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随着“山东省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青岛赛区比赛开始!”一声令下,位于莱西市夏格庄镇大宅科村的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区种植基地内,一字排开的10台玉米收获机“隆隆”启动,穿梭行进间,割台拉茎、摘穗,机身内剥皮一气呵成,下方秸秆打碎还田,高标准完成玉米机收作业,丰收的果实颗粒归仓。
记者在青岛市“三秋”生产推进会暨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获悉,截至10月15日,全市应收秋粮389.5万亩,已收358.5万亩,占92.0%,其中玉米已收346.2万亩,占 92.8%。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6万台(套)。秋种有序推进,已播种小麦160.2万亩,占44.7%。
赛场亮绝活,看谁损失少,对于这场比拼“更少”的比赛,将按照机收作业损失率由低到高对农机手进行排名。机器轰鸣过后,裁判人员入场,他们按照玉米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测评方法,在每个作业区框定两个测区,捡拾测区内掉落的籽粒,并将收集的玉米籽粒合并后称重,与提前测好的玉米平均亩产量进行比对,最后得出机收损失率。
0.7%!来自莱西市夏格庄镇的青岛西双山农机专业合作社 2号农机手吕珂志斩获此次大比武第一名,他的机收损失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不高于3.5%的标准。“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从茎秆上摘穗时容易造成损失,高性能的收获机能减少损失。” 走下驾驶室的吕珂志边说边检查清理玉米摘穗辊、剥皮辊、升降机等关键部件,防止杂物堆积和堵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机收减损,是保证粮食由‘丰产在田’到‘丰收在手’的关键环节,也是响应国家节粮减损号召的重要举措。”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处三级调研员程宏斌介绍,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广泛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培训、大宣传、大推广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粮食机收作业质量。今年夏季,青岛市组织开展小麦机收损失数据监测,全市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不高于0.86 %;2023年秋季,全市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85%。按照青岛市去年玉米总产量174.3万吨计算,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多收玉米1.7万吨以上。
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秋”生产工作任务,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以及小麦播种,市农业农村局9月下旬下发《关于做好“三秋”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市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工作统筹,强化宣传动员,强化指导服务,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各区市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全面掀起了秋收热潮,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广袤的田野上,大型农用机械轰鸣往返,在全速推进秋收工作的同时,全力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秋整地工作,做好小麦播种。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机关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做好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等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群众适期晚收玉米,缩短玉米、小麦茬口期,充分落实好秸秆还田、宽幅精播、“两选四适”一播全苗、播前播后双镇压等技术,力争玉米在最佳成熟期收获,小麦在最佳播种期播种。抓好机收减损,努力在机收减损上挖掘增产潜力,力争将玉米收获损失率降至更低点,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同时提高机播质量,挖掘播种环节增产潜力,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打好基础。紧盯安全生产,加强督导检查,落实防范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调配机具力量,坚持以机为主、人机结合,科学安全有序收获。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调度显示,今年“三秋”生产期间,全市组织各类农业机械上阵16万台(套),有力支撑“三秋”生产农机装备需求。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农机出力、农民省力。近年来,青岛市一大批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现代农机装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全市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1万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拖拉机2500台,植保无人机2200台,高效低损小麦收割机6400多台、玉米收割机4800多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6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6%,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今年“三秋”期间,青岛市加大资金支持,市财政统筹资金1.1亿余元,用于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具1.2万台以上,一批高效低损玉米联合收割机、高性能复式精量条播机,投入“三秋”生产,受益农户达8000余户。
(大众新闻记者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