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城》:梦想与现实的双面人生,扎西的成长让人深思!

全文2829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电视剧《日光之城》讲述了扎西在传统藏戏和现代医学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引发观众对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的共鸣。

02扎西在父亲期望和自己对藏戏的热忱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医者,实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双面人生。

03通过一次次的行医救人经历,扎西逐渐认识到医生职业的责任感,从内心开始蜕变成一位真正的医者。

04与此同时,扎西还将对藏戏的执念转变为个人爱好,以成熟、平衡的方式面对自己的热爱,实现了与父亲的和解。

05《日光之城》以扎西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在复杂现实中坚持梦想,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看完《日光之城》,扎西的故事让人极其感触。

因为它照进了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碰触到了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扎西,出身藏戏世家。

父亲土登是南卡藏戏团团长,戏团顶梁柱,备受尊敬。

图片

但土登,并不希望子女们继承他的衣钵。

三个子女三条路。

扎西的大姐曲宗,商人,经营着卓玛甜茶馆。

二哥索朗,走的仕途,多次考公,是家族的希望之一。

扎西自己,则在医学之路上取得不错成绩。

图片

然而,与父亲期望不同的是。

扎西内心,却对藏戏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这也导致了他的生活充满矛盾和挣扎。

夹在西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医学之间,扎西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又深知现代医学对藏区的重要性。

用莎士比亚的话讲:究竟应该这么着,还是应该那么着?

不好选。

看见没,扎西的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的“意难平”——

——现实与理想的极限拉扯。

图片

对80、90后这一代人来说,很多时候会面临类似困境——怎么在传统和现实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那扎西是如何抉择的呢。

他的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并不非此即彼,而是努力在梦想和现实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电视剧刚开始,扎西对藏戏的热爱就先摆在观众面前了。

图片

西藏最盛大的节日——雪顿节,大家都聚在罗布林卡看藏戏。

此时,扎西本该在医院上班。

但他却站上舞台,演起了藏戏。

图片

对历史和传统的敬意、对家乡的质朴情怀。

让扎西的表演充满原始力量的情感冲击。

藏戏力量感,让人忍不住感慨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投入。

但很快,现实的残酷就劈头盖脸砸来。

扎西的藏戏大师父亲土登,成了他演藏戏最大的阻碍。

图片

在土登眼里。

医生是西藏人民心中的“神王”,能救人性命,是更有价值的职业。

反而藏戏,正因为他经历过太多艰辛,知道路有多难,所以才不愿让扎西重走一遍。

在父亲期望和自己对藏戏的热忱之间,扎西的内心不断地拉扯:

医院救死扶伤时,他有一种来自责任的使命感,救死扶伤的成就感。

而在舞台上唱出那些传承已久的戏曲,他的内心又充满了来自灵魂的愉悦与满足。

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使扎西陷入了两难境地。

图片

图片

其实,父子间的矛盾很触动人。

这一幕,让人想起很多现实中的家庭冲突,真实而扎心:

父母们希望孩子走更“稳妥”的路,而孩子却有自己的热爱和追求。

《日光之城》有一场戏让人印象深刻,扎西在父亲面前低着头,听着父亲对他学医的劝告。

那一刻,我们不仅看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

还有扎西内心深处对父亲的理解与爱,他没有反驳,而是默默承受住了这种压力。

沉默不是妥协,是对父爱和对家族责任的回应。

图片

那扎西只是完全听从父亲之命,成为医生?

也不。

还是开篇那场戏。

热闹的表演现场,一个小孩吃糖,突然被噎住。

眼看小孩上不了气,命在旦夕。

人群顿时乱作一团,都很着急,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

图片

幸好,扎西也在表演队伍中。

他迅速站出来,凭自己的医学专业,果断采取海姆利克急救法,把从阎王手里抢了回来。

图片

扎西的反应完全是出于医生的本能。

尽管他这一人生阶段还在纠结,到底该走藏戏这条路还是继续医学。

可这一刻,他脑子里没有任何犹豫,只有救人。

医者仁心。

图片

这是扎西第一次在生活中将医学知识付诸实践,并深刻体会到了自己所学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或者摇摆不定,但当关键时刻来临,内心最坚定的东西一定会自然浮现出来。

就像扎西,那一刻,内心深处的医生责任感主导了一切。

图片

随着剧情发展,

扎西开始跟随医疗团队深入藏区,为那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义诊服务。

图片

义诊中,扎西看到很多藏区牧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这些人因交通不便、缺乏医疗资源,得不到及时治疗,慢病熬成急病,小病拖成大病。

