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全国省级博物馆8:安徽博物院

去重庆看《万笏朝天图》之前,抽空在合肥逛了安徽博物院,有惊喜,也有遗憾。

在我看来,安徽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有不少共同点:都有新老两个馆区,常设展都由通史+专题+数字展组成,都有某个艺术家的专题展厅,展品都有浓厚的江南元素。不同的是,浙江省博新馆非常大,展品多,信息量大,看了会觉得浙江先民很了不起,而安徽省博新馆则没那么新,看得出有很多好东西,但空间所限,只能点到为止,令人意犹未尽。

概说

图片安徽博物院新馆,新建博物馆常见的方盒子造型,外墙装饰有青铜器风格的纹饰

安徽博物院有两个馆区,一个是蜀山区的新馆,集中了绝大部分重要藏品,展厅面积10540平米;另一个是老城区的老馆,以近现代、古生物和特展为主,展厅面积7020平米,另有1200平米的安徽好人馆,两馆总建筑面积61610.04平米。

图片

安徽省博现有藏品317569件,其中珍贵文物63710件,包括1件禁止出国文物。藏品总数、珍贵文物数量在省级博物馆中排名前列。其中石器时代考古、徽州建筑、文具、江淮青铜器等比较突出。

安徽省博免费开放,今年暑假开始免预约入馆。新馆每层都有饮水点,入口大厅可以向工作人员索要导览册,一人限领一份。导览册上既有地图、展厅和重要展品的介绍,还有专门的盖章区,充分满足年轻人的逛展需求。   

图片

图片

安徽省博官网做得不错,资讯更新及时,信息公开全面。文物数据库可查询上万件文物的信息,不少都有详细介绍,重点文物还配有文章讲解。官网为18年之后的特展都制作了专题,可查询到重点藏品,还有虚拟游览项目。官网还有近几年安徽省博的年度报告,博物馆一年里干了啥,内容很详细,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博物馆可下载到类似的年度报告。    

图片

官网的徽州古建筑专题,又是另一个天地。专题将徽州古建筑及相关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络,可以按照空间查看古徽州地区重要的古建筑,按照时间轴查看古建筑的修建时间。   

图片

也可以进入知识宇宙,查看徽州古建筑的知识点,以及相互联系。此外,专题还设有知识问答、堂号词云等栏目。

从安徽省博的预约小程序进入,也可以找到知识图谱的小程序,此外还有导览以及拍照识别文物等功能,充分利用官网和小程序的功能,可以很好地提升参观体验。

新馆    

图片考古体验区

省博新馆毗邻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合肥美术馆,建成于2011年。入口在2楼,进门可以看到巨大的“皖风徽韵”浮雕,右上方是著名的凌家滩玉鹰。新馆的常设展厅主要包括安徽文明史陈列和几个专题展厅。主场馆之外还有个考古体验区,还原了肥西三官庙遗址的部分场景。

常设展:安徽文明史陈列    

图片大厅浮雕,感觉云南省博的大浮雕设计的更好些

在2-3楼,有4个展厅。安徽文明史陈列完整介绍了从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安徽历史,不过有些虎头蛇尾。远古的人字洞、凌家滩、双墩、薛家岗等都是重要的考古发现,令人眼前一亮;商周时期淮夷、群舒、吴越、楚国青铜器也各有风格;之后两千多年,历史资料更丰富,重要事件也不少,但挤在一个展厅,只能点到为止,让人意犹未尽。

另外,安徽文明史陈列的几个展厅都比较昏暗,属于我去过的博物馆里最昏暗的一档,其实青铜器、玉器、陶瓷并不那么惧怕强光,亮一点不好么?展厅的动线设置也有些小问题,很容易无意中走到分叉路,忘记还有些东西没看。

序厅·史前时期    

图片

安徽境内最古老的人类遗存,可追溯到距今250万年前的繁昌人字洞遗迹,这也是亚欧大陆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这些古人类遗迹大多位于淮河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人字洞遗址并没有发现古人类遗骸,但是有很多哺乳动物骸骨,以及人类使用石器的证据。   

图片

距今20-30万年前,安徽出现了著名的和县人 。和县人头盖骨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之一,这里展出了和县人头盖骨的模型,以及臼齿化石。   

