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银行账户在“沉睡”吗?银行持续清理长期睡眠卡,背后有这些原因

全文1512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银行正加强对“沉睡账户”的整治,自2024年11月10日起,北京农商银行将分批对符合相关管控范围的账户实施管控措施。

02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开展“清卡行动”,大多数银行以三年(含)以上未发生动账交易作为清理账户的判断标准。

03银行的“沉睡账户”清理包括借记卡、信用卡,但清理范围及认定期限有所不同。

04银行卡总量不断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8.23亿张,环比增长0.37%。

05银行清理无效账户,可让银行更有效地监测和分析客户交易情况,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等犯罪,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银行正不断加强对“沉睡账户”的整治。

北京农商银行近日在官网发文称,为加强个人银行账户管理,保障账户资金安全,该行拟对个人长期不使用的账户进行管控。自2024年11月10日起,北京农商银行将分批对符合相关管控范围的账户实施管控措施。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开展“清卡行动”。整体来看,各家银行对“沉睡账户”清理包括借记卡、信用卡,但对“沉睡账户”的清理范围及认定期限有所不同,大多数银行以三年(含)以上未发生动账交易作为清理账户的判断标准。

“个人的沉睡账户比较多是因为很多人办了多张银行卡,但大部分几年下来都不使用,也没有资金流水,导致账户闲置。现在清理这些账户,主要还是从风险防范的角度考虑吧,而且开卡不用也造成了银行资源的浪费。”某国有大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多家银行开展“沉睡账户”清理

近年来,银行卡总量不断增长。

据《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8.23亿张,环比增长0.37%。其中,借记卡90.63亿张,环比增长0.47%;信用和借贷合一卡7.60亿张,环比下降0.85%。人均持有银行卡6.97张。

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专项工作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

所谓“沉睡账户”,是指客户在多个银行开立多个账户,其中一些账户并不经常使用,时间久了就会被遗忘,最终变成所谓的“睡眠卡”。

此后,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先后公告表示,对“沉睡账户”开展提醒提示工作等。有银行甚至表示,对符合条件的账户进行销户处理。

10月15日,广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加强账户管理,维护存款人资金安全,向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拟于2024年10月18日对个人非实名制客户账户清理工作。如仍需使用账户,请务必于2024年10月17日前(工作日)亲临银行柜面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否则银行将实施销户清理。

7月4日,交通银行宣布,于2024年7月10日开始对睡眠借记卡进行清理。根据公告,清理对象包括连续两年以上未发生动账交易(如存取款、转账、消费、缴费等),账户余额为0元,且未开通任何业务功能的个人借记卡。销卡处理后,这些卡将无法再恢复使用。

加大对风险账户的排查

对于持卡人而言,银行卡太多会增加被他人盗刷、账户被买卖、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容易造成财产损失,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从而涉及违法犯罪。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银行开展个人非实名客户账户清理工作确实是一种大势所趋,近年来监管正不断发力,督促银行机构清理沉睡账户,加大对风险账户的排查以及清理。

她进一步分析称,此举一方面能够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同时,这种清理动作也有利于帮助银行机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农业银行此前在公告中提及,该行对个人长期不动存折账户开展排查清理工作是为了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切实保障持卡人的账户与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持卡人合理安排和使用个人银行账户资源。

渤海银行也表示,调整个人长期不动户转入频率主要是为进一步落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要求,保障个人客户资金安全。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为了遵守例如《反洗钱法》和账户实名制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也能帮助银行减少运营成本。清理无效账户,可让银行更有效地监测和分析客户交易情况,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等犯罪,减少银行系统中的潜在风险点,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银行加强客户身份信息治理也是积极响应监管要求的体现。

今年以来,央行等相关监管部门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正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多家银行都曾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行为受罚。比如,时任长乐农商银行行长陈某彬今年被罚7.2万元,涉及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