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 精准喂养 把藻类直接“喂”进河蚌肚子里

大皖新闻讯  提到浙江省诸暨市,你会想到什么?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还是美丽的珍珠?10月22日,“美丽长三角 奋进新征程”融媒体联合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了被誉为“世界珍珠小镇”的诸暨市山下湖镇,近年来,当地推“精准喂养”自动化管网式养殖模式,在提升珍珠原珠产量的同时,还实现了珍珠养殖尾水的零直排,“数字+珍珠”的发展模式让当地珍珠特色产业得到了强劲提升。

现场开蚌, 吸引客流17万人次

“开个蚌试一试,我们有很多的珍珠品种。”……采访团刚来到山下湖镇新桔城村珍珠开蚌一条街,就看到许多商家在招揽生意。珍珠开蚌就如同开盲盒,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直播,都能吸引许多人体验。村民小徐抓住这一机会返乡创业, 他的直播间最多有几千人同时在线。

“我做直播已经好几年了,目前有三个主播一天24小时直播。”小徐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客户在直播间内开出珍珠后,会进行截图,然后和售后沟通,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进行加工,最后再发货。“如果是线下开蚌,我们就现场沟通样式,咱们的设计师也会根据珍珠的珠型、颜色等给出专业的意见。”

图片

         商家现场开蚌。

据介绍,新桔城村80%的村民都从事与珍珠相关的工作,新桔城村珍珠开蚌一条街也是在近几年逐渐形成了规模。“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推进共同富裕的契机,并在今年对珍珠开蚌一条街进行了升级改造。”自开蚌一条街提升以来,新增了100多亩养殖河塘流转经营,20间闲置农房(棚户)流转使用珍珠加工、珍珠设计,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在山下湖镇新桔城村书记詹智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片水塘前,由于每天直播开蚌需要大量的珍珠蚌,这就是珍珠蚌的临时存放区。“每亩水塘能存放几千个珍珠蚌,我们看到的这片水塘大概有两、三亩。”詹智超表示,珍珠蚌开出的珍珠主要包括圆形珠和异形珠,“比如爱心、星星、月亮等形状,需要在养殖的时候就放入模具。”

图片

          存放珍珠蚌的水塘。

每到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来到新桔城村,今年以来,累计吸引客流17万人次,开蚌30万个,销售额超3000万元。目前,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线上销售市场主体增至2700余家,线上年销售额突破260亿元,三年增长了83.18%,成功实现珍珠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资源集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新型养殖技术,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

随后,采访团来到了附近的浙江清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智能生物链治水技术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以生物法治理水污染。

“传统河蚌的养殖会产生污染,传统的水体治理技术也无法将水体富营养有效提取和充分利用,导致治理难度大、无效益,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清湖控股副总经理詹律清介绍,公司的这一技术可以将水体富营养进行提取,并通过生物链的方式进行吸收,在治理水体的同时创造了效益。“简单来说,就是将从河床抽上来的泥,加入菌种进行发酵,从底泥中培育出的藻类,又正好为河蚌提供了饲料。”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公司首创“精准喂养”自动化管网式养殖模式,直接通过吸管将藻类“喂”给河蚌,既能大幅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又能有效净化水质、提升珍珠品质。

图片

现代化珍珠养殖水塘

其实,河蚌是名副其实的净水能手,一只成年河蚌一天能净化河水80升至100升。不仅如此,河蚌全身是宝,肚里能产珍珠蚌、肉能食,连蚌壳都能加工成工艺品。据了解,山下湖镇已初步建立了珍珠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体系,同时致力于加大清水养殖技术的推广,推动生态化养殖标准制定与应用。经大致测算,每亩珍珠养殖河蚌的固碳量约为108kg,山下湖珍珠养殖河蚌固碳总量约为864吨。

据介绍,山下湖镇通过创新珍珠养殖模式,珍珠原珠产量提升6倍以上,珍珠养殖尾水实现了零直排。同时有效杜绝了珍珠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养殖水体水质常年达到Ⅳ类水以上标准。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