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激活创新引擎 分享史志魅力——阿坝方志文化分享“理县行”活动侧记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激活创新引擎 分享史志魅力

 ——阿坝方志文化分享“理县行”活动侧记

理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以史明志,可植一份深厚的文化自信;以“志”为媒,可览一地的发展变迁。如何让史志文化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文化成果,丰富文化传播载体是新时代的新课题。2024年10月18日,阿坝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指导,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阿坝州教育局、理县人民政府主办,理县史志中心、理县县委宣传部、理县教育和体育局承办的阿坝方志文化分享“理县行”活动,以史志“理”开讲啦为切入点,用参观和讲授的形式,从不同视角品读理县史志,讲述阿坝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一番精彩纷呈的方志品读

 “当下我们选择方志书籍有时候更倾向文字更简短明了,分类更清晰明确,根据纲目就能快速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分享会上,来自阿坝方志文化宣讲小分队的队员们讲述了各自在方志文献品读方面的心得体会,让现场观众对方志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地方志作为系统记录一个地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献宝库,承担着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的伟大使命。“这次活动是我们全州工作的一件大事,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走到一起分享史志文化,为我们今后做好史志文化宣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马尔康史志中心主任李兵这样说。

图片

图片

一场干货满满的开讲启动

 史志“理”开讲啦启动仪式环节,为史志“理”志愿者代表和首批开讲老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宣读了首批主讲人开讲题目,公布了征集的地情研究课题方向。史志“理”开讲啦正式启动和文化志愿服务队的正式成立,将为理县史志工作注入“全新动力”,将持续走好“专家指导、团队打造、分众宣讲、点单派单、成果转化”五步曲,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方位多渠道挖掘展示宣传理县史志文化,有效转化史志文化成果。“作为最美理县人,今天非常荣幸被聘为了史志理开讲人,我将继续为理县文史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理番县长米珍禁烟录》《刘恩蘭理番史地论集》编译者王曙生这样说。

图片
图片
一回匠心独运的剪纸分享

 “今天的活动安排很有趣,四周都是独特的藏羌剪纸,兼顾了‘看’和‘听’,相比传统的单一开会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在参观杂谷脑河流域藏羌剪纸艺术作品展的马尔康市史志中心工作人员常华枥说道。本次剪纸展览是阿坝方志分享活动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全州首次藏羌剪纸艺术作品展,共展出剪纸技艺人作品228幅,杂谷脑河流域孕育出的藏羌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藏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近年来,理县民间剪纸艺术家和爱好者们积极推进剪纸艺术发展,使流传了上千年的剪纸艺术在新时代下焕发全新活力,两位传承人的藏羌剪纸分享更让大家深刻的了解到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堂别开生面的地情宣讲
 史志文化分享“理县中学行”——史志“理”开讲啦进校园第一课在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田教授倾情讲授中正式拉开序幕。王田教授以《流域与走廊:共生共荣的杂谷脑河流域》为题,以史料翔实的内容辅以珍贵的馆藏图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学生们沉浸于课程之中。“老师,藏彝走廊与藏羌走廊的区别呢?”“杂谷脑的维州城和薛城有什么联系呢?”互动环节,学生们广泛讨论,对自己身边的博巴森根、朴头石刻、通化古墓等内容大家兴趣浓厚、踊跃发言。通过听、看、谈等方式讲述的地情课,使地方志所载之地域文化、价值义理、乡土乡情在新时代重焕光彩,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史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们了解家乡文化的热情,宣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片
 “我校的学生对地方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这样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学生很感兴趣,对我们老师教学很有启发…….”理县中学副校长陈耿斌这样说。参会的全州教育系统负责人表示,此次方志文化分享“理县行”活动是一次现场培训,感受很深、启发很大,对创新落实州地方志办与州教育局联合印发的《阿坝州加强教育系统史志文化宣传工作方案》中的“六个一”活动,将会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通过“一堂地情课”,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史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们了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的热情。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将历史视为“最好的教科书”,多次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史志文化是饱含着历代先贤用汗水和心血汇聚成的奔流不息的历史文化长河,史志实践在民族地区发展进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全面启动史志‘理’系列活动,依托史志‘理’开讲啦、史志‘理’访谈、史志‘理’有声书、史志‘理’征文等载体,创新理县史志文化宣传,让理县史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理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阿穆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壮大史志文化志愿者队伍,更好地挖掘、传承、宣传史志文化,持续推动史志“七进”工作走深走实,讲好用活地方史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