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有一处别具特色的城市公园。工业遗迹与绿廊步道交错,历史人文与生态景观交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憩散步、拍照打卡。这是广州造纸厂(现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纸”)的老厂区。
大烟囱周围成了广纸历史公园。
2010年,广纸搬迁到南沙区新址后,便改建成了广纸历史公园,成为城市工业记忆的一个独特载体。高耸挺拔的烟囱,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造纸厂是近代中国工业崛起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广纸一路走来,承载了几代广州人的记忆。
筹建缘起:
为打破新闻纸依赖进口
从1936年奠基到1938年建成,广纸的建造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在动荡岁月中也砥砺出了“实业报国”的坚定决心。
广纸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我国所用的新闻纸全赖进口,每年需支付大量的白银。陈济棠自1929年3月起驻粤,他在完全掌握广东的军政大权之后,提出了“建设新广东”的口号,大办工业,发展广东经济。陈济棠认为发展新闻纸生产有利可图,便打算建一个新闻纸厂,以抵制洋纸入口,挽回权益和增加税收。1932年底,从西村士敏土厂(即广州水泥厂)的盈利中提取1200万大洋,购买瑞典、捷克的造纸设备,筹建年产1.5万吨新闻纸的纸厂。
1933年,陈济棠与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林云陔拟出“建设新广东”的《五年计划》,把筹建新型制纸厂列入《五年计划》主要项目内。先从广东省建设厅实业处抽调留美造纸专业硕士陈丕扬,又从西村士敏土厂工务处抽调曾留美学习造纸的化学工程硕士刘宝琛负责筹建事务,成立筹备处,并委刘宝琛为筹备处主任,筹建工作遂正式开始。
造纸厂选址条件众多,不仅要有水源、交通便利,还要接近消费市场。筹建处对于厂址选择,经过反复斟酌,先组织派一个调查小组沿东、西江及粤北地区踏勘,拟出韶关、三水、广州三处。位于羊城之南,珠江之滨的南石头进入专家的视线。广州之南石头,水路交通便利,东、北、西江原木均可水运达厂,且广州毗邻港澳便利设备的补给,便选定广州南石头为建厂地址。
至于制纸原料的确定,更是几经曲折。筹备处初议用杉,经派员赴省内各县及湘南、桂东一带调查,觉得杉木难敷日产50吨新闻纸的新型制纸厂所需,且杉木价昂而用途广,选作制纸原料不合算,转而考虑陈丕扬在美时提出马尾松制纸的建议,经实地查勘,本省马尾松资源极丰,向被用作柴薪,其售价亦远低于杉木,遂拟用马尾松作为原料。
但此议一出,即遭省建设厅聘请的瑞典制纸专家反对。最初,国外的专家都认为马尾松因为纤维短不适合造纸,但陈丕杨却坚信马尾松可以造纸。为此,他拉了一些木头到瑞典做实验,最后实验成功,证实陈丕扬首创的马尾松制纸理论的可行,马尾松磨出木浆的纤维长度、强度和拉力均可与瑞典一般制纸木材媲美,完全符合制造新闻纸的要求。
广州造纸厂旧址
历经五载寒暑,终于建成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耗资最巨、设备最洋化的制浆、造纸企业。1937年,纸厂的土建工程基本竣工。1938年,全厂机器设备安装完毕,广纸开始矗立于秀丽的珠江之滨。当年8月,纸厂以60%自制的马尾松机制木浆和40%进口化学木浆成功试产出吸墨性能、白度、和拉力俱佳的新闻纸,在当时世界上首次用马尾松原木制浆造纸,为广州新闻纸生产奠定基础。
造纸厂持续进行了两个月,生产新闻纸逾百吨,拟于1938年10月举行开工典礼,正式投产。不料,当时侵华日军迫近广州,不但开工典礼顿成泡影,而且历五年艰苦筹建,志在振兴我国造纸工业的广纸亦难逃厄运。
历经浩劫:
造纸设备被日军劫掠一空
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向广州推进,广州形势险恶。广东省建设厅取消原定10月份为广纸举行开幕仪式的计划,转为赶紧购买黄色炸药,训练“工厂爆炸班”,准备在撤退前全部炸毁包括广纸在内的所有省属企业。
先是派兵押运炸药40箱进厂,扬言要把厂房全部炸毁,免留敌用,继而强令全厂员工疏散。当本厂大部分员工被迫离厂之后,“工厂爆炸班”便把炸药放到制纸车间内,企图炸毁当时全世界只有5套的先进抄纸机,受到瑞典洋行的抗议和刘宝琛以身力阻后,“工厂爆炸班”才把炸药转放到机浆车间内,旋即炸毁了机浆车间,炸坏了两台嘉美式磨木机和精浆设备。
10月23日,日军进入广州,广纸亦同日为日本海军军部所占。刘宝琛、陈丕扬及所有员工数年心血毁于一旦。广州沦陷后,日本海军军部先利用纸厂设备铸造马鞍,后由日本王子株式会社接管,以进口浆板为原料制纸图利,日产纸张10多吨,长达一年之久。
广州造纸厂旧址。1939年秋,大日本再生制纸株式会社名义将广纸从王子制纸株式会社手中夺去。1940年5月,大日本再生制纸株式会社把广纸全部机器设备及门窗、电缆、水管拆挖殆尽,劫运到日本北海道南部偏僻小城苫小牧的勇拂,在那里设厂安装。耗了我国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筹建起来的广东省营制纸厂,还未收回一分一厘赢利就被拆光劫走了,只余下空荡荡的厂房,成了杂草丛生、狸鼠出没的废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派驻日代表团抵达东京,办理日本赔偿和归还我国被劫物资事宜。1946年8月6日,中国驻日代表团通过盟军总部饬令日本政府查复并归还广州造纸厂全部被劫设备。但日本资本家诡称运到日本勇拂纸厂的设备是日本再生制纸株式会社以150亿日元的价格向汪精卫政府购买,且运送时该批设备已破旧不堪,部件丢失过多,仅有256件。1947年9月30日,刘宝琛、陈丕扬赴日。两人在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勇拂纸厂看到设备时就坚信其为抗战时期被劫的广纸设备。1948年2月23日,两人又和代表团成员一起实地查勘后发现,日军共劫走纸厂机器附属设备多达2143件。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如此艰难的追讨。1948年5月27日,盟军总部作出决定,要求日方将这些设备悉数归还中国。面对如此情况,日本资本家一方面故意拖延,另一方面煽动勇拂工厂员工闹事,甚至还对刘宝琛、陈丕扬二人威逼利诱。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陈丕杨作为广纸筹建中专门负责技术的人员,曾亲自参与了设备的订购、监制以及设备进厂后的安装,他手里握有纸机大量珍贵的数据资料,使得日本人无法抵赖。
