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比古人更古”的诗,叫什么?

有个朋友问我,说我们把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把更古的诗叫什么?我说:就叫诗啊!

其实,这里的“古诗”有两个不同的概念。

图片

古体诗与近体诗

在现代人的概念中,“古诗”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清末受西方文化影响,文人开始使用白话文写诗,这种诗体不受韵律和格式的约束,被称为“白话诗”,也叫“现代诗”或“现代自由诗”。

与现代诗相对的古代诗歌,就泛称“古诗”了。

但是在古代呢,诗歌的体裁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初格律诗的诞生为分界线,严格讲究平仄、对仗、韵脚、黏连的诗都是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格律诗只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图片

南朝齐、梁时期的诗人就已经强调声韵格律,并诞生了永明体,也称“新体诗”,但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作格律诗,又经历了百余年发展至唐初才有了最初的格律诗,代表作品是王绩的《野望》。这一时期的格律要求还不十分严格,还要等待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进一步的开发,直至诗圣杜甫横空出世,格律诗发展至巅峰。

图片

近体诗——绝句、律诗

绝句两联四句,律诗通常为四联八句,每句或五言或七言,一个字就是一言,所以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后来在律诗的基础上延长就有了排律,十句以上的律诗就属于排律了,除去首尾两联,中间每一联都需要对仗,创作难度自然也更高了。

图片

举个例子,杜甫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就是一首五言排律;与之相对同样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虽然每一句都是五言,但并不符合平仄、对仗等要求,所以是一首五言古诗。

另外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六言绝句,由于其天生在声律上的缺陷,并不适合吟咏,所以作品不多,也常常被人忽略,宋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创作了。

图片

古体诗·古绝句、杂言、乐府、歌行

从《诗经》里面的四言诗开始,到六言为主的《楚辞》,再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和五言为主的诗歌,广义上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也称为“古诗”、“古风”。

近体诗没有四言,所以不必多说,看到四言诗必定是古体诗。

图片

古体诗主要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为五古、七古。我们比较熟悉的《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唐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有时会在诗题中写明“古风”或“拟古”,比如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和《拟古》(十二首)。

图片

这里又有一种特殊的绝句,叫“古绝句”或“古绝”,顾名思义,就是不受格律约束的五言二韵的小诗。大体上你看到唐朝以前的五言二韵的诗,都算作古绝句。李白的偶像谢朓写过一首《玉阶怨》就属于五言古绝句: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图片

杂言诗是指每句字数不固定的诗歌体裁,通常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混杂,当然杂言是自由的,最少一言也有,最多十数言也有。这种杂言诗字数都不一样,当然不是格律诗,属于古体诗范畴了。

乐府和歌行,在形式上没有分别,以乐府曲调为题就是乐府诗,自拟题目就是歌行体。比如“蜀道难”,它本是魏晋时代就有的调曲,所以李白的《蜀道难》属于乐府诗。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自拟题目,就是歌行体了。

图片

小结

总的来说,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从时代上,唐以前是古体诗,唐以后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从创作形式上,主要就是看有没有遵照格律进行创作。

这是一种大体上的区分方式,但古体诗与古体诗又有不同,近体诗与近体诗也有不同;律诗为什么比绝句多两句,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为什么白居易又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和乐府旧题又有什么不一样?

点个关注,咱们后续慢慢探讨。

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