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购房成本再降,LPR下调25BP,300万商贷利息最高或省15万

刚刚!央行正式官宣:LPR下调


降息落地!楼市再迎利好!


刚刚,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月18日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9月27日,已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从2.3%下降到2%。10月18日,商业银行已经公布下调存款利率,预计10月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


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当前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


图片


有分析称,这将是今年以来LPR第三次下降,也是降幅最大的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商业银行正在加快推进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工作。


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10月25日起,将对存量个人房贷利率进行批量调整。除贷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且为二套房贷款的情形外,其它符合条件的房贷利率都将调整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0个BP。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由于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下限不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有所不同。


这也意味着,10月21日LPR下调之后,存量和新增房贷利率还将进一步降低,将更好地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有分析称,年内LPR报价可能将保持稳定。一方面,9月政策利率下调幅度较大,四季度将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继续降息的可能性较小,这意味着LPR报价的定价基础会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当前银行净息差处在历史低位,这会制约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四季度的重点是在10月LPR报价下调后,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特别是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较大幅度下行。未来,着眼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经济增长动能,带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明年LPR报价或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中国基金报

深圳300万商贷利息最高或省15万

年已经有两次LPR调价:第一次在今年2月,从4.2%调整至3.95%;

第一次在今年7月,从3.95%调整至3.85%。第三次是今天,从3.85%调整至3.6%,房贷利率进入历史最低值!


调整后,深圳的房贷利率格局为:首套住房套款3.15%,二套3.55%;公寓商贷:LPR3.6%+60BP=4.2%;公积金首套2.85%,二套3.325%。


按300万商贷,按等额本息贷款30年来计算,相比于此前首套房贷利率3.4%而言,月供少了412.33元,总利息省了近15万


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商业房贷利率为:首套LPR-45bp(3.4%),二套LPR-5bp(3.8%)。


若降幅为0.2个百分点,首套利率可降至3.2%,贷款300万元30年的商业贷款计算,等额本息还贷方式下,深圳购房者月供降了330.43元,30年房贷利息少支付11.9万元


图片

来源:乐有家研究中心


若降幅为0.25个百分点,首套利率可降至3.15%,贷款300万元30年的商业贷款计算,等额本息还贷方式下,深圳购房者月供降了412.33元,30年房贷利息少支付14.84万元


图片

来源:综合自深圳房地产信息网、乐有家研究中心、深圳搜狐焦点 

央行行长潘功胜:年底前择机进一步降准

图片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微信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9月27日,已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10月18日早上,商业银行已经公布下调存款利率,预计10月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

针对股票市场,潘功胜表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金融工具,央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组建了工作专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于10月18日发布实施。

针对货币政策框架,潘功胜表示,在目标体系方面,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在执行机制方面,会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央行已与财政部建立了联合工作组,不断优化相关制度安排。在传导机制方面,要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内容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