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恪”,读“ke”就是没文化?到底应该怎么读?

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大学者,他不仅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而且在语言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但长期以来,关于他名字的叫法,却一直存在大量的争议,有人读陈寅恪kè,也有人读陈寅恪què。

其实名字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区分人与人的符号,无论哪种叫法,只要知道指称的对象就行,不管是叫陈寅kè还是陈寅què,其实大家都清楚指的是陈先生,但经常有人批评陈寅恪kè的叫法不正确,说这样读不但是对陈先生的不尊重,更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图片

那么陈先生的名字,到底应该怎样读?这两种叫法,其实都没错,而且更不存在哪种叫法有文化哪种叫法没文化,但如果非得较真,那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陈寅恪kè。理由,有以下三点:

首先第一点,陈寅恪先生是一位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不但在德国和瑞士有过留学经历,而且在国际学术界发表过多篇论文,那么无论是留学还是发表论文,又或者在其他使用英文通信交流的情况下,陈先生都必须用英文签署自己的名字。

图片

陈先生没有单独的英文名字,而是直接音译自己的中国名字,比如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的署名是Yin ko Chen,在哈佛大学发表论文的署名,也是Yin ko Chen,还有1945在英国治疗眼病时亲手签下的姓名同样也是Yin ko Chen。

那么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网上也能查到相关的原件,这就证明陈先生在各种场景下都是自称陈寅恪kè。而且,作为一个学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时候,一定是用慎重和严谨的态度,绝对不会随便用一个自己不认可的读音来表示自己的名字,但是,虽然连陈先生自己都认可恪字应该读kè的发音,那为什么这个字还存在争议呢?原因就在于第二点。

图片

据说陈先生在世的时候,他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是叫他陈寅恪què,但是我们查字典,恪字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kè,后来有人查证,说在1912年的《新字典》以及1915年的《辞源》中,恪字的确有que的发音,而且在某些方言当中,也是读que,于是大家都默认应该叫陈先生“陈寅恪què”,这样才是对陈先生的尊重。

大概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考究在内,所以很多人总是批评说不应该读陈寅恪kè,只有读陈寅恪què才是有文化的表现。但是我们知道,陈先生有个亲哥哥,同样是近代非常有名的文化人,他就是齐白石的伯乐——陈师曾,陈师曾本名陈衡恪,而这个名字,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他身边亲近的人从来都没有争议,始终是读陈衡恪kè,既然哥哥的名字读kè,那自然弟弟的名字也应该一样。

图片

最后第三点,陈寅恪的恪字,大有来历,因为他们家在这一代就是恪字辈。为什么是恪字辈呢?是因为他祖父陈宝箴定下的“三恪封虞后,良家重海邦”的行辈用字。

那么这里的“三恪封虞后”,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典故,是讲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对前面三个王朝的子孙都封以王侯的名号,史称三恪,所以三恪这个词,是一个固定的读音,不可能读三que,因此,在祖父陈宝箴定下“三恪封虞后”的字辈时,就决定了陈寅恪的名字,应该读陈寅恪kè。

图片

当然,陈先生在世之时,身边的确有人读陈寅恪que。清华大学的毕树棠曾经当面请教陈先生,说您的名字有人读ke也有人读que,到底应该怎么读?陈先生回答读ke。毕树棠又问,那别人读que的时候,您为什么不纠正呢?陈先生只是笑了笑,说有这个必要吗?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连陈先生本人都可以包容别人读错自己的名字,反而到了现在,总有人要在读ke还是读que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以此彰显自己所谓的文化,实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