图片

新石器时代,安徽位于几个文化区的交汇地带。长江流域的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500多年,出土了1000多件玉器,制作精美,是当时长江流域重要的中心聚落。著名的凌家滩玉鹰就在安徽省博展出。   

图片

凌家滩玉人,感觉和良渚有相似之处。凌家滩遗址比良渚早,对良渚文化是有影响的。   

图片

凌家滩出土的陶器数量不如玉器那么惊人,质地较差,但器型特别,造型多样。   

图片

潜山薛家岗遗址出土多孔石刀,这是薛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钻孔的数量通常为奇数,有些石刀还绘有彩色花果图案。据推测,这可能是种礼器。   

图片

薛家岗遗址和凌家滩年代差不多,陶器制作业比较发达,还出现了黑陶。上面几件陶鬶把手的造型挺特别,总体和之前在山东看到的完全不同。   

图片

薛家岗文化的黑陶壶和壶形器,壶形器的造型特别,可能并非实用器物。   

距今约7300年的蚌埠双墩遗址,在其出土陶器上发现了600多个刻划符号,其中一些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之一。   

图片

史前蚌埠人的蚌壳工具。   

图片

造型耐人寻味的支架。   

图片

传说大禹在涂山会盟,在距今约4100年的蚌埠涂山禹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祀痕迹。禹会遗址出土的文物带有龙山文化的特点,从这件陶鬶可见一斑。   

图片

距今4800-4300年,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七足镂孔器,造型特别,用途不明,也许是倒着插的祭祀用具。

图片

尉迟寺出土陶缸和鸟形神器。鸟形神器仅此一件,可能反映了当地的鸟图腾崇拜,也可能是权力的象征物。陶缸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符号相似,表明了两地的文化交流。

夏商周时期的安徽   

夏商周时期,安徽成为中原和南方诸侯的过渡地带。皖南地区出产铜矿(连地名都有铜陵),作为中原王朝的铜矿来源之一,淮夷小国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也在此过程中受其影响。

图片

图片

一进入展厅,看到安徽博物院的八大镇馆之宝之一——铸客大鼎,露天放置,只有围栏阻挡。铸客大鼎出土于寿县李三孤堆,曾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东周圆鼎,也是195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寿县就是古代的寿春,是楚国晚期的都城,就在前段时间,寿县挖出了比这更大的圆鼎。   

图片

之后从夏商青铜器开始,展厅里陈列了各类青铜器。这件铜铃出土于肥西大敦孜,是安徽出土年代最早的青铜器,制作于二里头时期。铜铃侧面有条长条形扉翼,故称单扉铜铃,被认为是后世合瓦形铜钟的先驱。   

图片

兽面纹尊,出土于阜南县。器型硕大,器壁厚薄均匀,纹饰精美清晰,代表了商代江淮地区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和这件同时出土的还有件龙虎纹尊,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

商代兽面纹大铙。铙是种乐器,北方多为成组的小铙,南方多为单个大铙,在当时可能是种礼器。这件大铙出土于庐江,是少有的长江以北出土的大铙。

图片

西周公卣,出土于屯溪,腹部装饰有精美凤鸟纹,带有中原青铜器特色,和同时出土的吴越风格青铜器画风明显不同。   

图片

春秋龙虎纹鼓座,出土于舒城九里墩,是省博镇馆之宝之一。鼓座上刻有150字铭文,表明这是钟离国君主的自用之物。钟离国位于蚌埠一带,是先秦徐夷的分支,春秋时被吴国灭亡。   

