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
暨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
安溪现场会召开,
我县炭坑内片区产城融合
品质提升项目作为典型案例
作经验交流,为全省其他片区开
近年来,我县将经营城市理念贯穿炭坑内片区低效用地盘活和更新改造全过程,焕活空间生产力,“向山向上向下”要空间,做优配套,立体开发,推动低效工矿区向高端产业示范聚集区蝶变升级,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低效工矿区的盘活利用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安溪样本”。
01
因地制宜
洪涝隐患河谷变身连片可开发用地
今年7月,
位于炭坑内片区内的炭坑溪
通过治涝工程验收,
在汛期有效发挥区域
防洪排涝等综合效益。
炭坑溪流域位于城厢镇,发源于古山村和经岭村交界处的五峰山,流经城厢镇古山村、凤城镇同美农场中寮村后,于城关河滨南路铁索桥下游汇入西溪。历史上,炭坑溪流域因中上游地处中低山地,河道坡度大、弯曲多,瞬时洪峰流量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在片区改造中,
我县统筹考虑交通、水利、市政、
资源等多方面因素,
开展低效水利设施整治。
2022年5月,炭坑溪片区治涝工程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排洪隧洞、拦河坝、古山支流隧洞、明渠和生态补水管道等,项目总投资1.58亿元。
“炭坑溪片区治涝工程项目是高水高排的项目,在炭坑溪上游筑坝拦水,将溪水从原排入大龙湖改为排入另一侧的蓝溪,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治涝工程,确保彻底解决炭坑溪下游洪涝隐患。”该项目负责人刘典金介绍。
针对山区城市项目建设土方消纳难问题,结合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将炭坑溪改造后的废弃河道用于土方回填消纳,预计可消纳填方395万立方米。“按填方市场价30元/立方米计算,可节省开支近2亿元。”刘典金介绍,借助这一方法,既解决土方消纳难题,又有效节省财政支出,让废弃河道变为宝贵资源。
炭坑溪水治理
不仅解决内涝和防洪风险,
还实现了“向山”要增量空间。
在实施治涝工程建设中,将原本恶劣的河谷地形地貌转化为平坦连片的可开发用地,新增317亩土地,腾挪用于规划建设新片区、增加土地出让收入。据悉,按前期已出让商住用地单价约740万元/亩计算,新增土地预计可增加财政收入约23亿元。
02
产城融合
打造链接新质生产力的工业“主阵地”
改造后的炭坑内片区,
正逐步实现从低效工矿区
向高端产业示范聚集区
蝶变升级。
炭坑内片区路网 黄东华/摄
当车辆行驶至高速安溪出口新连接线,路两旁不时出现的铸铜、铸铁等工艺作品,将铁观音、藤铁、冶铁等文化元素融入路网建设中,展现我县“三铁三世遗”的名片。
随着交通的不断优化,
炭坑内片区的产业发展
也迎来了更新迭代。
改造后的炭坑内片区坚持“工业园区姓工”原则,将城区低效工业用地腾退至“大三环”交通工程沿线集聚,精准引进中关村领创信息产业园和稻兴光合(泉州)制造中心2个高新项目园区,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为主、链接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的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炭坑内片区产城融合、生态宜居 黄东华/摄
不仅如此,
结合产业园区建设,
还将打造“全时段、全业态、
全方位”品质生活服务区。
目前,炭坑内片区正加快推动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融合,规划新增布局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1处文化设施、2处郊野公园和2处公园绿地,以及2处高品质商务办公、2处商业中心和多处沿街商业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