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周公庙 探寻客家之源

  22日,由洛阳日报社等十四家媒体共同策划发起的“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十四城联动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的第四场直播走进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简称周公庙),洛阳客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春斌带领众人回顾“根在河洛 追本溯源”石碑,了解客家祖根地洛阳的历史。

  周公庙位于定鼎南路东侧,是为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洛邑营建者周公而修建的祠庙,是洛阳市现存较早的明清古建筑群。

  “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为何寻到了周公庙?于春斌介绍,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因其封邑在“周”,故称“周公”。

  “周公是客家祖根地洛阳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于春斌说,天下之源根在河洛,追本溯源不仅要到周公庙,也离不开对周公的介绍。据史料记载,周文王死后,周公全力协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他又尽心尽力辅佐周成王,还在洛水之滨营建了洛邑。

  周公不仅恪守礼法,安邦兴国,他还在洛阳制礼作乐,制定了规范的国家典章制度,用伦理教化万民,用音乐凝聚人心。于春斌说,周公是洛阳城市规划之父,也是河洛文化的奠基人,他用礼乐文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值得一提的是,有专家认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我国古代姓氏的重要起源地,而周公后裔繁衍的姓氏达285个,至今仍在使用的姓氏有190余个,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一些姓氏随客家南迁,成为客家民系中的大姓。

  跟随于春斌脚步,直播来到了周公庙定鼎堂,堂前方东侧有一块石碑,正面刻有“根在河洛 追本溯源”8个大字,背面刻有“1993年4月,台湾台中赖氏宗亲周公庙祭祖纪念碑”字样。“在外是客,洛阳是家,欢迎世界客家人都常回家看看。”于春斌说。

  直播后半段,镜头还转向距离周公庙不远的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开幕式彩排现场,并邀请总导演宋飞为大家解析舞台设计理念。

  宋飞介绍,此次“世客会”开幕式舞台位于应天门北广场中央,是一个直径43米的圆形舞台已,南连应天门,北牵明堂、天堂。圆形舞台中心镶嵌有1000平方米的地面LED屏,和650平方米弧形移动背景屏、观众席共同构成层层环绕的同心圆,寓意团圆、欢聚。

  洛阳作为客家祖根地,历史底蕴厚重。开幕式节目上,导演组还提取凝练了河图洛书、汉魏故城、黄河、洛水、二里头龙形器等洛阳符号于表演中。这些元素既是中华文明长河之中的经典,同时也承载了客家人眷恋故土的乡情乡谊。“希望通过开幕式展现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的主题,让归乡游子在洛阳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宋飞说。

  23日,“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十四城联动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将进行洛阳站的最后一场直播,邀请龙门石窟研究院原院长、二级研究员史家珍,以考古人的视角解读“衣冠南渡”的历史意义。(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