图片

这样的环境下,

扎西感受到医学的另一重意义——

——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为失望和绝望中的病人带来希望。

图片

图片

当他看到病人在治愈后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感受到家属发自肺腑的感激。

渐渐唤醒他对医生职业的热情。

图片

可是,一个人的初心梦想,怎会如此轻易消亡。

扎西仍然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去戏团排练。

一度还燃起辞职的念想,准备彻底去追求自己的藏戏梦想。

为不让父亲生气,甚至,他还请求大哥索朗替自己隐瞒这件事。

但,行动皆始于念头。

成为医者的念头,其实早已种在了扎西心里,只等泉水灌溉发芽。

图片

第一股水,来自扎西与尹巍主任的相遇。

义诊期间,尹巍主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对病患的关怀感染了扎西。

一次救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尹巍让扎西参与其中,并给予了他很大的信任。

图片

扎西在手术中几乎因紧张而失败,最后在尹巍的鼓励下,他成功完成手术。

进而感受到了医生的使命感:

医者不只是掌握技术的人,更是给予病患一线生机的那个人。

慢慢,这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让他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救治中去。

至此,他开始不再仅把医学当作家族对他的期望,而是开始明白救死扶伤的责任所在。

图片

第二股水。

是一次急救。

彭洋因车祸脑出血,情况十分危急。

病人能不能活,全看医生。

扎西整整忙活了半夜,直到手术成功那一刻,他才松了口气。

图片

这件事让他体会到了作为医生,与病人之间那种以性命相托的关系。

图片

我们看到他在术后的疲惫中,其实,也带着几分释然。

或许这一刻起,扎西达终于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图片

因为医生这份职业不只是谋生。

背后,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扎西对这份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可以说,扎西的转变,正是从这次急救开始。

图片

随着剧情发展,他的成长之路也愈加清晰。

从最初在行医生和藏戏之间摇摆。

甚至一度计划辞职。

到最后经过一次次行医救人的“洗礼”。

渐渐从内心开始,蜕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医者。

图片

其实,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是可以换位的。

很多我们认为的现实,只是因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我们总以为真正热爱的东西才是值得追求的。

然而现实却常常教会我们,在那些看似普通的选择中,也能找到深刻的价值。

扎西对医学的理解,正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被深化。

行医救人,何尝不也是一种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理想呢?

最终,他把继续当医生的决定,告诉了父亲。

图片

扎西把唱藏戏的蓝面具交给父亲保管。

蓝面具,象征着他对藏戏的执念,也代表了他曾经对梦想的那份执着。

如今扎西做出了选择,

他将藏戏从对职业的梦想,转变为个人爱好。

以一种更成熟、更平衡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热爱。

这个选择不仅是扎西个人的蜕变,也是他和父亲关系的一次修复。

那一刻,父子之间的和解,不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一种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相互认同。

图片

有一场戏,是南卡藏戏团与贡布丹增戏团的合作演出。

扎西和父亲一起上台表演了《白玛文巴》。

图片

舞台上的扎西像是找回了某种本来的自己。

虽然藏戏不再是他的职业目标,但它依然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他与父亲在精神上的和解,此刻也延伸到了外在。

图片

图片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热爱会让你的生命更加完整。”

更有意思的是,扎西不仅自己坚持着梦想,还把这份信念传递给了身边的人。

图片

就像格桑这个牧区少女。

她想当飞行员,却迟迟下不了决心。

图片

扎西在格桑犹豫时,鼓励其去拉萨报考,还不断支持她。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格桑,迷茫是正常的,要勇敢去尝试。

这种支持,对于一个茫然的年轻人,特别重要。

图片

对我来说,《日光之城》扎西这条故事线,是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

他在藏戏和医学之间反复挣扎的经历,像极了我们很多人在现实与梦想间的摇摆。

到底要跟随现实,还是要继续追逐梦想?

让人感触的是,扎西并没有在两者间非此即彼。

因为真正成熟的人,不做选择。

扎西用他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两者兼得。

在扎西的父亲身上,我们能看到代表传统的期望,扎西身上,则有年轻一代在追求自我中的挣扎与不安。

他们最终的和解,仿佛在告诉我们:传统并不一定要被抛弃,它可以在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传承的途径。

扎西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弧光。

更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现实中,依然不忘初衷,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这种对梦想的坚持和妥协,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现实。如果你正感到迷惘,不妨看看这部《日光之城》,也许能从里面汲取到追求梦想的力量!

文/特别约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