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求变

图片

海康威视目前的调整,并不能仅仅用“裁员”来概括,可以说它正通过整个公司的组织调整,重塑其创新模式。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作者 | 南岂珵

市值超2600亿元的安防龙头海康威视近期可谓是赚足眼球。

10月18日晚,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董事长胡扬忠提议拟用不超过25亿元(含),不低于20亿元(含)资金回购,回购股份全部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同时,海康威视控股股东中电海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电科投资拟合计增持3亿至5亿元。

大手笔回购与增持,表明海康威视对自身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向好的情绪。市场也确实给出向好的回馈,10月21日海康威视股价上涨6.44%,报收30.73元/股。

不过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回购与增持不胜枚举,潮流之中也就无甚特殊,更引起关注或许还要数此前被爆出的裁员——海康威视员工透露,海康威视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优化人员预计会涉及1000余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

10月11日,“海康威视大规模裁员”登上微博热搜。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

根据海康威视最新年报,海康威视在中国大陆设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300多个城市分公司和办事处,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设立了80家分子公司和办事处。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康威视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58544人。

以1000人计,此次波及人数占海康威视员工数量的1.71%。

不过海康威视在随即的回应中否认上述说法,称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虽被否认,但“优化调整”同样反映出,这家全年营收接近900亿元、善于通过定制化占领市场的公司,正在寻求改变,而向臃肿区域与人员开刀或许只是开始。

回溯海康威视,自2010年上市至2021年,海康威视的业绩一直保持正向增长,营收从36.05亿元增长至814.20亿元,净利润也从10.52亿元增长至168亿元,这主要归功于其定制化业务模式。

该模式下要求海康威视必须不断调整其研发方向和策略。结果就是,大量的资源配置。但就创新结果而言,海康威视属于效率提升型创新,投入分配更青睐那些瞄准现有客户的投资,看似容易获利,不过实则仍旧是在现有的成熟市场中激烈拼杀,体现的也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增长市场中确实可以实现较高的研发成本回报,但于海康威视来说,它现今面对的是一个需求下滑市场。

先整体来看,2020年-2023年国内安防市场规模分别为8510亿元、9020亿元、9460亿元、10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2%、5.99%、4.87%、6.77%,虽在增长但增速已然不如前几年快了,有“见顶”的趋势。

图片

再具体看海康威视,财报中海康威视将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境内主业、境外主业和创新业务,其中又以境内主业的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为其过去发展至今最大营收来源,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情况制约,公安、交警等投资总体下行,海康威视的PBG业务的需求落地显著变差。

PBG业务之外,境内主业中的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业务)在安防领域投入的信心与宏观环境高度相关,而当下恰恰宏观环境承压,2022年、2023年其SMBG业务的营收仍低于2021年。企事业事业群(EBG)虽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增速快于PBG、SMBG,但独木难支无法带动整个国内业务的增长。

如此情况,高额的研发费用、分散的资源配置显然已不合时宜,通过优化区域与人员结构,降低薪酬成本、销售成本等提高盈利增速也是应有之义。

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将视线关注在裁员本身,毕竟裁员只是结果,战略调整才是决定企业资源分配、核心业务选择与人才结构需求的关键。

质言之,海康威视目前的调整,并不能仅仅用“裁员”来概括,可以说它正通过整个公司的架构调整,重塑其创新模式——由效率提升型创新转向市场创造型创新,即通过革命性的改进,吸引新的消费者群体,创造出全新的市场。

用海康威视的话来说:“培育创新业务新的增长曲线,探索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当下,海康威视已经将slogan改为“引领智能物联网新未来”,也在试图通过创新业务实现价值和预期的回归。海康威视创新业务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

好消息是,创新业务确实带来可观的收益。

根据财报,2023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整体实现营收185.53亿元,同比增长23.11%,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提升至20.77%,这一数据在2022年为18.12%。其中,汽车电子业务、机器人业务、存储业务营收增速分别达到42.06%、26.16%、19.50%。

坏消息则是,在眼下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格局中,无论海康威视如何调整,都意味着挑战,其中之一便是能否实现技术构建、产品打造、业务布局上有所差异,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关于这一点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此前已作分析(《“安防茅”换挡》),当前的创新业务中,汽车电子业务和机器人业务、热成像业务与原有产品及服务的支撑促进较大,建立竞争优势形成新的增长预期的可能性也较高,而智能家居业务和存储业务相对来说小一些,能否实现新的增长曲线,仍需要一定时间解答。

图片

转载或建议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