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二次元社畜,选择背痛包去上班

图片

(IC photo / 图)

“三十多岁的人了,背着痛包去公司很奇怪吗?”

“痛包,一款很新的二次元打工人护身符。”

“不要轻易背痛包上班,否则你会爱上上班。”

最近,一股关于“痛包上班”的风潮在社交平台悄悄地流行起来,不少打工人晒出自己的痛包装备,并且表示,自从背上痛包,感觉通勤路上的班味减轻了,效率提高了,天空变蓝了,心情也变好了。

但当路人兴高采烈地接下安利,转头去购物软件搜索“痛包”的时候,却容易感到一头雾水:怎么这里卖的痛包,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朴素低调,跟博主展示出来的很不一样啊?

要想解开这个疑惑,我们首先得知道,痛包是什么,痛包文化又是怎么从小众走向大众的。

痛包,痛在哪里

提起痛包,普通人可能会容易联想到“疼痛”、“伤痛”这样的词汇,但对于老二次元们来说,拥有一个甚至更多的痛包,大概就是家常便饭。

“痛包”这个词最早来自日语,因为二次元色彩浓厚,装饰较为夸张,走在路上可能会给旁人带来一种社死、难以直视的感觉(也就是日语“痛々しい”的意思)。

把这个词对应到中文语境里去理解的话,“痛”是动词,意思大概是“用喜欢的动漫角色铺满某物”。在二次元文化里,有痛车的说法,指车上贴满动漫角色的图案;也有痛床,指床上摆满动漫角色的周边;还有痛伞、痛水杯、痛美甲等等。

顺便说句题外话,奥运期间潘展乐挂满运动员参赛证和大小奖牌的痛床,也是上了热搜的,还被大家称呼为“世界冠军的顶级痛床”,可见这个概念已经从二次元出圈。

虽然不知道第一个制作痛包的人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那个包上一定摆满徽章和挂饰——包本身只是载体,这二者才属于痛包的灵魂。想想看,一个平凡的帆布袋子,上面挂满五颜六色的徽章和可爱的玩偶之后,得是多么的不平凡。

当然了,这些徽章和挂饰可能来自商店购买,可能来自漫展交换,可能来自朋友赠送,无论价值如何,都是持有人的心肝宝贝,如果只是简单地挂在包上出门,有遗失在路上的风险。后来有痛包商家改良了这一点,他们在包外整体覆盖一层透明材料,或者专门设计出透明夹层,方便大家安心地展示。

那么,这些漂亮的徽章和挂饰有特别的摆放规则吗?其实没有,按照个人的审美喜好来安排就行。但若想搞得干净、整齐又美观,方便展示,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

为此,视频网站上有不少博主手把手教大家“扎痛包”,从徽章和挂架的主题,到材质的选择,到排序结构,再到固定技巧,都给你说得明明白白。不得不说,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包从此才成了真正的痛包,仪式感和成就感都拉满。

“痛”并快乐着

当一个相对小众的文化突然涌入大量感兴趣的路人、创作范围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又五花八门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破圈。

痛包从二次元走向大众流行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契机就是:当年混二次元圈子的学生们,现在已经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甚至组建家庭,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多“三次元”,也就是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他们的痛包分享时,真的很容易被逗乐,因为他们扎痛包的材料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比如说,有人因为爱吃魔芋爽,将同一款包装的魔芋爽产品,整整齐齐地码在痛包的透明夹层里;有铲屎官对自家的猫主子十分自豪,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晒猫”,所以将猫咪的照片定制成徽章和挂饰放在痛包上;有社畜摆出布洛芬、红花油、眼药水、贴膏等常用药品,把包变成了一款真正实用型的“痛”包。

还有一款经典的红色痛包,从年头火到年尾,引发众多网友追捧,并且全网无差评——它的主角是,财神爷。里面有什么呢?财神爷徽章,红包,中国结,铜钱,元宝挂件……

不难发现,痛包文化虽然起源于二次元,但它超强的个性化表达和社交属性,非常符合广大年轻人的需求。你是怎么样的人、沉迷怎样的作品、喜欢吃什么、生活状态如何,过去这些需要对话或者自我介绍才得知的信息,现在通过痛包就能一目了然。

既能吸引同好,彰显个性,又能搭配穿搭,出门实用,这样的低压力社交方式让人很难拒绝。

而明星和社交媒体的带货效应,也为痛包的流行提了一把速。比如深受大家喜欢的00后运动员、巴黎奥运会跳水金牌得主全红婵,就曾在赛后采访中向记者展示粉丝赠送的痛包,上面贴满了她的Q版头像和徽章,十分用心。

随着痛包文化的流行,商家对痛包的款式做了更多细分类别,单肩包双肩包,随身包电脑包,应有尽有,大大提升了痛包与各种生活场景的适配性。与此同时,专门的痛包和谷子(周边商品)商店应运而生,大家既可以到线下体验选购,也可以在线上定制徽章和挂件,做出独一无二的痛包。

在过去,“痛并快乐着”是一句老生常谈,但如今,这句话与痛包文化结合,或许又成为了很多年轻人新的生活哲学。

小落

责编 刘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