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众多军阀中,阎锡山是个另类。
当别人忙着打仗争地盘,他却秉承儒家传统思想,努力保一方安宁繁荣。
由于不掺和军阀混战,所以在北洋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阎锡山都是透明人,看不到他的存在。
不过,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不代表阎锡山就没有争雄天下的野心。
只能说,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盘子小,经不起折腾。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封喉见血!
1926年初,主政山西十余年,也韬光养晦了十余年的阎锡山,终于等到了出手机会。
当时,冯玉祥触犯了直奉两系利益,张作霖、吴佩孚正欲联手夹击国民军。
而夹击冯玉祥,山西的战略位置很关键。
如果晋军能从南面出击,国民军就会陷入三面被围之势。
见胜算极大,有利可图,阎锡山接受了张作霖邀请,派兵参战。
这次站队,阎锡山获利颇多,从冯玉祥手上抢到了绥远。
自此开始,“晋军”也变为“晋绥军”。
就在冯玉祥惨遭群殴期间,国民革命军在南方誓师北伐。
7至10月,北伐军摧枯拉朽,以极短时间打垮了吴佩孚。
紧接着,北伐军又在东南战场取得胜利,打得孙传芳溃不成军。
大势所趋,革命军北伐奉系,已是指日可待。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成了香饽饽,张作霖和国民党对其极力拉拢。
手里有筹码,阎锡山并不急于站队,他选择待价而沽,先看看再说。
1927年5月,唐生智从武汉出发,会合杀冯玉祥,席卷河南,歼灭数万奉军。
阎看到这一形势,判断张作霖必败,旋即改变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倒向了国民政府。
6月6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并通电全国,宣布易帜,山西全境降下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
山西易帜后,阎锡山派兵东出井陉,占领石家庄。
张作霖觉得阎锡山还可以“挽救”,便没有立即反击,只是派人到太原劝阎不要“误入歧途”。
阎锡山这边,由于实力弱,因此拿下石家庄后,也没敢有进一步动作,想着等北伐军渡过黄河后再出手。
可是,阎锡山等了两个月,南边却一直按兵不动。
怎么个情况呢?
说来话长。
阎锡山易帜的当月,唐生智在武汉扬言要东征南京。
蒋介石担心后路空虚,就从前线抽调大量兵力回防。
如此一来,苏北的防务就空虚了。
孙传芳逮住机会,趁势攻占徐州。
听闻徐州丢失,蒋脸上挂不住了。
要是没有调兵南下,哪会有这事?
为了挽回面子,老蒋便亲率第一军一部,外加第六、第十、第三十七、第四十军等部,向徐州发起反击。
反击期间,白崇禧建议稳扎稳打。毕竟北洋系统治江苏多年,熟门熟路。
但蒋介石不听。他觉得孙传芳新克徐州,必然立足不稳,主张速战速决!
蒋一意孤行,结果怎样呢?
惨败!
孙传芳见蒋介石孤军深入,后路空虚,逮住机会,派兵迂回攻击,竟然反包围了北伐军。
沿津浦铁路南下的北洋军
1927年8月2日,蒋介石率北伐军攻至徐州南郊的云龙山。
正当蒋准备发动进攻时,突然得知后路被抄。
前有坚城,后有拦截之兵,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只能跑了。不然就得被包饺子。
但问题是,孙传芳会让蒋总司令安然撤退吗?
自然是不会。当天夜里,孙传芳会和张宗昌,倾全力反攻,打穿了北伐军防线。
为了掩护蒋介石撤退,第一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死战不退。
最后,一个团全军覆没,另外两个团战损过半。
第二十一师是新建的模范师,被老蒋寄予厚望。结果组建还不到半年就被老蒋坑没了。
当时,要不是冯玉祥派来一个师牵佯攻徐州,拖住了孙传芳,蒋的损失会更大。
战后,蒋令王天培、贺耀组在蒙城、宿州构筑防线。
张宗昌、孙传芳集结两个军又四个师的兵力趁势穷追猛打,再次击穿防线。
仗打成这个鬼样子,无可救药,蒋只能下达总退却令。
就这样,北伐军溃逃六百余里,直接从徐州退过了长江。
败得这么惨,必须要找人承担责任。
蒋自然不可能担责。
于是,王天培就成了背锅侠,惨遭处决。
然而,大家又不瞎。从北伐开始,老蒋打过几场胜仗?
