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竹林: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活力

图片

在2024年10月19日召开的全球数商大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发表了题为“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活力”的致辞,重点指出了四大行动路径,其中第二点着重强调了“培育经营主体,强化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培育数据经营主体”的角度,分析这一政策对我国数据市场发展的战略意义,并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技术与创新的结合,推动数据市场的繁荣发展。


图片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 沈竹林

一、培育数据经营主体:构建数据市场的基础力量

数据经营主体是推动数据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无论是数据供给方、交易机构,还是数据应用企业,都在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和应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竹林的致辞中,特别强调了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创新,加大对数据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激励更多企业参与数据市场的建设。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供给能力,也将推动数据市场生态系统的完善。

01 数据供给方:激励数据富集性企业加大供数力度

数据富集性企业,即那些拥有大量、高质量数据资源的企业,是数据市场的基础。无论是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还是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日常运营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如何激励这些企业主动将数据资源投入市场、为其他企业或机构提供服务,是构建数据市场供给侧的关键。

发展路径:

激励机制设计:通过政策支持与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数据富集性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开放和共享其数据资源。这包括税收减免、数据产权保护和收益分配机制的优化,确保企业在供数的过程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

数据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数据供给方提供的数据信息具有高质量、可使用性和标准化,方便数据使用方快速对接和应用,提升市场供需匹配效率。

02 数据交易机构:因地制宜推动创新发展

数据交易机构是数据资源流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数据资源在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沈竹林在讲话中提到,要支持数据交易机构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的交易模式,推动多元化数据交易市场的形成。

发展路径:

区域特色与创新模式结合:不同地区的数据资源和需求结构不同,数据交易机构应根据地方产业特性、数据资源分布情况,设计差异化的交易模式。例如,数据密集型地区可以开展大规模跨行业数据交易,而数据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可以通过行业集中化交易模式提升市场效率。

技术赋能与平台建设: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确保数据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易平台,提升数据流通的速度与效能,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

03 数据使用方:鼓励创新应用,激发数据价值转化

数据市场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数据要素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数据的商业化转化和价值创造。数据使用方的活跃程度直接决定了数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沈竹林的致辞中也提到,要通过政策支持,激励更多经营主体进入数据市场,特别是数据使用方的培育。

发展路径:

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制造业、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动企业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化应用实现技术升级。

数据驱动的创新创业扶持: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基于数据的新兴产业和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创业孵化平台等形式,扶持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参与数据市场,激发更多创新应用场景。

二、强化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持:为数据市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沈竹林在致辞中强调,推动数据市场发展,不仅需要数据供需双方的共同参与,还需强化金融、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确保数据市场建设有强大的后盾支撑。

01 金融支持:激发数据经济活力

数据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和分析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特别是在数据交易机构的设立与运营方面,金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路径:

设立专项资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数据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推动数据基础设施的完善。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数据市场,支持数据相关的创新项目和技术研发,为数据市场发展注入活力。

02 人才支持:构建高素质数据人才队伍

数据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数据处理、分析、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沈竹林提到,要通过政策扶持,培养和引进数据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推动人才结构与数据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发展路径:

加强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设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相关专业,培养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等专业人才,增强企业在数据市场中的竞争力。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政策吸引国际数据领域的高端人才,同时为国内数据领域的创新人才提供资金、技术和创业支持,形成多层次的人才保障体系。

03 技术支持:推动数据技术与市场应用结合

技术是数据市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提升数据交易的安全性、透明性和效率。

发展路径:

技术创新驱动: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数据技术攻关,特别是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数据流通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平台技术升级:支持数据交易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提升,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框架,确保数据交易的全程安全、合规、可追溯。

三、推动多方参与,共同构建数据市场生态

数据市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沈竹林提出,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市场创新,推动更多经营主体投身数据市场建设,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协同共进的数据市场生态系统。

01 政府引导与规范

政府在数据市场建设中扮演着顶层设计者的角色,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确保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政府的职责不仅限于政策的发布,还需要通过监管机制保障数据交易的合法合规,确保数据市场的公平竞争。

02 企业参与与创新

企业作为数据市场的主要经营主体,除了供数和用数之外,还需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数据的深度应用与创新。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开发数据应用场景等方式,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03 科研支持与技术落地

科研机构是推动数据市场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确保数据市场的技术框架能够持续优化。政府可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落地应用,提升数据市场的技术水平。

结语

通过加强数据经营主体的培育,沈竹林在全球数商大会上的致辞为我国数据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金融保障,我国数据市场将迎来蓬勃发展,推动数据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释放。未来,随着数据市场设施的健全、治理体系的完善,我国将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源:AI战略数字转型

2024香港金融科技周参展申请已开启!

2024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火热报名中!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