思念之苦宣泄于纸上,也将这一场巴山的夜雨定格在悠悠时空中。前些时候,他刚写下一首名为《端居》的诗寄送给妻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她是他心中最绚烂的蔷薇,曾在回廊四合之间盛放;他是她眼中最明亮的月光,曾在亭台曲路洒满浪漫。她看着他,巧笑倩兮,他看着她,满目深情。可是,此刻蜀山无言、秋雨凄厉,陪伴他的只有雨中的青苔和红树,只有无尽的寥落和惆怅。

去年秋天,他们相约今秋相见。可是事与愿违,因李商隐公务缠身约定成空。他叹着气,写下《夜雨寄北》的最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晏媄,我也想回家,与你西窗共坐,点红烛一只,剪烛花朵朵,共话离别之情,倾诉相思之苦。不过,约会可能还要再等一年……”

在李商隐顿笔成诗之时,身在远方的妻子早已香消玉殒。一纸深情,终成千古遗恨,只有蜀山无言。李商隐写下《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自然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送棉衣——可是爱妻已经不在,这人世间再也没人为他寄衣了。

李商隐的爱是含蓄的、朦胧的,甚至是晦涩的。他的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点点惆怅,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切切殷勤,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寸寸相思……他没有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直率淋漓,没有纳兰性德“一片伤心画不成”的痛心入骨,没有陆游“沈园柳老不吹绵”的追悔怅惘……他写的是乐景,描的是温情,看似风轻云淡,字里行间却弥漫着绵绵哀愁。

真正的苦痛是不能言说的,就让巴山秋雨帮他倾诉吧,淅淅沥沥,绵延千年;就让西窗的红烛帮他诉说吧,摇摇曳曳,温暖千年。于是,我们在巴山夜雨中,在摇曳的红烛间,跟着李商隐,等待了千年,惆怅了千年,也沉醉了千年。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10月23日第16版 

作者:周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