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政权更替的时候,外交领域总是会带来很多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修复。
这其中既有牵扯到海外财产归属权的争执,又有重新建交、重塑外交关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建于1958年,属于莫斯科市西区,距红场约8公里。使馆正前方是莫斯科国立大学,使馆后方为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时间回到1991年。
苏联国内风起云涌之际,中国的对苏外交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11月底,中国新任驻苏联大使王荩卿携带国书抵达莫斯科。
国书是当某国向别国派遣大使或公使时,由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的正式文件,需要使节亲自向接受国国家元首递交。
国书只有正牌大使才有,由国家元首签发,外交部长副署;像有些英联邦国家以英国女王为元首的,还得专门送去让女王签发,再由自己国家的政府首脑副署。
而代办用的相同性质文件一般称为介绍书,仅由外交部长签发即可。
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是1949年11月3日由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递交的。
之后基本形成了标准的行文格式,非常规范。
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话题回到王荩卿大使。
王大使带着国书抵达莫斯科后,苏方当时给的通知是戈尔巴乔夫总统可能在12月7日到14日之间接受我方的国书,可左等右等没有等来。
当时包括苏联外交部在内的原苏联各政府部门都是一团糟,官员们纷纷向境内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抛去橄榄枝,希望能在新政府中谋个差使。
比如原苏联外交部的几个副部长,就被纳入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做了类似巡视员、专员性质的岗位。
直到12月24日,苏方外交人员才对王荩卿没能及时递交国书表示歉意,另告知中方:苏联即将不复存在,他们将尽快安排王大使向俄罗斯领导人递交国书。
这下子麻烦了。
王荩卿大使带去的是致苏联国家元首的国书,抬头是“戈尔巴乔夫阁下”,显然是不能用了。
于是国内立即准备了新国书并委托信使带去莫斯科,等到向叶利钦交上国书时,已经是1992年的2月初。
王荩卿同志就这样由最后一任驻苏联大使变成了首任驻俄罗斯联邦大使。
王荩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封上签名,其个人署名为“中国驻前苏联及俄罗斯联邦大使”,体现了两者的继承关系。
尽管递交国书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但风云变幻之际的王荩卿大使一早便开始履行职责。
1991年12月25日下午,北京朝阳门内大街外交部大楼四层一阵电话铃声响起。
远在莫斯科的王荩卿大使给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李景贤打电话,传来了第一手的情报:苏联央视预告今晚七点钟有重要新闻直播,老戈大概要完了。
尽管中方事先有预判和心理准备,但当大幕真正降临之际还是感觉有些突然。
北京时间26日零时,外交部大楼里苏欧司苏联处的七八个人围在一台20英寸的电视机前,屏幕中戈尔巴乔夫开始了他那著名的7分钟“告别演说”。
当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人民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代表们举了一下手,苏联就在法律上无声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