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4年的一天,韩国突然派人专程赶赴周王室,去谴责周公。[1]
“周公”与“召公”,原本就是指周公姬旦与召公姬奭。因为二人功劳实在太大,“周公”与“召公”后来竟成为官职,由二人后裔世袭继承。春秋中期时,因为周公家族屡屡与王室产生冲突,周公楚被迫逃离王室,去往晋国。自此后,王室“周公”一职就出现了空缺。[2]
周定王去世后,数位王子争立,周王室再次爆发内乱。最终,成功夺位的周考王为安抚其他兄弟,将弟弟揭分封在河南(今河南洛阳旧城西部),以续周公之职。从此,王子揭号称西周桓公,逐步掌控了王室实权。西周桓公去世后,儿子周威公继位;周威公去世后,儿子周惠公继立。[3]
此时王室的“周公”,正是周惠公。
这次韩国之所以要来谴责周公,就是因为他牵涉了一宗巨大的阴谋,而这一阴谋又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韩哀侯时,公族出身的韩傀(即侠累)成为了相国。与此同时,韩哀侯也重用了另一位名叫严遂的大臣。或许是韩哀侯暗中在利用两人互相制衡,导致两位大臣相互看不顺眼,成了政敌。
严遂是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一向都喜欢直言不讳。一次议政时,严遂竟丝毫不给相国留面子,当众指出了韩傀的失误。虽然是相国,韩傀的“肚量”却无法“撑大船”;当众出丑后,韩傀恼羞成怒,指着严遂就破口大骂。严遂一时火起,拔剑上前,就要去追杀韩傀,结果被众人给劝住了。
冷静下来后,严遂这才开始后怕:得罪了国君叔叔,今后还能在韩国立足吗?所以,心虚的严遂随即逃离了韩国。
在安定下来后,回想起韩傀对自己的侮辱,严遂心中的怒火却越烧越盛。辗转反侧多日后,憋了一肚子气的严遂决心要复仇。此后,他曾派出多位刺客前往韩国行刺,却都没成功。见仇人活得如此逍遥自在,严遂的怨气越来越重,便四处去寻找能帮自己报仇的勇士。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向严遂推荐:“轵(zhǐ)县深井里(今河南济源南)的聂政是位勇士,因为躲避仇人,正在齐国当屠夫。”
严遂听说后,立即赶赴齐国,并暗中与聂政交往,经常去接济他。
陌生人突然施恩,这让聂政极为谨慎,马上追问严遂道:“您想让我干什么?”天上不会突然掉馅饼,聂政虽然出身卑微,但也深知这个道理。
初与聂政交往,严遂也不敢对他说实话,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我有幸为您效劳的日子还很短,可现在事情却很急迫,怎么敢现在就来求您呢?”
严遂不说,聂政也就不好深究。
不久后,严遂又张罗了一顿丰盛的酒菜,并备上了百镒黄金,向聂政母亲献寿。
两人不过是萍水相逢,严遂却如此大费周章地讨好自己,这让聂政更显惊讶,坚拒了严遂的厚礼。见聂政如此推辞,严遂这才支开旁人,将自己想要报仇一事说了出来。
得知严遂来意后,聂政却一口拒绝了他:“我之所以卑躬屈膝隐于市井之中,就是为了奉养老母。现在老母还活着,我还不敢将生命随便交付给别人!”
见聂政如此孝顺,严遂也极为感动,深知自己没有看错人。彼此推让了许久,可聂政始终不愿收下黄金。最终,两人完成了宾主之礼后,严遂这才不无遗憾地离开了聂政的家。
后来,聂政母亲去世。将母亲安葬完毕后,聂政这才想起严遂这位“知音”来:“我不过是市井屠狗之辈,严仲子却是诸侯的卿相大夫。他不远千里前来结交,这是深知我啊!如今母亲已逝,我聂政今后将报答于知己!”
于是,聂政径直投奔严遂,当面问他:“以前之所以不答应您,是因为家有老母在。如今我母亲已经去逝,请问您的仇人是谁?”
严遂也不隐瞒,告诉聂政:“我的仇人,是韩相国傀,他是国君叔父,宗族鼎盛,卫士极多。我曾数次派人前往刺杀,却没人能接近他。如今承蒙足下不弃,我愿多备车马和壮士来助您一臂之力!”
聂政听了,却不以为然,说:“韩、卫二国相距不远,现在去刺杀韩相,他又是韩侯至亲,就更不能多带人马。人多就容易犯错,犯错就容易泄密,泄密后韩国就会举国与您为敌,那样岂不更加危险?”[4]
最终,聂政只带上严遂身边的另一名勇士阳竖就出发了。在赶赴韩国途中,聂政与阳竖要经过周王室。[5]
可意外就在这时出现。
三家分晋之后,“三晋”与周王室关系越来越疏远,三国的执政大臣与王室也多有隔阂。严遂在韩国时,就与周惠公产生了矛盾。为报复严遂,周惠公的亲信冯沮就曾建议:“严遂想要做宰相,而宰相韩傀却受韩哀侯的器重。您不如派人去行刺韩傀,那么韩哀侯一定会认为这是严遂所为而把他杀掉!”[6]
很显然,周惠公借刀杀人之计并未成功。
如今听说严遂派出的杀手来到了周王室,周惠公身边人又怂恿他:“严遂与韩傀矛盾众人皆知,不如帮严遂行刺韩傀,那么韩侯一定会怪罪于严遂!”
周惠公听了,也觉得这是一箭双雕的妙计:既能报复严遂,又能给韩国制造麻烦。于是,周惠公不但隆重接待了聂政和阳竖,临走时还送给他们马车一乘。[7]
有了马车助力,聂政和阳竖二人很快就到达了韩国的东孟(今地不详)。或许是为了庆祝灭郑成功,韩国正在此举办一场盛会。就在东孟之会正式召开时,聂政和阳竖二人突然杀出,不但刺杀了韩傀,还意外杀死了韩哀侯,以及其他数十位韩国政要![8]
韩哀侯太子若山当时也在现场;当聂政举剑刺向他的关键时刻,韩国大夫许异一脚将他踢倒,让韩太子侥幸躲过了聂政的追杀,幸存了下来。[9]
制服两位刺客后,韩国立刻四处追查是谁派出的刺客。很快,韩国就追查到了周惠公身上——与刺客们盘桓了十四天,临行前还赠予他们马车一乘,难道周惠公也参与其中?
承认参与刺杀,必将给周王室招来无尽的麻烦。面对有备而来的韩国使者,周惠公又将如何摆脱危机?
[1] 按《竹书纪年》记载:“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个人以为,此事即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之事。因此,《战国策·东周策》“严氏为贼”篇应置于此年。韩国纪年,根据杨宽先生《战国史料编年辑证》重新梳理,与《史记·韩世家》有差异。但杨先生认为此事并非聂政刺杀侠累,而是韩大夫弑君另立国君之事。
[2] 《左传·成公十一年》
[3] 《史记·周本纪》
[4] 《战国策·韩策二》“韩傀相韩”篇。
[5] 《战国策·东周策》“严氏为贼”篇。
[6] 《韩非子·说林上》
[7] 《战国策·东周策》“严氏为贼”篇。另,虽然今版《战国策》将此篇置于“东周策”,但实际上此时周王室还未分裂成东、西二周。
[8] 《战国策·韩策二》“韩傀相韩”篇。
[9] 《战国策·韩策三》“谓郑王曰”篇,原文为“许异蹴哀侯而殪之”,“哀侯”应为“懿侯”;太子“若山”之名见《竹书纪年》。
——完——
作者 |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湖南
图片 |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