横扫两湖,第四军居功至伟。
血战江西,第七军贡献最大。
号称“党军”的第一军在蒋指挥下,根本就是银样镴枪头,看上去还不错,实际中看不中用。
现在是创业阶段,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你蒋介石要是打仗不行,就让贤吧!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政府的十几位军长纷纷向武汉方面投怀送抱。
唐生智手上有了筹码,随即又开始叫嚣要东征讨蒋。
老蒋刚吃了败仗,没底气,便让桂系去对付唐生智。
结果李宗仁、白崇禧阴阳怪气,公开顶撞,表示你闯的祸,为什么让我们来收拾?
蒋介石闻言心有不悦,咬牙切齿道:“什么意思?如果这样,我就走开,让你们来坐这个位置好了”。
没想到,李、白二人完全不给面子,白崇禧当即回怼:“为团结本党,顾全大局计,总司令此时离开一下也好”。
当时,蒋手上的筹码仅剩第一军。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的态度至关重要。
用蒋后来的话说:如果何敬之说句话,我何至于下台?
然而,何应钦在关键时刻装傻充愣,一言不发。
蒋介石终于感受到什么叫透心凉,心飞扬。
1927年8月13日,蒋在万念俱灰之下,通电下野,拂袖而去。
蒋黯然下野,李宗仁、白崇禧摇身—变,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话事人。
李、白二人上台后,猛然发现,身居高位确实爽啊,看谁都是俯视。
蒋介石下野后发布的安民告示
但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几十万大军,每天的军饷开支就不是小数目,你桂系能搞来钱吗?
武汉那边虽然也清党了,但宁汉两个国民政府此时还是敌对状态。你桂系能搞定汪精卫吗?
如果宁汉无法合流,讨伐张作霖,统一全中国就无从谈起。
面对蒋介石留下的烂摊子,李宗仁、白崇禧只好分开行动。
白前往上海,找金主江浙财团谈合作。
李负责武汉那头,与汪精卫达成谅解。
南京方面的权力更迭,孙传芳看得很清楚。
此时不反攻,更待何时?
8月24日,趁桂系几个负责人都不在,孙传芳于江北岸建立五个渡江点,在三天时间里,将七万大军投入南岸。
为了激励士气,孙传芳亲临第一线,并让人把船只全部开回江北,大有破釜沉舟之势。
随后,孙传芳下令把南京附近的通信线路全部切断,导致南京与外界的沟通中断。
而此时的南京城内,只有桂系的两个军,形势岌岌可危。
如果让孙传芳反攻得手,南京政府垮台,中国的未来还真不好说,有可能又会回到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
万幸的是,从上海无功而返的白崇禧这时候回来了。
白崇禧虽然搞政治是外行,但打仗是真的可以。得知情况后,他立即联络蒋介石。
这个时候要想保住南京,只能依靠老蒋的黄埔系。
作为一个枭雄,蒋介石还是分得清轻重的,他选择支持白崇禧,让黄埔系各军在尽量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服从白崇禧指挥。
接下来,白指挥何应钦、陈诚、顾祝同、胡宗南等部,经过一天激战,击溃孙传芳,取得歼敌四万,俘虏两万的大捷。
经此一役,纵横北洋十六年的直系军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桂系和黄埔系的损失也不小。
战斗中,桂系伤亡近一万。黄埔系仅军官就阵亡了五百多人。
血战龙潭后,李宗仁的腰杆也硬了不少,傲慢地对汪精卫表示:实力摆在这,低调不了。你就说吧,咱们怎么合并?
