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文苑】散文《登顶祖师观》 | 摄影《晨曦》《水墨山乡》

图片



祖师观背靠青山,建在九庄古镇入口,曾供奉道教祖师张道临和玉皇大帝等诸天神圣,供百姓朝拜祈福祛魔,禳灾求雨,一度香火鼎盛。山多,懒得逐一起名,当地人就以观代山,称那座山也叫祖师观。从文化广场出发,沿蜿蜒的石阶登上祖师观山顶,站在红军烈士陵园凭栏远眺,金黄的稻浪随风摇曳,将视野融入时空,思绪引向远方。
九庄是座古镇,在元、明两朝曾是青山远地长官司治所。明天启元(1621)年,朝廷派兵在息烽县境平息水西彝民叛乱。崇祯三(1630)年,五省总督朱燮元奉旨在息烽境内置两个守御千户所,一名“诘戎”,一名“于襄”。“诘戎”一词,释义为谴责、问罪西部边境少数民族。而“于襄”一词源自《诗经·小雅·出车》中的“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译成白话文就是: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率部杀伐,消除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祸乱。可见这两个地名都传递出浓浓的民族歧视和战火硝烟味。“诘戎”地名报到朝廷,连崇祯都觉得不利于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定,于是“御赐”地名“息烽”,期望平息边地烽火,各民族共享太平。古镇依山而建,搭积木般从一层层堆叠在半山腰。每条街巷都在爬坡,每栋房屋都立在斜边朝下的直角三角形保坎上,相邻门面间都有高差,每家门前都砌有几级长短不齐的台阶连接街面。以古镇为中心,上百个自然村寨一圈圈向外扩展,辐射出宽广的“乡脚”,并向西承接起乌江水运。川黔古盐道从黄沙渡起岸,翻越五百门,绕过竹花坝,将川盐一担担挑、一驼驼驮到古镇,再转运贵阳。明清至民国时期,九庄是乌江南岸最大的水陆码头,位居息烽四大乡场之首。集镇上商铺林立,会馆众多,五行八作云集,三教九流会聚,士农工商各安天命,三餐四季烟火传承,人称“小上海”。
自从经历那场惨烈的空袭,九庄百姓将烈士忠骨安埋在祖师观山顶,便不再敬奉神仙崇拜“真人”,不再迷信封建帝王的和平愿景。他们认定红军才是这方乡土的命运保护神,年年组织祭扫,并将这段历史写入乡土教材代代传诵,教导后人永远铭记红军的恩德。
那是一场实力极不对称的对决,呈现的是强权对弱小、凶残对善良的虐杀,彰显的是正义对邪恶、勇敢对暴力的抗争。
故事发生在1935年4月1日,一个阴云密布、冷雨霏霏的日子。上午,中央红军红三、五军团各一部南渡乌江,沿南岸的鹿窝、新阳开进古镇,分散驻扎于西门街、羊叉街等街巷和朱家山、望城坡、青堰塘、梨树坡等村寨。之前,地方保甲和土豪劣绅为迷惑百姓,孤立红军,进行过大量恐吓和虚假宣传,百姓纷纷逃进深山避祸,只剩一些没能力逃跑的老弱病残留守家中,繁华的古镇变成一座空城。红军队伍侦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展工作,宣传队提起灰桶在墙上刷写标语,卫生队叩门拜访并为生病的百姓治病,后勤队抓紧时间打草鞋、缝补衣物,起炊备饭。红军战士打开地主粮仓,扛起粮食、腊肉、菜油,分发到穷人家门口,挑起水桶帮百姓挑水,挥起斧子给百姓劈柴。红军队伍说话和气,纪律严明,不闯百姓家门,不拿百姓财物,连做饭使用的都是自带炊具。留守百姓见红军纯朴和善,乐于助人,秋毫无犯,跟先前保长甲长宣传的情形完全相反,便派人到后山叫回街坊邻里,帮助红军烧水做饭,缝补浆洗。老中医罗耀奎主动打开医馆安顿和救治红军伤病员,还杀鸡炖肉为他们补身体。短短半天时间,红军和百姓就结下了鱼水之情。
午饭时分,红军将士正在西门街上吃午饭,天边响起隆隆的引擎声,一架国民党军侦察机从东南方向而来,飞过田坝,飞到镇子上空,盘旋侦察几圈后按原路飞走。红军指战员立即安排警戒,将百姓安置在安全地带。没过多久,天边再次响起轰隆声,四架轰炸机尖声怪叫着飞来,在高空盘旋几圈后俯冲向镇子,投弹轰炸。一时间,整个镇上爆炸声四起,陈年有木板房被引燃,火光冲天,滚滚浓烟吞没了整条街巷。善良柔弱的百姓惊慌失措,呼儿喊娘,四处奔跑寻找亲人,哭喊声凄厉哀恸,撩人心魄。
危急关头,红军指挥员当机立断,指挥机枪队列队,前面的战士双手握紧脚架将机枪架上肩膀,后面的战士扣动扳机对空射击。无奈机枪射程有限,敌机继续狂轰滥炸,半个镇子陷入火海,滚滚硝烟中不时传出房屋倒塌的巨响和百姓被炸伤烧伤的惨叫。红军将士一面拿脸盆、木桶取水救火,拿扫帚、木棍扑火,一面冲进烈火抢出未被焚毁的财物,救出受伤的百姓,并安排医护人员紧急救治。机枪队迅速冲上祖师观高地,用机枪驱逐敌机。与此同时,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部队驱马冲向镇子外面的田坝,用血肉之躯引开敌机。敌机一次次俯冲轰炸,投掷炸弹24枚,炸毁和烧毁民房29间,炸伤百姓数十人。红军将士为抢救百姓生命财产,一次次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有的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有的被断落的房梁击中,有的被熊熊烈火焚烧,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烈火和血泊中永生。在敌机重点轰炸的西门街、羊叉街、太平巷,红军烈士的遗体横七竖八,堵塞住街巷,仅镇子中心的一棵老沙棠树下就牺牲了几十名红军战士,大部分被炸得血肉模糊,四肢不全,衣服的残片挂在树枝上,有的还在滴血,场景惨不忍睹。据史志部门调查统计,这场反突袭战,共有1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50多人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百姓含泪收拢烈士忠骨,安葬在祖师观顶。如今,山顶已建起占地面积9623平方米的九庄红军烈士陵园,陵园由红色主题墓道、纪念碑、诗词墙和静思园构成,28米高的纪念碑三足鼎立,直指云天,已成为九庄的地标,高高耸立在百姓心中,成为神圣的红色信仰。
夕阳落山,夜幕从纪念碑尖顶向四周拉开,满天星月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孩子们在街巷间追逐嬉戏,老人们在广场上踏歌起舞,田坝中央的中小学校园传出琅琅书声,好一派富足安乐的太平盛景。(朱登麟)




摄影作品

图片

图片《晨曦》 陈继康摄



图片

《水墨山乡》 陈继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