图片

春秋龙纹曲柄盉,出土于六安毛坦厂,鎏(壶嘴)部向上弯曲,装饰有龙首,造型奇特。安徽淮河流域曾经分布着很多名字里带舒的小国,称为群舒,曲柄盉是群舒文化的特色器物。   

图片

图片

春秋兽首鼎,造型怪萌怪萌的。兽首鼎也是群舒文化的独特器物,葬有兽首鼎的墓葬,主人地位一般都挺高。   

图片

春秋蔡侯方壶,体型瘦长,兼具中原和楚地特色。

图片

春秋蔡侯盥缶,盥缶是极具楚国特色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盛水。   

图片

春秋吴王光鉴,省博镇馆之宝之一。鉴是种大水盆,这件铜鉴是吴王光为自己的女儿出嫁蔡国制作的陪葬器,所以出土于蔡侯的墓地中。   

图片

春秋蟠虺纹殳,殳是种先秦兵器,流行于楚地,仅见于等级较高的墓葬,带有较强的仪仗性质。   

图片

春秋五柱器,出土于屯溪。安徽省博最出圈的春秋路由器,具体用途不明,边上还有件一柱器。

图片

春秋编织纹簋,出土于屯溪,上面的纹饰很特别。   

图片

图片

战国鄂君启金节,分车节、舟节两块,是省博的两件镇馆之宝。这是楚怀王给封君鄂君启的商贸通行证,表面以错金工艺书写了上百字的铭文,涉及古地名、交通路线、关税、运输物资等方面,是研究楚国制度、交通和经贸的重要史料。   

图片

战国蚁鼻钱,摆了个奇特的造型。蚁鼻钱多流通于楚国,奇怪的造型,其实是蚁鼻钱的纹饰图样。

图片

战国展翅攫蛇鹰,和铸客大鼎一样,出土于李三孤堆楚墓,一般认为这是楚幽王的墓。原件可能是壶的盖子。   

图片

李三孤堆楚墓出土楚王匜鼎,结合了匜和鼎的造型,是楚王秋天祭祀时的专用重器。   

图片

战国龙形玉佩。

汉魏晋时期的安徽

秦代末年,陈胜、吴广在今安徽宿州的大泽乡起义,此后千年以来,黄淮地区隔段时间总是能出个改朝换代的创业大佬。从汉到清,这部分历史都在一个展厅里,分成几部分,这是第一部分。   

图片

亳州元宝坑东汉墓出土的文字砖,这座墓是曹操家族墓葬群的一部分。   

图片

鸭嘴形汉代漆器,造型特别。   

图片

汉代仙人骑兽灯盒鸡首流铜盉。   

图片

东汉车马出行图画像石,出土于宿州。

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运河两岸逐渐繁荣起来。大运河有部分河段位于安徽,这里出土了大量瓷器,安徽本地的瓷窑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   

图片

隋代寿州窑青釉戳印花纹盘口壶、盘口六系莲瓣纹壶。寿州窑是安徽本地的窑口,位于今淮南上窑镇。   

图片

北宋繁昌窑白釉镂空炉和青白釉豆形炉座。繁昌窑制作于繁昌一带,兴盛于北宋。   

图片

金代箫窑的几个瓶。箫窑,制作于萧县,兴盛于宋金时期,受到磁州窑影响。没想到能在安徽看到金朝控制区的东西。   

图片

隋代守门按盾武士陶俑,出土于合肥杏花村,陶俑的表情很生动呢。   

图片

北宋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吉州窑制作于江西吉安境内,兴盛于宋代,这件香薰造型生动,底座装饰有莲瓣纹,部分莲瓣特意不施釉,以此强调莲瓣的立体感。   

图片

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注子注碗,省博镇馆之宝之一。注子注碗流行于五代到宋代,是种温酒器。这件注子注碗出土于宿松县吴正臣夫妇墓,造型尤为精致。

