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如何做好健康、养老生意经 这篇报告讲清楚了



国民幸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对于百姓来说,幸福这件事离不开健康和养老。也正因为此,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保险”已经成为人们当下生活的必需品。


在人口老龄化及少子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启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当下健康和养老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无疑为保险行业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指明了方向。


该如何在需求角度出发,来探究健康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近日,创新型保险经纪机构小雨伞携手创信保险销售,联合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发布了《2023年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测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度洞察健康险与养老保险发展路径。


图片


2024年7—8月,课题组在小雨伞保险经纪、创信保险销售有限公司的协助下,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研问卷,报告基于针对在保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测算健康与养老保障指数,探索发现居民健康与养老保障需求的变化,为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健康与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报告》发现,居民健康保险潜在购买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养老保障可持续性不足且养老服务供给未满足需求,建议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加强健康养老产业协同,为促进实现健康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多层次健康与养老保障体系贡献价值。


健康保障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3.34亿,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的目标。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3.7亿,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9.63亿。在剔除重复参保数据后,实际净增参保人数约400万。


但基本医保立足“保基本”,通常只能覆盖价格适中、疗效确切的常规药物,国家谈判药品也只能选择性地解决患者面临的经济负担和保障缺失。为满足群众多样化保障需求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有助于完善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


多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在近两年增速有所放缓。


报告显示,2023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已突破9000亿元大关,成为近万亿规模的市场。其中,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为24.00%,占总保费的比重为17.63%,而日本的健康险市场占比已超40%。


虽然保险公司不断增强健康险产品供给,但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7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产品库中的人身险公司在售的健康险产品为4877款,但在服务上,保险行业的健康服务主流驱动力仍是保险营销而非风险减量,但健康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和体验感也有待提升。


健康险用户对健康险的感知是怎样的呢?


从新增购买商业健康险计划来看,调研人群中无重疾险、商业医疗险购买意愿的分别占5.6%与5.8%,近95%的调研人群有新增购买重疾险或商业医疗险的计划。但从自持商业健康险比例来看,目前未持有商业健康险的人群仅占36.8%,侧面说明如今商业健康险虽进入存量市场阶段,但潜在消费意愿仍较高。《报告》认为,应从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方面充分满足居民健康保障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康险功能的发挥上,不少消费者有着很高的期待。《报告》对健康保险购买计划与支付意愿匹配度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大多数调研人群对于重疾险及商业医疗险的消费匹配在1%以下。《报告》认为,居民对于需求的健康保险保障水平所愿意付出的保费支出不足,市面上商业健康险保险费率大多超过10%,因此多数居民的“期望”过高,而“付出”太少,难以获得充分的健康保险保障,保险普惠性尤为重要。


手回集团董事长光耀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保险除了具有支付功能外,还会向普惠化、服务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而手回集团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手回集团旗下小雨伞保险经纪、创信保险销售,多年来坚持推出普惠性保险产品。如和中国人保合作的,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推出不同版本的“大护甲意外险”,保证续保20年的,性价比极高的“金医保”百万医疗险等。此外,《报告》还发现,商业健康险保障需求与实际购买的缺口不高,因此应从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方面满足居民健康保障需求。数据显示,调研人群中重疾险、商业医疗险的持有保额与预期保额相近的人群分别占总人群的81.9%与84.3%,而保障缺口在百万级的人数占比仅为3.0%及2.7%。


养老保障可持续性不足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4亿人,占比将达到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随着居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长寿群体人数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养老备老需求将会不断增长。


养老保险是提升养老资产管理能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利率下行的宏观环境下,相对其他金融产品,寿险和年金具有独特、鲜明的长期属性,可以追求更好的复利收益,做好投资的收益性目标。因此,在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下,养老年金保险存在大量需求。


尽管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但站在消费者角度,《报告》发现,相比疾病风险,消费者对养老风险的担忧更轻。《报告》显示,仅有8.2%的人将养老风险视为头号风险。


《报告》数据还显示,21.9%的调研人群表示养老保障充足,不会购买年金;32.5%的调研人群表示打算购买一份新的年金保险产品,并且正在寻找合适的产品;48.1%的调研人群认为年金保险收益和灵活性不如其他养老金融产品,不考虑购买;仍有20%调研人群不了解年金险也不打算购买。调研对象中,74.0%的调研人群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另有26.0% 调研人群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购买意愿低的背后,是不少人对养老储蓄保持乐观态度。例如,调研中,近半数调研人群表示,在3年内便可完成养老储蓄,仅有3.3%的调研人群表示要准备十年以上;97.9%的调研人群表示能在退休前完成养老储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仅在40%左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最低标准(55%)。


项目组还对养老支出可持续性进行了调研,养老支出可持续性充足率是预计养老储蓄额与支出额的比例,养老支出可持续性缺口是预计养老储蓄额与支出额的差值。《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调研人群养老支出可持续性充足率在0-1之间,只有9.9%的调研人群可持续性充足率大于3。相对应的,61.2%的调研人群支出基本充足,而存在缺口的调研人群大部分缺口较大,缺口在50万元以上的比例有19%,说明养老保障存在较严重不足。


《报告》认为,随着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影响不断释放,人民群众具有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商业保险在养老规划中地位凸显,预计商业养老保险消费将呈现年轻化、高净值化等新趋势。


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表示看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是未来是很有潜力的,特别是在新产业、新业态、灵活就业人群市场,值得从业机构去深耕。”


一般来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资金具有跨越经济周期的独特优势。从2023年业绩表现来看,15款产品稳健型账户结算利率在2.1%—4.15%平均结算利率3.58%;进取型账户结算利率在3%—4.25%,平均结算利率3.81%,均优于同期万能险的年均结算利率。


当下,家庭养老责任促使家庭成员开始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与养老保障,为老年人挑选商业健康险与年金险,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市场上提供的养老保险产品与服务尚难以满足个性化的多元需求,保障范围较为有限,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未能全面覆盖消费者对于养老服务的预期,《报告》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在支取灵活性、医养结合服务等方面还有优化空间。


人民的健康、养老和理财需求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而更加凸显,普惠、养老需求向普惠金融、养老金融需求转化这一过程仍需要时间,这个过程也是保险行业的机遇。朱铭来表示,一方面,行业可以进一步探索普惠性质的健康险产品,尤其是长期护理险、惠民保、税优健康险、医保个账专属健康险等,落实普惠性与保障性。另一方面,保险行业应该持续丰富除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外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不断细分客群差异化匹配年金产品形态与附加服务,提升保险产品的适当性与多元化。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