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唢呐博士“燃爆”欧美,唢呐为何越吹越洋气了?

全文3091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唢呐热度持续飙升,从专业演出到学生“上活”,频频登上热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02唢呐博士刘雯雯在法国演奏《百鸟朝凤》,惊艳四座,获得听众赞誉。

03唢呐演奏者焦点表示,唢呐走红与其音量响,音色有辨识度有关,同时与短视频传播密不可分。

04由于唢呐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焦点曾前往奥地利、美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进行巡演。

05目前,全国仅有四名唢呐博士,唢呐专业在国内仍属于小众专业,但已成为传统民乐的代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朱高祥

“唢呐女博士法国吹奏百鸟朝凤惊艳全场”“00后女孩解锁吹唢呐业务”……当前,民族乐器唢呐的热度极速飙升,从专业演出到学生“上活”,频频登上热搜。

近日,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刘雯雯在法国演奏《百鸟朝凤》,惊艳四座,有听众赞誉道:“仿佛置身大自然,听完毛孔都打开了”。这无疑是对唢呐演奏家的最高肯定。

图片

刘雯雯唢呐演奏。受访者供图

如今,不论是演奏高雅音乐还是“鬼畜”片段,传统曲调还是流行乐,被彻底“玩明白”的唢呐,正在扭转民众对“唢呐是红白喜事专属”的刻板印象。

听唢呐不是凑热闹,而要买票进音乐厅。近年来,唢呐“吹”出了博士,也“吹”到了国际舞台……唢呐所到之处,总是能响起一阵惊喜的欢呼。就连喜爱摇滚、钢琴曲的老外,也对中国唢呐情有独钟。

这一转变背后,中国唢呐博士们“拿捏”对了什么?

一支唢呐,抗衡百人交响乐团

传说中,百鸟之王,雄者为凰、雌者为凤。每年春天来临之际,它们便身披鸟儿们用自己羽毛制成的华丽的百鸟衣,接受来自四面八方鸟儿的朝拜。唢呐曲《百鸟朝凤》便描绘了这样一幅繁闹的场面。

当青年唢呐演奏家、全国第二位唢呐博士、浙江音乐学院唢呐专业副教授焦点再次用唢呐吹奏起《百鸟朝凤》时,他注意到台下观众整齐划一的动作——纷纷放下手机,全神贯注地抬头注视着他,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曲调的细节。

有听众说,他听到几十种鸟叫;有听众说,仿佛置身山谷丛林,呼吸到了新鲜空气;还有听众说,看到了抬着大花轿,喜庆迎亲,就想起了自己结婚那会……

听众们的反应各异,有人仿佛听到了几十种鸟鸣,有人仿佛置身于山谷丛林,呼吸着新鲜空气,还有人则联想起了抬着大花轿的喜庆迎亲场景,勾起了自己的婚礼回忆。

图片

焦点(左7)、刘雯雯(左6)两位中国唢呐博士在演奏唢呐。受访者供图

唢呐不仅在《百鸟朝凤》中还原了大自然的声音,更在戏曲、东北二人转、陕北秦腔、江南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中,以其收放自如的张力,吹出了喜感、霸气与婉转之调,展现了唢呐独特的韵味。

业内人士指出,吹唢呐几乎没有门槛,就像国民运动打羽毛球一样,每个人向唢呐吹上一口气,它都能发出响亮的声调。甚至一个六岁的孩子,经过三天的正式学习,也能吹出曲调来。因此,唢呐正在逐渐走红,不再仅仅是“红白喜事”中的生计活,而是成为了演奏家在国际音乐厅开专场演奏会的高雅艺术。

尤其是近两年,中国唢呐“火”遍国内外,专场演奏会的门票价格水涨船高。许多听众在听完唢呐演奏会后意犹未尽,纷纷点评:“唢呐一响,黄金万两”、“唢呐一响,燃爆全场”。就连热爱摇滚的老外也对中国唢呐情有独钟。

图片

焦点在演奏唢呐。受访者供图

在新西兰国际交流音乐会上,焦点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唢呐的神奇之处,不仅能模拟出逼真的鸟叫声,还能发出知了、布谷鸟等声音。通过舌头、嘴唇和气息的巧妙配合,唢呐甚至可以发出近百种鸟鸣。

近年来,焦点还见到了来自美国、秘鲁、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交流者,他们来到中国学习唢呐吹奏。由于中国唢呐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焦点也前往奥地利、美国、新西兰、挪威等多个国家进行巡演。

此前,作为浙江教师代表团成员之一,焦点曾去美国教华人的孩子们学习吹奏唢呐。当时音乐会上,他吹奏一曲唢呐独奏,一旁的学生家长热泪盈眶,那次他感受到,唢呐吹出了乡愁,带给华人对乡音的共鸣。

中国唢呐走出乡村后,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越土越有人爱,越听越让人“上头”。焦点认为,唢呐走红与其音量响,音色有辨识度有关。一支唢呐的音量甚至可以抗衡一个百人交响乐团,“更为重要的是,唢呐是一种非常善于表现大喜大悲的乐器,能在短时间内切换悲喜,比如上一秒是梁祝,下一秒就可以切换到东北二人转,让人听后畅快淋漓。”