图片

北宋影青釉香薰,出土于合肥包绶墓。包绶是著名的包拯包青天的儿子,包拯本人就是合肥人。   

图片

宋代鎏金佛塔,出土于青阳县城关镇宝塔地宫。

图片

缠枝花卉纹金发冠,出土于安庆范文虎夫妇墓。范文虎是安庆人,宋亡后降元,位极人臣。元朝两次东征日本,范文虎就是主将。

明清时期的安徽

明代,安徽人朱元璋创立明朝,清代,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从此便有了安徽省。   

图片

这部分的第一个重点是朱元璋,图为“龙凤六年”元帅之印。

图片

明代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册。

图片

明中都遗址出土绿釉龙纹脊吻。朱元璋曾计划在老家凤阳修建大规模的都城,规格超过南京和北京,但是没有造完,就停工了。   

图片

明中都出土的建筑部件,后面照片是凤阳鼓楼,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鼓楼。   

图片

方以智《拄杖攀山图轴》,方以智是安庆桐城人,桐城派的先驱,也是明清之交著名的思想家。   

图片

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的草书轴。

图片

最后着重介绍徽商,这是清代晚期徽商的一套文具盒,笔、墨、砚台、算盘齐备。   

图片

徽商的茶砖、广告印板等。   

图片

清代刷金漆座屏,徽州木雕也是出名的。

图片

清代朱漆脱胎鹤纹瓶。   

图片

民国素胎镂空龙舟。   

图片

清末篆刻家黄牧甫的印谱。徽州有徽派篆刻,在当时也颇有影响。

汉代星空专题展厅    

图片

谁能想到,安徽省博里竟然还有个小天象馆。汉代星空展厅以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出土的星占和天文观测仪器为中心,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观念。原件藏于阜阳博物馆,这里展出是复制品,以图版和投影演示为主。   

图片

夏侯灶墓出土便携式圭表的复制品,圭表是种通过投影测量太阳位置的仪器,可以用来确定时间。

常设展:安博智时空

图片

在4楼,是个独立的智慧文博体验空间。以馆藏的青铜器为原型,博物馆制作了9个可爱的小神兽,带大家一起了解春秋战国的安徽青铜文化和礼乐文明。主要面向孩子,时间有限,没逛。

常设展:徽州古建筑

安徽的徽来自徽州,尽管徽州只占据了皖南的一部分,却是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徽州建筑影响深远,又是徽州文化的代表之一。这部分用3个展厅介绍了徽州文化及古建筑,讲解全面深入,和通史展的点到为止对比明显。   

图片冯仁镜宅

徽州古建筑展厅占据了4楼大部分,甚至还搬来了一座徽州民宅。

前言-民居    

图片

前言厅概括介绍了徽州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连展板都是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州风格。如果想去徽州旅游,可以通过展板做个攻略。    

图片

从小展厅出来,可以看到搬运过来的冯仁镜宅,原本在歙县霞坑镇,是徽州大户人家民宅的代表。    

图片

图片

冯仁镜宅里繁复精美的木雕。    

图片

宅子内部。    

图片

走廊陈列了徽州古建筑的砖雕、木雕部件。徽州民居楼上天井四周往往雕刻有精美的栏杆,栏杆分普通和弧形两种,弧形栏杆往外弯曲,超出檐柱部分,称为美人靠。这件美人靠体积硕大,雕刻于明代。    

图片

人物镂空花窗。

祠堂

祠堂是徽州村落的核心,是家族祭祖、议事、教化的场所,单独占据一个展厅,除了建筑以外,也介绍了徽州的宗族制度。    

图片

罗东舒祠模型,配有详细介绍。    

图片

明代章仔钧夫妇子孙容像,古代版全家福,一般是晚辈为年迈父母或先人绘制的。    

图片

清代“荥阳堂”牌位座屏,这是供奉祖宗排位的座屏,中间的夹层,可放置牌位。

图片

清代锡器五供,供奉在祠堂神龛中。    

图片

祁门馀庆堂戏台模型,徽州古戏台可分为家庭戏台、祠堂戏台、庙宇戏台3种,祠堂戏台是其中保存最多的一类。

图片

清代鸟兽花卉小月梁。为了加强承重,也为了美观,徽州工匠经常将木梁设计成弧形,称为小月梁,其中比较粗短的又叫冬瓜梁。这个展厅就是玻璃反光有点厉害。    

图片

清代瑞兽纹雀替。雀替一般放在祠堂梁、柱、枋的相交处,用来缩短跨度,增强承重,防止变形。

牌坊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纪念建筑,徽州牌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与徽州雕刻艺术结合,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单独占据一个展厅。

