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新湖南丨曾散:莽山传

图片

图片

莽山传(节选)

文/曾散

引 子

作为一名宜章人,许多年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我往往要先提郴州。为了不让人看轻了郴州,我还会讲上两个典故:一是“郴”字最早见于秦朝,篆体的“郴”字左林右邑,意为“林中之城”,是专为一座城而造的字,独属于郴州;另一个是宋朝秦观贬谪郴州时写下一首《踏莎行·郴州旅舍》,其中有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广为传颂。

而接下来再说起宜章,我似乎又无话可说了。讲几句“朱德、陈毅当年领导湘南起义的地方”“邓中夏的故乡”“郴州下面的县城”就匆匆结束。

是啊,那时候的宜章,能拿得出手的还有什么呢?当时我说不出宜章的经济格局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宜章究竟有多深的文化底蕴。就是那么一座普通平凡的湘南县城,正如年轻的我一样普通平凡。

2013年,在普通平凡的宜章,普通却不平凡的刘真茂老人的事迹登上了《光明日报》,引起了热烈反响。我爬上狮子口大山,和他同吃、同住、同巡山,将他三十年如一日守林护林的故事写进了我的第一本长篇报告文学《大山赤子刘真茂》。

也正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家乡宜章,看似普通平凡之下,也有着令人自豪的人和事。

2022年2月,“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宜章莽山女孩江梦南于无声中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励志故事感染、打动了无数人。料峭三月,我带上纸和笔,来到莽山脚下,在江梦南从小生长的地方,听赵长军、江文革夫妻俩讲述女儿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坚毅。在写完《追梦天使江梦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眼前时常浮现出那个靠着读唇一路走进清华大学的坚强身影。

这两个人,一个在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山上,与清风明月为伴守着一座山;一个趟过遍地荆棘,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迟开的她如鲜花般热烈绽放。

这两个人,成了宜章乃至郴州的两张闪亮名片。大山的儿女,如山一般的坚守和坚持,让所有的普通平凡变得弥足珍贵,可亲可敬。

家乡的人和事,让我在再向别人介绍起宜章时更加轻松,也更添自豪。这些年来,我每年都会多次回到郴州、宜章,每一次回家,总有不一样的感受,一切似乎都在或快或慢、或大或小地发生着改变,经济人文、城市乡村,一步步朝着家乡人民所希冀的方向发展。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正式揭牌,郴州这座湖南最早向南开放的城市,一跃成为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也成了珠三角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郴州,这块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吸引和承载着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希望。

近年来,随着文旅大兴,曾经养在深闺的郴州迅速褪去一层层面纱,将自己的山明水秀大方地展现出来。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雾漫小东江、南方最美高山草原的仰天湖大草原、被誉为“被上帝遗忘的地方”网红打卡地丹霞高椅岭、跻身“新潇湘八景”之一的莽山……自然伟力的鬼斧神工之下,一座座奇险瑰丽、别具风情的文旅地标,星罗棋布于湘南大地的绿水青山之间,给了郴州豪迈喊出“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的底气。

郴州美景何其多!

一山跨两省的莽山,因山高、崖险、峰雄、石怪等奇特的地貌景观,赢得了“中国南方原始生态第一山”的美誉,连续几年在节假日旅游中“出圈”。大美莽山,林海莽莽,山岳耸峙,气势磅礴,将军寨之幽、天台山之险、五指峰之奇、猴王寨之瀑、猛坑石之高,让每一位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我对莽山其实也是近两年才渐渐熟悉。和很多外地游客一样,最开始因“莽山烙铁头蛇”而关注,在一次次的探访中,莽山的山山水水,莽山的人和事纷至沓来,让我不断地在心中勾勒出它一幅幅迥异的画面。它的壮美、神秘、它的多元、含蓄,在我的脑海里时而重叠,时而分立,我始终都无法给这座亿万年前就矗立在这里的大山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这又如何呢?莽山,它不需要被定义,也无法被定义。它走过沧海桑田,见过世事变迁,如今,又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世界眼前。

(《莽山传》获第二届“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创作征文活动报告文学类二等奖)

图片

曾散,1986年10月出生,湖南宜章人。文学创作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雨花区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金长城”中国作家创作室签约作家,毛泽东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湖南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半条被子》《第一军规》《青春中国》《青春逆行者》《追梦天使江梦南》《时代楷模袁隆平》等著作十三部,获评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湖南出版政府奖、湘版好书奖、赣版好书奖、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长沙文艺新人奖等,作品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9年被中国作协授予“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2020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赴武汉抗疫一线采访创作小分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