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广研教授:CKD全程管理与多病共管,助力患者回归生活原点 | CCSN 2024

深度解读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的思考。






















金秋十月,山城重庆风光秀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CCSN 2024)在此盛大开幕。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肾脏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搭建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不仅为国内外参会者提供了深入探讨的机会,还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推动了肾脏病学科在诊疗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在10月17日的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蔡广研教授围绕“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的思考与未来展望”展开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蔡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慢性肾脏病(CKD)管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他提出的综合管理策略以及多病共管的理念,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激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与热烈反响。本文特此整理了蔡教授关于CKD全程管理的重要观点,以飨读者。


图片

图1 蔡广研教授做大会报告




CKD的现状与挑战







从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提出CKD的定义和分期以来,CKD的诊断、分期和管理方案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2009年引入的CKD-EPI eGFR计算公式为CKD的评估提供了重要工具。到了2024年,最新的CKD评估和管理指南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3年,新的eGFR计算公式引入了无种族和无性别的标准,均成为了CKD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2017年至2021年的数据显示,透析和移植的CKD患者相较于普通人群,预期寿命显著减少[1]。此外,预计到2027年,全球CKD总患病率将比2022年增加5.8%,且80%的CKD病例仍得到确诊,存在巨大的公共卫生风险。预计在2027年,每10万名CKD患者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病率分别为8859102447797。2022年至2027年,中国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累计发病人数预测高达1265[2]。这些数据强调了加强CKD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


图片

图2 预计2040年因CKD导致的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3]


尽管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如达格列净、坎格列净等)在延缓CKD进展方面展现了显著效果,风险降低幅度在16%至39%之间,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这些患者不仅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也给医疗系统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特别是ESRD患者在Medicare系统中占用了相当比例的费用支出,据估计这一比例达到了7%[4]




CKD全流程管理的思考







CKD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KDOQI指南提供的CKD进展模型展示了CKD从正常肾功能逐步发展至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衰竭甚至死亡的完整路径。数据显示,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可显著延缓CKD进展,将患者达到肾替代治疗的时间推迟至26.6年,而对照组仅为1.9年[5]。当CKD发展至“无法折返点”时,患者需要调整心态,建立与病共存的理念。


图片

图3 KDOQI指南的CKD进展模型


蔡广研教授强调,在CKD不同阶段实施针对性的策略至关重要,如在预防、治愈、逆转、控制、延缓阶段实行不同治疗策略,并树立与病共存的管理理念,采用全流程管理——高危人群筛查、早期控制、中后期治疗和康复,实现闭环,最终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蔡广研教授强调覆盖全程的肾脏病管理的重要性,其包括遗传学筛查、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贯穿从疾病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治疗手段涉及基因疗法、细胞治疗、异种肾移植等前沿技术。这些方法正在探索中,以期为CKD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充分运用综合手段







为了延缓CKD的进展,建议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和行为干预以及减少药物的使用[6]等措施。具体包括低盐、低蛋白饮食、适度运动、远程和个体化医疗、减少药物依赖以及改善环境污染暴露(如PM2.5、微塑料、噪音等)等方式。


图片

图4 健康生活方式推荐[7]


此外,人工智能(AI)技术在CKD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预测急性或慢性肾损伤的风险,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特别是在移植决策和病理图像分析方面。AI还用于个性化患者教育,借助App通过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和多学科团队的支持,可显著改善非糖尿病CKD患者的预后,提升生存率。


图片

图5 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指导App能改善非糖尿病慢性肾病预后




CKD多病共管的理念







CKD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例如高达60%的心衰患者和20%-44%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有CKD。在T2DM患者中,有32%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2%-45%患有心衰。患者常常经历乏力、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9]。CKD并发症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因此需要多学科管理MDT)来提供全面的护理[10]。新发心血管事件(如心衰、心肌梗死、房颤、中风)显著增加肾脏替代治疗(KFRT)的风险[11]。CKD的病程进展通过eGFR和尿蛋白排泄量进行评估,低于30mL/min/1.73m²的eGFR与高尿蛋白水平的患者面临更高的肾病进展和心血管事件风险[12]


使用风险计算模型可以量化个人CKD进展风险,从而帮助早期干预和优化管理[13]。针对CKD的治疗,最新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显著降低肾病进展、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尤其是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基础药物如RAS抑制剂、SGLT2i类药物、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降低心肾疾病的联合风险。在FINE-HEART分析中,Finerenone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复合肾脏终点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同样,FLOW研究中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了肾脏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14]


图片

图6 SGLT2抑制剂对肾脏和心血管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在CKD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如营养、降压药物、激素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与效益的平衡问题,强调需要谨慎评估和避免过度治疗。研究显示,在75岁以上的CKD患者中,适当的高蛋白质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尤其是每千克体重摄入量在1.2-1.8g时,死亡率明显降低。此外,ESPRIT试验显示,强化降压组(目标收缩压<120 mmHg)和标准治疗组(收缩压<140 mmHg)相比,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分别为9.7%和11.1%(HR 0.88,95% CI 0.78-0.99),但强化降压组的复合肾脏结局发生率高于标准降压组(3.0% vs. 1.8%)[15]


· 要点小结 ·
  • CKD全程管理目的: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 CKD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和方略不同;

  • 综合使用非药械手段(教育、饮食、运动、习惯、环境、Al);

  • 树立多病共管理念,与多学科、基层社区协作;

  • 共病处理抓主要矛盾,重视整体利益;

  • 呼吁将CKD纳入NCD(WHO、卫生行政部门、公众)。


专家简介
 图片

蔡广研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 主任
  •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协会 总干事长
  • 国际肾脏病学会 常务理事
  • 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军队科技领军人才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


参考文献

[1] Boerstra BA. Clin Kidney J. 2023; 17: sfad281.

[2] Chertow GM. EClinicalMedicine. 2024 May 2; 72: 102614.

[3] Foreman, K. J. et al. Lancet. 2018; 392: 2052-2090.

[4]2018 U.S. Renal Data System Annual Data Report.

[5]Chesnaye, N.C. Nat Rev Nephrol20, 569-585 (2024).

[6] Wang X. Front Public Health. 2023,11:1116583.

[7]Charchar FJ.J Hypertens. 2024 Jan 1;42(1):23-49.

[8]Liu W. JMIR Mhealth Uhealth.2023;11:e45531.

[9]Fletcher BR.PLOS Med.2022;19:e1003954.

[10]Ditte Hansen,Nephro Dial Transplant. 2024; gfae197.

[11]Mark PB.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3)44,1157-1166.

[12] Agarwal A. BMJ. 2024;387:e080257

[13]Tio MC.J Am Soc Nephrol.2024 Aug 1;35(8):1076-1083.

[15]Lancet. 2024 Jul 20;404(10449):245-255.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