图片

展厅里比较大的是许国石坊模型,造型雄伟,上有董其昌书写的“先学后臣”等字,是徽州牌坊的杰出代表。    

图片

清代石雕倒挂狮夹柱石,是牌坊底部的建筑部件。    

图片

徽州木雕、石雕、砖雕合称“徽州三雕”,其造型,意象,蕴含着浓厚的徽州文化。

图片

清代十鹿图石雕,在古人眼中,鹿是种瑞兽。

图片

清代寿星人物、麒麟仙鹤纹撑拱。

常设展:江淮撷珍    

图片安徽省博新老两馆的布展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都有一些适合拍照的布景

在5楼。江淮撷珍展厅不大,主要展出安徽出土或传世的工艺精品。每件展品都配有详细介绍,打光比较明亮,文物待遇明显比较高。    

图片

战国描金彩绘云气纹朱雀攫蛇漆豆,出土于天长。豆是盛食器,这件漆豆造型上带有浓厚楚国风格,楚人崇拜凤鸟,所以这件漆豆也是朱雀抓着蛇的造型。

图片

春秋青铜跪跽俑,出土于屯溪。跪跽俑上面有穿孔,据推测可能是大型器物的附件,在进行重大礼仪活动时使用。    

图片

唐代越窑青釉荷叶口碗,越窑产自浙江绍兴一带,以青瓷闻名。    

图片

北宋金扣玛瑙碗,省博镇馆之宝之一。玛瑙碗厚度仅0.2厘米,边缘镶嵌金边,是宋代流行的装饰技法。    

图片

宋元高丽青瓷龙纹罐。高丽青瓷是朝鲜人学习越窑后制作出来的,在12世纪达到鼎盛,颇受宋人推崇。这件高丽青瓷采用了特有的镶嵌装饰,目前在几个国内博物馆看到的高丽青瓷器物中,我感觉这件是最好的。    

图片

元代葵花形凤纹银果盒,盖子上面錾刻着一对凤,线条流畅精致,照片可能看不大清楚。    

图片

明宣德青花花果纹大盘,永乐、宣德年间是青花制作的繁荣期,有永宣青花之称。    

图片

明代犀角杯,玉兰花造型,层次分明。    

图片

清代象牙圆雕说书艺人,以整块象牙精雕而成,采用多种技法,雕工考究。说书艺人也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

图片

展厅最后放了两个可以触摸的文件,配有盲文介绍,不过是复制品。

常设展:安徽文房四宝    

在5楼。文房四宝,安徽的宣纸、徽墨可称第一,歙砚、宣笔也是各自领域佼佼者。这部分用了几个展厅,全面介绍了安徽文房四宝的发展和制作。这几样东西都产自徽州一带,所以展厅布置得比较有江南风韵。

宣笔纵横    

图片

清代方形竹管竹石图笔、象牙刻山水图笔    

图片

宣笔产自宣城,唐代,宣州成为全国制笔业中心,宣笔也成为了贡笔。此后直到宋代,宣笔的制作都很繁盛。此后随着战乱,宣州的制笔业不复往昔,部分工匠则依附徽州墨庄,传承技艺。除了宣笔以外,安徽有名的还有徽州的徽笔,工艺和宣笔类似,崛起于宋代。

徽墨流芳

图片

徽墨产自徽州府,崛起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制墨工艺的巅峰。图为清代徽州的御墨,是进贡给皇帝的优等品。    

图片

民国胡开文制世界地图墨,参加过巴拿马世博会,获得了优等奖。    

图片

清代吴天章制“龙宾十友”集锦墨,属于礼品墨。这类墨主要用于送礼,讲究造型和图案,烟料稍逊一筹。

图片

制墨的模子。    

宣纸千秋   

图片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书画用纸,深受文人墨客追捧,可以说是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展厅里有一些不同材质纸张的小样,可供触摸。

图片

宣纸部分有常设书画展示,不过在这个展厅,重点不是书画而是纸张。图为南宋张即之《楷书华严经》,写在青檀皮制作的生玉版宣上。    

图片

明代陈惠性《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写在极其珍贵的羊脑笺上,历经数百年,依旧光亮如新。    

图片

黄宾虹《幽谷清话图》,黄宾虹生在浙江,不过祖籍在歙县,是徽商后代。

图片

明代五彩雪金蜡笺,明代的纸看起来还像新的一样,真是了不起。

歙砚永泽

安徽砚石种类丰富,其中歙县的歙砚最为有名。    

图片

秦汉时代的砚。    

图片

明代双足蝉形歙砚。    

图片

砚石标本。

文房雅赏    

图片

最后部分展示了古代文房的附属用具、文玩等。比如上图的明代竹镂雕人物松柳纹香筒和清代竹镂雕“玄柳子题”人物香筒。    

图片

清代象牙雕松鼠葡萄叶形香橼盘,古人的小果盘,里面一般会放黄色香橼或佛手,用以增添香味。

常设展:欧豪年美术馆    

图片

在5楼。欧豪年是广东岭南派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也吸收了西方的透视技法等,作品题材多样。

