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 生活在杨浦

如果把时间周期的刻度缩小到5年,你可曾留意到你所居住的社区、城市发生的变化?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小宇宙(播客App)推出一档关于城市空间与人的节目——生活在杨浦。

本节目系“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特别节目,将从校园空间、工作空间、自然空间、社区空间等不同角度,让大家在声音的世界里,感受秀带杨浦的创新氛围,文化魅力和多彩生活。

今天,我们邀请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实验室研究助理、社会创新项目“好公社”负责人陆洲,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学博士候选人、社会创新项目“好公社”主理人之一纪丹雯,

等人作为节目嘉宾,一起聊聊校园生活。

图片

1、校园空间

杨浦集聚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百年大学

一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杨浦深厚的文化底蕴

济济人才成为了杨浦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图片

图片

转瞬即逝的校园时光对很多人来说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回忆

杨浦高校师生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复旦大学本科生 朱芷扬】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大学路,

学校周边不时会有一些新店,也总有一些人会一直都在,

每次细数这些变和不变,会让我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外来者。”

图片

“前阵子我领着新认识的同学

去大学路又走了一圈,然后一边走一边聊,

和谁在深夜里轧过这条马路,和谁在哪家店里一边吃喝一边做PPT,

和哪家店的店主聊你是谁、从哪来......

这些场景在行走和回忆的同时,又一点点在我的眼前铺开。”

图片

“我会觉得自己在大学里 确实好好学习过,也好好生活过了。

我心目中的校园生活是保持崭新的,新鲜的人和事一直相遇、不断发生,让生活本身成为一场流动的盛宴。”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杨浦发展蝶变的过程成为了师生们学习和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来源

【杨浦教师、声音收集者 胡悦琳】

“我是一名在杨浦工作的教师,同时也是城市声音的收集者。

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区里,我常常用一支小小的录音笔捕捉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和变迁。”

图片

“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校园之外的瞬间。

那天,我漫步在杨树浦路上,

四周的砖瓦墙壁,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就在我以为这里只剩下寂静的时候,

一阵悠扬的萨克斯声突然划破寂静。

我循声而去,只见两位大哥分别站在街角的不同位置,

手中的萨克斯正在吹奏着一首我听不懂却又觉得无比动人的曲子。”

图片

“残垣断壁、蓝天、音乐,

还有不远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这些本不该同框的元素,在那一刻却和谐地融为一体。

这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杨浦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充满朝气的大学城,更是包容各种可能性的地方。”

校园生活也是一个连接内外部资源、城市社区和公共生活的练习场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博士后研究人员 唐沈琦】

“我比较喜欢学校的室外空间 和学校周边的一些商业空间,

因为复旦比较特殊,校园被切割成了不同板块,

学校和周边的社区是连在一起的。

所以我们一直会看到学校外面有一些小商店,

比如煎鸡蛋饼的,还有水果店。

我觉得这些店铺其实非常有人间烟火的气息。”

图片

“我觉得校园生活 应该是开放式的一种生活,

它不应该封闭在某个区域当中,

应该和外部商业活动的一些设施、一些自然景物或者交通工具联系在一起,

内和外都比较便于我们学生的发展和日常生活。”

大学校园是很多人初入杨浦的一个落脚地,也是一段全新生活的开始。

作为公共开放社区的校园,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实验室研究助理、社会创新项目“好公社”负责人 陆洲】

“我对同济本部校区的情感还是挺深的。

读书的时候我选修了一门叫生物多样性的课程,

当时那位老师就带着我们去校园里面看各种植物,

他也会讲到一些布局之类的,我才意识到同济的校园设计得非常好。

最早的这个校园规划就是由老一辈的教授学者们规划的,

所以是非常科学以及合理,一直保留到现在。”

图片

图片

多年前,四平路街道携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在四平路1028弄开出了NICE公社,

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交流、事务协商、社区活动的“公共会客厅”,

这是杨浦街校融合创新的一次成功试验。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实验室研究助理、社会创新项目“好公社”负责人 陆洲】

“当时我读书路过1028弄这条街,两边是小区中间是通道,我从阜新路穿到四平路。

看到过这条街以前是什么样子,确实是缺乏规划。

街道和我们学院就一拍即合,一起来改造这条街。

图片

我们学院主要负责设计和引进一些好的业态,街道在其中做了很多沟通。

所以打造NICE公社既是一个学术的实验,又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成果。”

图片

“我们也希望NICE公社能够可持续发展。

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学术项目,如果是商业化运作,大家在里面可以真的工作,

或者说做一些生意的话,可以长期运营下去,真正改变整个社区的生态。”

图片

同济大学校内校外

都有着丰富的实践活动,

许多同学毕业后依旧会选择

回到杨浦居住生活。

同济的生活教育

对学生们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学博士候选人、社会创新项目“好公社”主理人 纪丹雯】

“我们学院是挺特殊的一个存在。

一个学期要做两三个专业课的project,

老师大概告诉你可能有这么几个方向去做,

或者是他限定了一些框,

你要在框里面继续去找自己的方向,

比如说你的设计概念是什么?

然后再根据设计概念去衍生。

这些东西其实我觉得很综合,就是锻炼到自己。”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实验室研究助理、社会创新项目“好公社”负责人 陆洲】

“我觉得同济周边的生活消费

相对比较低,而且便捷性也挺高的,

像菜场、水果摊之类的,很接地气。

平时生活在这里也能满足,

想消费一下可以来五角场。”

“说实话杨浦挺大的,我们设计创意学院

最多涉及的就是杨浦滨江了,经常做毕业设计展,我们会用到杨浦滨江的一些空间。”

图片

人民之城越来越“YOUNG”

让我们用声音记录美好,记录杨浦的精彩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