见李宗仁不尊重自己,汪精卫意见很大。
什么态度啊!我什么资历?你什么资历?我为先总理起草遗嘱时,你桂系都还没入伙呢!如今竟然这么跟我说话。
孙中山遗嘱
由于谈不拢,武汉和南京的两个国民政府也就继续这么僵着了。
可两边总这么杠着,也不是个事。
后来,在孙科的建议下,宁汉各派代表成立“特别委员会”,商讨政府改组事宜,这场纷争才暂时告一段落。
但宁汉合流后,汪精卫很快遭到排挤,仅获得一个国府委员的空衔。
汪渐渐也回过味来:不对!好像被耍了!武汉政府是从广州搬来的,是秉承孙中山遗志的“正统”!南京那边是分裂出去逆贼。我昏了头的跟他们成立什么特别委员会,等于是否认了自身的正统性。
很快,汪精卫找来唐生智说:孟潇啊,我被忽悠了。咱们还得跟南京那帮人斗。
唐生智手握重兵,本来也不想屈居桂系之下。汪、唐一拍即合。
于是,刚刚合流的国民政府,再度与南京方面剑拔弩张。
南边两拨势力斗来斗去,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烦死了。
尤其是冯玉祥,从5月开始,他的部队就与奉军交上了火。
只是独木难支,没什么作为。
见南边一时半会不会有大动作,冯玉祥只好催促阎锡山赶紧出兵。
恰在此时,晋绥军又在阳高车站扣押了奉军检阅使于珍的专列。
阎锡山闻之,心想事情闹大,张作霖肯定要揍自己。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宗旨,阎锡山索性向奉系开战了。
10月1日,阎锡山下达总攻击令。
十万晋绥军兵分两路:
商震率左路军出大同,沿京绥铁路东进,杀奔张家口,然后进攻北京。
阎锡山亲率右路军,东出太行山,沿京汉铁路,进攻保定,与左路军会攻北京。
除了两路主力外,阎锡山还派出傅作义和李服膺各率一个师,从晋北山岭地带秘密出发,进入到奉军腹地,在北京南北两侧发动袭击,扰乱奉军部署。
开战之后,由于事发突然,奉军猝不及防,阎锡山取得开门红。
可是,由于晋绥军平时的训练以防守为主,不重视进攻。
当奉军收缩战线,凭险固守后,晋绥军屡攻不下,战事顿时陷入僵持。
见阎锡山的三板斧使完了,张作霖随即调集二十万大军沿京绥、京汉铁路反扑。
晋绥军在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只有七万左右,兵力如此悬殊,结果可想而知。
至10月14日,除了傅作义还坚守在涿州外,其余晋绥军全部被赶回了山西。
前面说过,阎锡山并非轻举妄动之人。如果事先没有周全部署,他绝不会冒险。
在阎锡山看来,只要自己这边动手。一旁的冯玉祥,南方的李宗仁、唐生智便会派出千军万马来支援。
但不想,冯玉祥派出的三路大军被张宗昌缠住了,在陇海铁路沿线陷入苦战。
而李宗仁、唐生智则更不靠谱,他们居然打起了内战。
9月中旬,对桂系愤愤不平的汪精卫宣布下野,前往广州找张发奎另组中央。
汪离开武汉后,桂系给唐生智安排了一个军委委员职位,这明显是侮辱人。
唐生智表示不接任命。
10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法办唐生智,唐生智不服,挥师东征。
李宗仁早就等着唐生智动手了,遂联合黄埔系,外加早先拉拢的四川、贵州两省军阀,四面包夹,打得唐部连战连败。
战至11月,唐生智下令收缩战线,准备来个鱼死网破。
但我们知道,唐的嫡系只有第八军。其余部队都是在北伐过程中收编的杂牌武装。
而原本战力强悍的第四军,因为南昌起义,这时候也是元气大伤。
唐生智想鱼死网破,他手下的杂牌军可不想陪他一起死。
结果,当桂系大军兵临武汉时,唐部纷纷倒戈。
11月12日,唐生智见大势已去,只好通电下野。
至此,桂唐战争结束,桂系势力扩张到两湖。
南边自己人打来打去,原以为不会孤军作战的阎锡山,还真的孤军作战了。
11月3日奉军占领大同,并由大同南攻,进占雁门、五台。
11月9日,另一路奉军沿京绥线推进,进至包头。
11月14日,山西北部险要据点全部丢失。
接下来只要奉军孤注一掷,有很大可能拿下太原。
不过,阎锡山也是命不该绝。
就在这时,张作霖下令停战。
一直以来,张作霖都想拆散阎锡山与国民政府的合作,不愿把阎锡山逼得太紧。
在这种情况下,当奉军取得上风后,张作霖便下令停战,并以和平让出涿州,接受改编的条件,要求傅作义放弃抵抗。
从10月中旬开始,傅作义就一直坚守在涿州。
友军都跑了,唯独傅作义没跑,这不是因为他“头铁”。
