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玉竹、麦冬,用“润燥三宝”煲汤,告别秋燥

图片



秋意渐浓,最近几日气温明显回升。人们每天顶着烈日的暴晒,加上秋燥的侵袭,妥妥地感受了一把“秋老虎”的威力。这种天气下,人易被燥邪所伤,一定要做好滋阴润燥的工作。但在广东地区的秋天,滋阴润燥的同时一定要避免助长湿气。



01

 南方之秋润燥宜清润, 

 避免滋腻、助湿气 



《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中讲:“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秋老虎”的形象描述。


寒露已过,南方地区的气温却有所回升,加上秋季的燥邪,一些朋友开始觉得有点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心烦口渴,于是就马上开启了秋季滋补的养生模式,阿胶、熟地、花胶轮番上阵。一顿滋补操作下来,非但没有补养身体,还滋腻碍脾,助长了湿气。所以,此时的饮食调理注意要“清润”,达到润燥不滋腻的效果。


日常可以多吃鸭、鱼、泥鳅、黄鳝、猪瘦肉、海产品、芝麻、糯米、粳米、银耳等食材,还可以选择药性平和、益气养阴的中药材来煲汤或者煮粥吃,来对抗“秋燥”。


沙参、玉竹、麦冬就是这个时节非常适用的润燥三宝。



02

 沙参煲汤,分清南北 


图片


到了秋燥时节,南方人厨房的煲汤料里一定少不了沙参。沙参煲汤喝,甘甜又滋润,用于对抗秋燥,真正体现了老百姓的养生智慧。


沙参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到了清代,沙参就开始分南、北了。清初汪昂《本草备要》在沙参条下注有“沙参分南北两种,北者良,南者功用相同而力稍缓”,首次提出沙参有南、北之分。


南、北沙参均属养阴药,但各有所长。


南沙参偏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善于治疗温燥咳嗽;

●北沙参:专长于入“胃 ”,偏于养阴生津益胃,善于治疗胃阴不足。


那么,如果只是秋季日常养生食疗,并没有明显的燥咳和胃阴不足之症,该选用哪个呢?更推荐南沙参。


据古籍《本草逢原》记载,“(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意思是说,南、北沙参的功效虽然差不多,但北沙参药性更寒,一般入药方用;而南沙参寒性小一点,日常家庭食疗或是作为菜肴,常用南沙参。


食疗方推荐




沙参玉竹莲子水鸭汤


图片


材料:南沙参20克,玉竹20克,莲子20克,鸭肉半只,生姜5克。(2人份)


做法:先将鸭肉切件,然后将沙参、玉竹、莲子生姜洗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适量,用中火到慢火煲汤。汤成后,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03

 玉竹:养阴润燥佳品 


图片


在前面的食疗方中,除了沙参,还有一味药在养阴润燥中起很关键的作用,那就是玉竹。


作为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玉竹是广东人非常熟悉的一味煲汤材料。其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玉竹养阴润燥,能养肺阴且能清肺热,养胃阴同时清胃热,故养阴而不滋腻,是很好的初秋调补之品。


不仅如此,古人早已认识到玉竹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强筋结肉。久服去面黑,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爱美的女性朋友们赶紧划重点,记下下面这款玉竹百合瘦肉汤,初秋润燥的同时还能美容养颜。


食疗方推荐




玉竹百合瘦肉汤


图片


材料:玉竹30克,百合30克,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2人份)。


做法:玉竹和百合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与生姜一起慢火煮至肉烂熟后,加盐适量调味,食肉喝汤。



04

 麦冬:秋冬养阴少不了的“不死药” 


图片

秋季养阴,还有一味非常常用的药材——麦冬。因味甘甜易于入口,且价格便宜,老少咸宜,故麦冬为秋季养阴之要药。


古人给予麦冬相当高的评价,称其为“不死药”。其中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但麦冬确实是一味好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作用,用于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和沙参、玉竹相比,麦冬不仅入肺经、胃经,还入心经,可清心之虚热,所以,对于那些内热生而阴津少,热扰心神,夜寐不安、辗转难眠、失眠烦躁之人来说,麦冬是秋季养阴更好的选择。


这里推荐一个滋阴养心安神的靓汤——太子麦冬炖瘦肉。


‖ 食疗方推荐




太子参麦冬炖瘦肉


图片


材料: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冬菇30克,猪瘦肉100克(1人份)。


做法:所有材料洗干净,冬菇切半,加适量清水一起煲汤。水烧沸后以小火煮1小时即成。


对于秋季想要润燥,又害怕滋腻碍脾者来说,沙参、玉竹、麦冬绝对是日常食养的“三宝”,不仅能够养阴润燥,其实也是一种提前的“进补”,符合当下清补的养生原则。


但是,三者皆性偏寒,且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如果体内有寒湿、痰湿等情况,则不宜服用,否则会加重寒湿跟痰湿内生的情况。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医学指导:黄穗平 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