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出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项目 村里来了00后“智囊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纪驭亚

回收海洋垃圾“爆改”成艺术装置、通过品牌升级营销战略,将1.5元每斤的稻香米卖出6.38元每斤的高价、千年建筑修复,让古镇焕发全新生机……近日,浙江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现场推进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2所高校代表和西湖区转塘街道代表分享了各自联村共建经验与成果。

图片

图为浙江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现场推进会。省教育厅供图

今年7月,在省委组织部的统筹指导下,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公布首批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的149个联村共建项目。具体来说,在未来两年项目实施周期里,由高校艺术院系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人才资源优势,通过组织设计乡村文化空间、推出乡村文化活动、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培养助力乡村建设和美育传播的人才、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服务乡村振兴,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艺术村长、“大学小镇”、乡村美育“造梦师”、“浙艺生活美学课”、“民俗+音乐”产业……短短几个月里,高校师生和乡村已经碰撞出了不少火花,迸发出新活力的乡村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图片

图为中国美术学院在舟山定海新螺头村用海洋垃圾为原材料做的装置。学校供图

在舟山定海新螺头村一大片金黄的稻田中央,一个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的稻田花朵装置非常醒目。2米高的装置由海洋垃圾尼龙渔网作为材料,用钢结构进行固定,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打卡点。“我们想用丰富多元的公共艺术创作去装点渔村,于是想到了利用回收过来的海洋垃圾,打造环境景观。”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研究生熊峻苓是此次国美在新螺头村联村共建的实践团团长。她介绍,团队在村里共完成了7个用海洋垃圾作为原材料的装置,在解决村民的实际需求的同时美化了乡村环境。比如海边风动装置就以废弃塑料瓶和玻璃碎片为主要材料,转化为跃动的鱼群艺术装置可以随风摇曳,最终安放在新螺头村海滩。

图片

图为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师生团队为杭州钱塘区河庄街道的稻米设计的创意外包装。学校供图

而在距离舟山数百公里的杭州钱塘区河庄街道稻田里,黄澄澄的稻谷正在讲述另一段高校赋能乡村的佳话。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师生团队为稻米设计了创意外包装,还设计了“犇犇”的卡通IP形象与动画广告短视频。通过这些品牌升级营销战略,当地的稻香米从1.5元每斤成功定价到6.38元每斤。据悉,目前团队已在探索将这一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复制到钱塘区的更多农村。

图片

图为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师生联合党支部与龙门五村党支部开展联村共建。学校供图

静静沉睡的千年古镇,因为与“艺术乡建”的邂逅,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师生联合党支部与龙门五村党支部开展联村共建,全面完成古建筑修复,吸引游客的同时,更是吸引了500余名留学生前来访学交流,而量身定制的“古镇+国潮”产业升级路线图,已吸引7家市场主体入驻,带来超300万元的收入。

“高校有人才资源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党员、师生团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入乡村振兴大课堂,与地方党委政府一起,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这也是我们召开现场推进会的初衷。”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许翰信说,联建的切口如何找准?如何开展精准服务?联建成果如何长效?接下来,省委教育工委将从这些角度尽快对此次行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尽快让更多可看、可听、可品、可感的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