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10月22日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近日,走失40年,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受助13 年的徐先生,终于踏上了归乡的旅程,与家人幸福团圆。这一动人成果,得益于深圳市救助管理站“3221科技寻亲”立体新模式的成功运用。
2011年8月,徐先生被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那时的他,行为异常,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无法正常沟通,不能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救助站迅速启动身份快速查询机制,然而,一番努力后却查无此人。随后,徐先生被安置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滞留期间,救助站又启动寻亲服务机制,多轮次、多渠道地进行寻亲排查,却依旧未能查明其身份。
面对困境,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并未放弃。他们针对徐先生的情况,建立了身份查询长效机制。在深圳市民政局指导下,救助站工作人员为徐先生建立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档案,长期跟踪,定期与他接触、交流。他们耐心地采集徐先生的叙述内容,仔细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并及时进行甄别核实。在漫长的接触沟通中,寻亲工作人员与徐先生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成功挖掘出徐先生的深层记忆。在寻亲工作人员的悉心引导下,徐先生偶然一次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个人名和一个街道名字。
寻亲工作人员如获至宝,根据这一珍贵线索,借用公安科技手段,通过大量数据的碰撞比对和研判分析。比对出的一份个人信息姓名为徐达(化名)、户籍地址为浙江省兰溪市,与受助人员徐先生的自述信息高度吻合。他们立即与当地救助管理站联系核查。经核实反馈,当地一名失踪人员与徐先生高度相似,但由于失踪多年,徐先生的哥哥无法从照片中确认其是不是自己失踪的弟弟。为确保徐先生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联动兰溪市公安,采集其哥哥血样进行DNA 鉴定。
漫长的等待后,DNA送检结果终于传来,确定受助人员徐先生与其哥哥符合全同胞关系,徐先生的身份得到了确认。近日,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的暖心护送下,离家走失四十年的徐先生,终于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投入了家人温暖的怀抱,这场漫长的寻亲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切实保障受助人员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帮助更多特殊群体寻亲返乡,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在传统的血液检测、口音分析、地图排查、实地寻踪等寻亲手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和技术整合,利用寻亲网站、DNA信息准确定位、图像识别等互联网和科技手法,开创性构建“3221”立体寻亲工作模式,提高寻亲和救助效率。
据深圳商报2021年9月报道,深圳流动人口比例最高、规模最大。近年来,深圳全市年流浪人员救助总量在1.89万人次左右,是全国流浪救助任务最繁重的城市之一。截至当时,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累计接收的长期滞留、查无任何信息的各类救助人员达38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