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张宇祺 胡嘉恒
10月19日,在结束了“特种兵式”的调研后,来自全国的近百名宣讲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专家以及浙江省理论宣讲名师们展开了一场关于“理论何以圈粉青年”的讨论。现场,西藏的宣讲员阿旺顿珠忍不住用藏语形象概括这两天的感受:“‘cei’!”(cei是藏语中学习、思想到达顶峰的意思)
这两天,宣讲员们经历了什么呢?
“总书记的思想是一座富矿”
习近平曾在浙江工作六年,为浙江留下了宝贵财富,“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富矿,最鲜活的素材。这是浙江宣讲的一个优势。”在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负责人看来,宣讲员到浙江来,就是要沿着足迹,在浙江的火热实践中,感受总书记的思想魅力。
青年的许多困惑,其实都能从总书记的理论中找到答案。比如,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来自福建省委讲师团的陈铭分享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解答大学生个人问题的故事。“我们和浙江有一个一样的做法,就是用好总书记这些平易近人的小故事。”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连续两年参加浙江行的安徽宣讲员胡晓岚说“去年来到浙江,有情景式的宣讲,今年则是开放麦的创新。但在无论循迹调研,还是宣讲展示,感觉到的都是浙江人民从心底里对习近平总书记方方面面的爱戴。”
“浙江的宣讲是8D的”
重庆因其立体复杂的道路系统被称作是“8D”城市,来自重庆的宣讲员王迪用“8D”类比了浙江的宣讲。“开放麦、情景剧、辩论宣讲、蹲点宣讲、走亲宣讲,浙江的宣讲形式多样,又在全省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够多面,够立体!”
对于今年以来浙江创新探索的开放麦宣讲形式,让不少省外的宣讲员也充满好奇。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的张鹏坦言:“听说浙江搞开放麦,我有两个预期。一个就是做的不是开放麦,另外一个就是做的不是理论宣讲。听到第一个,效果不错,我想肯定是搞了个比赛挑了一个人出来的。但听完第三个、第四个后,每个效果都很好,我很佩服!这样的宣讲跟得上潮流有新意,最重要的是真能讲到人心里去。”
来自西藏的宣讲员阿旺顿珠抛出了自己对理论宣讲困惑,“听我们宣讲的老百姓信仰不一样、思想不一样。这是我们宣讲中很大的难点。”阿旺顿珠在这次调研观摩中找到了答案:“浙江的宣讲是对不同的人做的‘定制菜’‘个性菜’,我们也要做‘民族特色菜’。”
宣讲也需要打造品牌、建立机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李爱民说道:“理论宣讲既要把宣讲员的获得感、荣誉感、成就感紧密联系起来,又要给大众提供情绪价值、智慧和精神动力。”在他看来,浙江通过顶层设计、机制推动,因地制宜建设宣讲品牌,很好地服务了中心大局,所以才能产生辐射效应。”
宣讲员不光光会讲。“我需要会写,会说,会才艺,每个小伙伴在浙江都被卷成了宣讲界的‘ACE’。”00后talker范周佳雨这样描述自己的宣讲经历。她补充道“我们在逐步实现365天天有宣讲,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中,体会理论宣讲的乐趣”。
“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
“卷”是许多宣讲员对浙江宣讲的初印象。早上八点就上路,晚上十点才结束,走遍三个地市调研,连大巴上的空闲时间都要“塞满”流动宣讲。
“宣讲注重政治性,内容凸显理论性,表现充满文艺性,题材富有创新性,方式具有开创性”。四川省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武世杰用“五性”来形容对浙江宣讲的印象。在武世杰看来,这样的宣讲看上去是创新,但说白了就是宣讲本来的样子。
宣讲的回归,首先要回归自己。“宣讲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上来就说自己是‘宣讲员’,不如说自己是个村民小王、是个快递员,更容易让人敞开心扉。”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创研部蒋铼在做主题发言时也有同样的体会。去年以来,浙江倾力打造“第一试点”,用鲜活的文字、视频来讲述主题故事。在蒋铼看来,理论宣讲和“第一试点”的创作是相通的,都是回归到大众视角、生活化视角,回归到“我”。
宣讲应该回到群众中,回到现实生活场景里。“一个人一支话筒,从自己的实践经历中升华出理论,没有空洞的口号,真实且真诚,这就是群众喜欢听的。”来自新疆的买地娜木·买托乎提在接受采访时不禁赞叹:“这次观摩有泪有笑,有感动,更有启发,浙江的宣讲员们真的用“奇妙”的方式把思想输入我们的大脑,就是宣讲的魅力所在。”
青年参加宣讲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一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蕉老师深有体会。今年7月李蕉老师曾受邀带着清华大学的实践团队到嘉兴参加蹲点宣讲,并观摩过开放麦展示,她说,最让她惊奇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一个小时说不出四句话的理工直男,在回去的路上竟然滔滔不绝跟她聊了几个小时。她很惊喜,“青年们‘俯下身去’,看见的是理论和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