安徽省博也收藏了很多女画家潘玉良的作品,她祖籍桐城,临终前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了安徽博物院。如果还有潘玉良美术馆,就更好了。

特展: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学展

图片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史上的一个高峰。此次特展主要来自著名学者王世襄和陈梦家的旧藏,大多藏于上海博物馆,怪不得之前去上博家具馆,感觉东西少了呢。    

图片

黄花梨六柱式架子床。    

图片

王世襄旧藏,黄花梨折叠式镜架。    

图片

配合这次特展,展厅里还展出了一些明清的文玩,大多为安徽博物院所藏。图为椭圆形雕竹人物笔筒。

老馆

图片

省博老馆竣工于1956年,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省级综合博物馆。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老馆是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本身就是文物。老馆的常设展聚焦近现代史和古生物,特展比较多。

常设展:安徽革命史陈列    

图片

主要介绍从清末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安徽地区的革命史。

图片

秋瑾烈士信函。秋瑾和徐锡麟都是绍兴人,1907年,徐锡麟和秋瑾相约分别在安徽、浙江起义,徐锡麟在安徽牺牲,秋瑾也很快被捕就义。    

图片

胡适楷书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低调做事严肃做人。胡适正是徽州绩溪人。    

图片

胡适边上就是陈独秀的篆书轴,陈独秀是安庆怀宁人,也来自安徽。

图片

抗日战争中日双方武器的对比,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图片

渡江战役支前模范马毛姐穿过的夹衣。

常设展:安徽古生物陈列    

图片

安徽古生物陈列主要展出安徽地区发现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等,向人们展示生物进化的历史。时间有限,我没去看。

常设展: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六十周年

这个展主要介绍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当年的名字)的历史,时间有限,我也没去看。

常设展:安徽好人馆

安徽好人馆主要展示安徽地区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安徽好人事迹,虽然地图上和安徽博物院老馆是两个地点,其实连在一起。    

图片

这算是……21世纪版的24孝么?

特展: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中西部和河南东南部,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亩均投资最低、灌溉面积最大的特大型灌区。特展以图版和近代内容为主。    

图片

早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孙叔敖就在灌区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所以这里又出现了蚁鼻钱。    

图片

艺术家赖少其等人制作的宣传木版画,很有时代感,上海中华艺术宫里也有他的作品。

特展: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这是安徽博物院联合中国文物报社等文博机构举行的迎新特展,主要介绍了龙形象的演变,历史和民俗文化中的龙。最后三个特展不知是动线问题还是我没有看清楚指示,每个展厅都是倒着看完的,我发现好几个来参观的也和我一样。    

图片

战国的错金银龙纹弩机。

图片

明代宣德款龙纹熏炉。    

图片

清代龙纹披肩。

特展:图语——明清徽派版画精品展

前段时间版画展特别多,这个展览精选了明清时期的徽派版画,既有戏曲故事插画、宗祠、地方志里的山水村落,也有宗祠里的巨幅版画。    

图片

明代石守信报功图,原藏于绩溪石家村祠堂,描绘的是北宋石守信及其祖先英勇作战的场景。这幅画尺寸很大,差不多一张床那么大,是由多块雕版组合印刷而成的,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中国古代版画。    

图片

明代安徽画家丁云鹏给《程氏墨苑》墨谱画的线稿。    

图片

明代的《少林棍法阐宗》,正经的古代武林秘籍。    

图片

清代的套版简贴。    

图片

清代刻本《十竹斋书画谱》,古人学画用的教材。    

图片

康熙年间的《休宁县志》,中国古代版的地图。

特展:风之雅——扇面绘画精品展

扇面既是纳凉之物,也是文人雅士喜欢的风雅之物。这次扇面展展出了70多件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明清扇面绘画精品,涉及题材非常广泛。    

图片

明代缂丝扇面。

图片

清代黄慎,沧波钓徒图折扇面,黄慎是扬州八怪之一。    

图片

清代吴熙载,紫薇图团扇面。    

图片

明代蔡玉卿,木兰从军图折扇面。蔡玉卿是明清之交抗清英雄黄道周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