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小灶台”走向“大舞台”
野战炊具呼呼作响,大锅内热气升腾,海军某部“火力铁拳营”炊事员汤嵘湘轻舀一勺热汤抿在嘴里,露出满意的笑容。装桶、封盖、前送,不一会儿,驻训场休息区内传来阵阵好评。
汤桶见底,大家纷纷向汤嵘湘投来赞许的目光。别看汤嵘湘个儿不高,却练得一手好厨艺,军事素质也是“硬邦邦”。如今已是中士的他,深受战友喜爱。
其实,汤嵘湘一开始并不想干这行。
“当兵就要当能打仗的兵!”入伍后,因为怕被分到炊事班,汤嵘湘对自己当过厨师的经历缄口不提。
一次夜间实弹射击训练,靶场的气温跌至零度左右。不少战友被冻得直打哆嗦,直接影响了据枪瞄准的稳定性。第一轮射击,全连成绩普遍不高。
汤嵘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起自己在北方过冬时,老人常用白萝卜和生姜煲汤御寒。向连长请示后,他来到野战炊事区,给大伙现熬了一锅热菜汤。
“一碗热汤下肚,一点都不冷了。”战友们状态回勇,发挥出真实水平,第二轮射击成绩明显提升。自此,汤嵘湘意识到,好的伙食保障也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真正让汤嵘湘想要当“火头军”的,是他在炊事班帮厨的一次经历。他注意到,炊事班虽然精心制作食谱,但忽视了烹饪手法不当造成的营养流失。
汤嵘湘将问题上报给司务长,经过数天的研究,一份份《菜品烹饪手册》被分发到煎、煮、蒸、炒各工位,炊事员照此烹制的菜肴既美味又营养。
“或许,大家更需要我在这里。”不久后,汤嵘湘自愿申请转岗炊事班,争当一名“保障尖兵”。
真正到了炊事班,汤嵘湘发现,这里并不比战斗班轻松。尤其随着演训任务到来,野战给养单元携行与展开撤收、热食制作、前送分发等多个课目连贯展开,初来乍到的汤嵘湘应接不暇。有一次营队紧急转移,因他未及时将烟扑灭,险些暴露大部队行踪。这让他认识到,在部队当炊事员和在地方当厨师大不一样。
“炊事员首先是战斗员,做饭也是打仗的一环。”端正了思想,汤嵘湘开始自我加压:苦练战术动作,做到热食前送快速而隐蔽;细化野战给养单元工作流程,把展开撤收时间压缩到最短;强化敌情观念,完善行进途中突发情况处置预案……
不久后的一次对抗演习,汤嵘湘所在营的观察所好不容易设到“蓝军”阵地附近。不料连续降雨,山路泥泞,一时断了口粮。
“谁能把给养悄悄送上去?”司务长问。
“让我来!”汤嵘湘主动请缨,决定另辟一条小道。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汤嵘湘克服了山地、陡坡、峭壁等不利地形因素,中途躲过了“敌”无人机侦察,成功将给养送到了观察所。
从此,汤嵘湘对炊事员有了新的认识:“当能打仗的兵”就是扎根本职岗位,把打仗需要的专业技能练到极致。
一句话颁奖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发挥专长,扎根岗位,只为成为一名“保障尖兵”!(黄煜 陈华新)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