而是阎锡山下达退却命令时,傅作义没有收到电报。结果孤军深入,惨遭合围。
既然跑不了了,傅作义也只能死战到底。
在困守涿州期间,傅作义凭借高超的守城技术,指挥所部八千余人顶住了奉军火炮、飞机、坦克、装载炸药的铁斗车,甚至毒气弹的轮番围攻。
但涿州只是一座东西宽2里、南北长约3里的小城。城内粮食短缺。
坚持三个多月后,涿州城内弹尽粮绝。
傅作义深感坚守已无意义,便通过谈判,让出了城池。
1928年1月12日,历时90余天的涿州之战结束。
傅部被奉军改编,后调往东北戍边。傅作义本人则被张作霖下令软禁在了保定。
涿州一战后,傅作义名扬天下,各派势力都以重金或封官许愿的办法对其拉拢。
这其中,蒋介石给的任命最有诚意,委任傅作义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蒋介石不是下野了吗?怎么他还能任命傅作义职务呢?
因为他这时候又回来了。
蒋介石下野后,一直没闲着。
他先去上海,拜访宋美龄,表达了爱慕之意。
后又前往日本,拜见正在日本神户养病的宋太夫人倪桂珍。
宋家老太太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在宋子文的周旋下,最终同意。
搞定了准岳母,蒋介石启程回国,接着就开始筹办与宋美龄的婚事。
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婚礼。
在场的名义证婚人是蔡元培、余日章;介绍人是谭延闿。但真正撮合蒋宋联姻的人,是孔祥熙夫妇。
由此,蒋也与宋、孔两大家族搭上了关系。
很显然,这场联姻是成功的。
因为这件事,使得蒋介石掌握了钱袋子。也让他成为江浙财团及其幕后的英美势力的唯一代理人。
钱这个东西不是万能的。
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尤其是对于军阀来说,有钱才能购买武器装备。有钱才能一掷千金,笼络他人为自己卖命。
而没钱,什么都干不了。
婚事结束后,蒋介石便开始琢磨复职一事。
复职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一些靠谱的军事人才辅佐自己。
不久后,德国中将鲍威尔成为被蒋聘为军事顾问。
估计是先前被白崇禧的羞辱搞出了心理阴影,自此开始,每周五晚上,蒋介石都要听德国军事顾问讲课。恶补军事。
蒋介石为复出做准备期间,汪精卫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主动找上门,表示咱们应该联手对付桂系。
此时的李宗仁、白崇禧,日子也不好过。
虽然他们能打,但搞不来钞票。
军饷没找落,别说北伐了,连维持军队人心都做不到。
这个时候,蒋介石一手握着钱袋子,背后又站着汪精卫,表示我们要复出,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桂系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做了小半年当家人,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因此很有自知之明的准备让贤。
恰在此时,广州爆发革命起义。
由于起义人员大多是张发奎的部下,受广州起义影响,张发奎下野。汪精卫也被政敌扣上“通共”的帽子,被迫出国。
老蒋的运气简直好到爆。
原本一个窝头两人分,现在汪出国,不用分了。
1928年1月4日,蒋在南京强势复出,重新掌握东南五省军政大权。
而桂系则主动退出东南,经营两湖。
蒋介石再次上台后,为了避免重蹈下野的覆辙,决定平衡各方势力,在广州、太原、武汉、开封设立“政治分会”,分会主席分别是李济深、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
与之同时,蒋还任命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承认了晋绥军和桂系的地位。
经过一番整合,内斗了大半年的国民党各派势力也再次达成共识——北伐大业尚未完成,吾辈还需继续努力。
1928年4月,蒋介石宣布继续北伐,收拾张作霖。这就是“二次北伐”。
全文约6000字,感谢您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