1948年7月7日,被劫设备开始拆卸。10月13日,设备从北海道启运后抵达广州黄埔港。历时8年,时值400多万美元(一说900多万美元)的纸机设备终于回到了广州,但运回的设备已是千疮百孔。
广纸新生:
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新闻纸
新中国成立后,广纸迎来新生。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广东省实业公司在风雨飘摇中强令广纸将250瓦柴油发电机组调往海南岛,为刘宝琛、陈丕扬等消极抵制,造词搪阻,使广纸避免又一次被肢解的灾难。
是时,中共广州地下组织根据华南分局的指示,抽调一批“地下工协”成员进入重要工厂企业,进行人事和设备的摸查,以迎接解放。准备接管。“地下工协”遂派温耀强进入纸厂,发展广纸工务员赵家舜为成员,广纸遂继五仙门电厂、广东省第一造币厂之后成为广州第三条“工协”线。温在赵的掩护和配合下,在广纸秘密抄录《设备移交总册》和员工花名册转送在香港的中共地下组织,为新中国成立后接管保存了极可贵的资料。
1949年10月,中共广州地下组织致信刘宝琛,要他留守广纸,迎接解放,刘痛感国民党政权的腐败,耳聆上海解放后的稳定和发展,更舍不得离开自己呕心沥血建造的工厂,遂毅然拒绝海外高薪高职的招聘,向家人和下属表示了“以厂为家、坚守岗位”的意向。刘宝琛这一爱国行动,对广纸厂房设备完好回到人民手中,对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思想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1949年10月14日,刘宝琛、陈丕扬及工程师唐燊林仍返厂处理厂务,至下午3时,在安排护厂队员继续留守后才回家。当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历尽劫难的广东省营制纸厂从此获得了新生。
航拍视角下的广州造纸厂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先易名广东省人民政府造纸厂,再易名广东造纸厂,最后易名为广州造纸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派军代表接管广纸,拨款支持复厂重装,广纸职工亦以当家作主的精神,自力更生地战胜重重困难,仅以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重装完毕。
1950年12月30日23时30分,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赶工,二号纸机成功抄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新闻纸(湿纸)。1951年2月1日正式投产,同年4月18日又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工典礼。从此,广纸结束了筹建以来整整15年的坎坷经历,开始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纸城崛起:
开启与时俱进新征程
1953年,我国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国家对新闻纸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国内生产能力极低,仍需进口数量相当的洋纸以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对本厂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扩建,把广纸列为“一五计划”中限额以上的扩建单位——由日产新闻纸50吨的规模扩大为日产新闻纸150吨的规模。这次扩建在广纸历史上称为第一期扩建。
第一期扩建始于1953年11月,竣工于1956年6月。1957年11月6日,广纸第一期扩建工程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鉴定为工程质量良好后,开始正式投产。投产后,生产节节上升,到1957年,总产值已由1955年的3302.8万元增至7930.2万元,增长率为140.11%,纸张总产量已由1955年的22540吨增至49104吨,增长率为117.85%(其中新闻纸总产量由22260吨增至46980吨,增长率为111.05%),一跃而成为我国生产新闻纸的重点企业之一,被前来参观的海外华侨誉为“纸城”。
1975年,广纸向轻工部提出《广州造纸厂增加年产六万吨新闻纸基建挖掘设计任务书》,即广纸第二期扩建工程。第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后,广纸增加了两台50吨/日的国产长网多缸新闻纸机、8台双链式磨木机、1台12000千瓦/时汽轮发电机等设备。1985年,新闻纸总产量达10.18万吨,比1980年新闻纸总产量7.23万吨增加40.78%,占当年全国新闻纸总产量的23.9%,大大缓解了国家对新闻纸的需求量。随后,广纸又分别在1988年和1996年进行了两期技术改造。
进入21世纪,为适应城市发展,广州市政府分阶段实施“退二进三”(退出工厂生产的第二产业,进入服务的第三产业)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从长远的工业布局上看,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地处市区中心位置的广纸决定实施搬迁。2010年1月25日,广州环保搬迁项目在南沙举行了动工仪式。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广纸从南石头旧厂搬迁到了南沙,而这也成为广纸历史的新转折点。搬迁后的广纸通过生产技术的环保升级、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和管理、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广州造纸厂现已搬到南沙厂区
如今,广纸已成为集制浆、造纸、热电、环保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工业企业,年产能近60万吨,南沙园区占地面积约1100亩,其新闻纸市场占有率约三分之一,在全国排名第二。进入新时代,广纸赓续实业报国的传统,锐意改革创新,持续激发企业活力,老国企正迈向新征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苏俊杰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