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二年级小学生食骨奉母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无数网友泪目。
午饭过后,老师发现小李同学迟迟未到教室,找到校门口,发现小李同学将学校食堂的饭菜,给了一上午守候在校门口智障母亲吃,老师表扬了小李同学的孝心。其他同学告诉老师,小李同学每天等同学们吃完后,自己吃同学们吃剩下的。老师为小李同学的孝心感动,表示,虽然学校的免费饭菜只供给学校师生吃,自己愿意以后为小李同学的妈妈购买午餐。
小李同学的家庭境遇令人揪心。父亲因车祸离世,只留下智障的妻子和孩子相依为命。这般困窘的家庭状况,着实让人怜悯不已。然而,正是在这般艰难之中,“家贫出孝子” 的古训,在小李同学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母亲的那份挚爱,以及反哺的孝行,令人赞叹。
小李同学“食骨奉母”的视频传出后,引发广泛关注。无数网友被他至纯至真的孝心所感染,有网友甚至为他撰写传记《儿食剩骨,正餐奉母》,将其孝行列为 “二十五孝” 之一,并盛赞道:“夫士博,处困境而不屈,怀孝义而不馁。以十岁之龄,行大孝之举,诚可嘉也。”
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一时间,各类捐赠品堆满了小李同学的家,多得甚至让其家属不得不站出来呼吁大家理性捐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事实上,自小李同学的父亲去世后,当地政府已为其母亲和小李同学办理了低保。只是由于母亲智障无法料理事务,小李同学又未成年,低保金交由其大伯代管。基本的温饱能够得以保障,只是家中缺乏主事之人,家庭才处于困境之中。若当地能像湖北一些村子那样建立 “幸福食堂”,为其母亲免费提供饭菜,或许能让他们的生活稍微轻松一些。
小李同学的家庭无疑是不幸的,但他却凭借自己孝顺的举动,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赢得了众多爱心人士的捐赠,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正是那不幸的家境,磨砺出了他对母亲深厚的感情、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幸运的。
如今,许多学生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惬意生活。这与小李同学的生活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李同学的孝顺行为和坚韧品质,无疑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为何会出现 “家贫出孝子” 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将孩子笼罩在密不透风的爱之中,使得孩子丧失了对生活艰辛的体验。
反观小李同学,他与智障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无法主事,小小年纪的他便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从而学会了担当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等琐事都需自己亲力亲为,这让他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母子间那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让他自然而然地对母亲充满关心与爱护。
这告诉我们家长,家长们应当懂得适当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学会独立。比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像打扫房间、洗碗筷等,通过这些日常家务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准备饭菜,参与到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切身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进而滋生出感恩之心。此外,家长与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也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的交流,孩子能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正所谓参与带来体验,体验方能知晓生活的艰难。在这一点一滴的实践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便会逐渐培养起来。这便是 “家贫出孝子” 给予我们家庭教育的宝贵启示。
你怎么看待二年级小学生舍饭奉母这件事给家庭教育的启示?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