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in Parasitology中国作者综述精选

图片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图片

Trends in Parasitology是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的综述期刊,刊登医学和兽医学寄生虫研究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可选择开放获取出版。该期刊是讨论寄生虫学重大和变革性概念的全球领先平台,涵盖内寄生虫、外寄生虫及其传播媒介和易感宿主。除了综述文献以及综合分析数据外,Trends in Parasitology还对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深入洞见,帮助读者获得独特视角。本期合集精选了近期发表在Trends in Parasitology上的中国作者文章,希望这些文章不仅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科学信息,还能激发新的思考与灵感,助力未来的研究与创新。

图片

有兴趣在Trends in Parasitology发表您的综述文章?请扫描提交论文提案 (presubmission inquiry)。

金小蜂-微生物组相互作用:进化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型

图片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群(microbiota)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寄生蜂属金小蜂(Nasonia)是研究昆虫行为、发育、进化遗传学、物种演化和共生的优秀模型。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关红研究员团队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Nasonia-微生物组相互作用领域的重要突破和最新研究进展。作者概述了Nasonia用作微生物组研究的模式生物的优势和研究方法,讨论了Nasonia微生物组研究的最新发现。对于Nasonia-微生物组关系复杂性的总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与其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Nasonia-微生物组相互作用的研究确立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

寄生虫诱导的肝纤维化中的微小RNA:从机制到诊断和治疗

图片

肝脏中的慢性寄生虫感染是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全球性威胁,感染通常会造成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癌症。肝纤维化本质是一种组织修复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免疫细胞、微环境、肠道微生物组以及不同肝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复杂但可逆。微小RNA(microRNA)是促纤维化和抗纤维化的驱动因子,与寄生虫诱导的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宋厚辉教授和郑亚东教授团队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微小RNA在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微小RNA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及其治疗候选药物的策略。

抗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

图片

鸡球虫病(chicken coccidi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感染引起的,给全球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培养减毒艾美耳毒株,使用抗球虫减毒活疫苗来预防疾病取得了巨大成功。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索勋教授、山西农业大学的朱兴全教授和山东农业大学的赵孝民教授及同事发表综述文章,回顾了减毒艾美耳毒株的培育方法发展历程,评估了其优势和局限性。作者总结了近年来针对艾美耳球虫开发的瞬时/稳定转染系统和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方法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使用基于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的方法来开发抗球虫减毒活疫苗的趋势和挑战。

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

图片

形形色色的昆虫病原真菌在控制昆虫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子囊菌类中的绿僵菌(Metarhizium)就是其中一种。目前,从不同宿主来源中鉴定出的绿僵菌有约70种,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在2009年被确认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物种复合体中的一个新物种。罗伯茨绿僵菌是一种土壤栖息和根部定殖的通性真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可通过角质层渗透和在昆虫体腔内繁殖感染并杀死不同种类的昆虫。罗伯茨绿僵菌是由绿僵菌的专性祖先通过具有中间宿主范围的过渡物种进化而来的,罗伯茨绿僵菌以及其他通性真菌扩大了其蛋白质家族,包括膜受体,以应对不同的昆虫宿主。除了用作生态友好型杀真菌剂外,罗伯茨绿僵菌还是揭示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复杂机制的模式生物之一。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王成树教授及同事发表“Parasite of the Month”文章,介绍了罗伯茨绿僵菌这种真菌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