此外,很多业内人士也指出,唢呐走红其实和当下短视频传播密不可分。一首好听的唢呐演奏曲被推送给网友后,不仅让他们领略到唢呐的魅力,也让大家开始正视传统民乐,唤醒了民族自信。

“最会吹的专业”,全国仅有四名博士

唢呐谁都能吹,但是要把唢呐吹精,并不容易。

作为唢呐博士,一首曲子短则五六分钟、长则半小时,一场音乐会至少吹一个多小时,展示出十足“含金量”。

焦点唢呐演奏《百年瑰梦》。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焦点对此感同身受,他向潮新闻记者介绍,“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十年用在吹唢呐上,也未必能把唢呐学个精通。初学者达到顶级演奏技能,至少需要15年左右的磨炼。”

自6岁起,焦点便踏上了学习唢呐的历程。在初学阶段,他时常面临外界的不解,每当在舞台上自我介绍为唢呐演奏者时,台下都会传来阵阵窃笑。然而,凭借着对唢呐的热爱与坚持,焦点成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完成了本硕学习,成为我国第三代唢呐专业大学生。2015年,他加入浙江音乐学院,担任唢呐专业教师,并在2021年取得了全国第二个唢呐专业博士学位。

“从迷茫到坚持再到热爱”,唢呐已经成为了焦点所要奋斗终身的艺术事业。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国唢呐发展谷底和巅峰:曾经吹唢呐主要靠民间师徒传承,是一门红白喜事上的手艺活,后来曲调逐渐被大众赏识,再到音乐专业院校在全国培养出唢呐博士。

也就在最近两年,唢呐演奏的短视频、音乐会陆续出圈,吹唢呐、听唢呐曲调的热度在民间“飙升”。中国唢呐博士在全国、全世界开展巡演,开一场火爆一场。

尽管唢呐是个常见的民乐器,其实我国专业音乐院校早在1959年设立唢呐专业,但和竹笛、古筝等民族器乐相比,依然是个并不算大众的专业——招收人数少,读博难度大。

作为一门70余年历史的老学科,直到2019年开始,高校才设立博士点。

目前,设立博士学位的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这个专业也号称“最难考博”,目前为止,全国考取唢呐博士的“高手”只有四人。

为何唢呐难出博士?报考唢呐博士并非只需吹好唢呐,也不是大家考唢呐博士热情不高,而是门槛确实太高。以焦点2021年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来说,整个学院只招收一名民族器乐演奏博士,可谓“一博难求”。

不过吹唢呐本身是个力气活,学生们都说“学起来很费力”,每天5—8小时吹唢呐,十年如一日,长期练习是枯燥的。有女学生吹出了八块腹肌,也有学生通宵达旦练习吹唢呐。

因此,业内人士调侃,唢呐是“最会吹的专业”,不光需要“财大气粗”,还需刻苦练习,吹十年或许只是“混”个中等水平。

但,这些会在他们登台演出,赢得台下雷鸣般掌声那一刻释然。“台上演奏出的音乐得到共鸣,享受台上演奏时光,一切付出都值了。”不少唢呐演奏从业者表示。

“几千年的国粹,唢呐早该红了”

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当西方的洋乐队进入秦川大地,再也没有人爱听唢呐了。陶泽如饰演的焦三爷,从万人敬仰到最后也只能勉强凑齐班子去吹奏白事。很长一段时间内,唢呐似乎成了民间红白喜事专属,贴着“俗气”的标签。
而如今,唢呐不再是“不入流”的乐器,而是作为传统民乐的代表被大众喜爱。唢呐出现的场合也越来越多,演唱会、短视频、乐队表演,甚至音乐综艺、音乐剧等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所到之处,常能引起阵阵欢呼。似乎不经意间,唢呐已成为民乐界的网红。
喜爱的人多,学习唢呐的自然也多起来,除了民间手艺人在“师徒”传承,专业院校也开设了唢呐专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吹唢呐正在从民间走向专业化、规范化,一个音准、一个谱子、一个曲调都有了标准。

2007年,焦点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时,唢呐专业只招收两名学生。如今,随着吹唢呐出圈,更多年轻人希望踏入吹唢呐的这一专业音乐道路。

“如今全国十一所音乐院校都开设了唢呐专业,加上综合类院校,每年毕业的唢呐专业学生,不在少数。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每年虽然只招收四名唢呐专业学生,至少四五十个报考者,录取比例不足10:1。”焦点告诉记者,从唢呐大学生录取比例,大家看到了唢呐在这个时代的全面繁荣。

图片

焦点在上唢呐专业课。受访者供图

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事实上,因为唢呐考验人的肺活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唢呐一直以团队演奏为主,比如会用笙来配合唢呐,让吹唢呐的人有个喘息时间。

等任同祥创编出《百鸟音》后,唢呐开始成为个人独奏的乐器。《百鸟音》,也就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百鸟朝凤》。

此后,唢呐频繁出现在流行音乐或影视作品中。比如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孙悟空出场的背景音乐《小刀会序曲》以及刀郎去年发行的新歌《罗刹海市》等。

在焦点看来,小身材大声量的唢呐早该红了。

“作为很早就从异国引进到中国的乐器,唢呐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很多重要场合都必不可少。”焦点告诉记者,基本所有中国人都是听着唢呐长大的。

这些年,大家看到了唢呐的魅力,也看到了中国传统民乐的艺术性与独特性。“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焦点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