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内科疾病的症状及预防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健康是每位家长最为关切的话题。儿童时期,由于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活泼好动的天性,使他们成为各类疾病的易感群体。


尽管现代医学使大多数小儿内科疾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依然不容忽视。


为此,在几种小儿常见内科疾病的症状、成因及预防措施的有序落实下,方可为家长和监护人提供科学指导,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图片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典型症状都体现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具体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红色斑丘疹疱疹,周围绕以红晕,伴有明显疼痛感,影响患儿进食与活动。


而且还会出现全身性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要预防该病,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需彻底清洁双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至少洗手20 s,减少人群密集场所的暴露时间,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季节。


结合儿童年龄及医生建议,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高热患儿需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进食困难的孩子需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直接杀灭手足口病病毒。




二、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由复杂微生物群落引发,其发病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两大类。


前者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及轻度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后者则为高热、呼吸急促、喘息、胸痛乃至呼吸困难,症状反映为支气管炎、肺炎等。


此外,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其症状表现及病程长短亦有所差异。


针对此病的预防,需常喝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


多带儿童参与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户外活动,促进心肺功能发展。


避免长时间逗留在空气质量差或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三、水痘


水痘的初始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持续1~2天,然后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疹,斑疹会迅速演变为丘疹,并在数小时内转变为充满清亮液体的疱疹。


疱疹随后逐渐干瘪、结痂,标志着病程进入恢复期。


当下,中国水痘的发病率从2005年的3.17/10万人攀升至2015年的33.86/10万人,在每年的4月至6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期。


一旦发现水痘病例,应立即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以阻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对与水痘患者有过接触的易感儿童,应实施为期3周的检疫观察。


若存在水痘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以此增强机体抵抗力。目前,常见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常作为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




四、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比普通感冒,流感起病急骤,症状更为严重,易引发肺炎、心肌炎并发症。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临床上,突发高热是流感最为显著的特点,体温达39~40℃,持续数天不退。


并且,患儿常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寒战、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经过飞沫传播,即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携带病毒,他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另外,儿童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同时,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消毒。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一旦发现流感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并遵医嘱治疗,再做好家庭隔离措施,能有效防止病毒扩散。




小儿常见内科疾病不可轻视,通过科学认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将疾病对儿童的健康威胁降到最低。


监护人是儿童健康航船的最初舵手,责任重大,需洞悉儿科常见内科疾病的症状,追溯其成因根源,并熟练掌握预防策略,方能在疾病初现端倪时,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为孩子的茁壮成长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