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瞭望者 | 韩济生:为民除痛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提示着不同的疾病风险。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

在2024年世界镇痛日来临之际,《医学瞭望者》栏目组对话在神经生物学领域毕生躬耕,致力于以针灸为民除痛的“90”后院士——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韩济生 采访对象供图

一场开胸手术

确定了一生的科研方向 

1965年,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在利用针刺穴位止痛做外科手术,当时学西医出身的韩济生被指派去研究“针刺麻醉”原理的时候,并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务,直到他亲眼见证了一场在针刺镇痛下进行的开胸手术后,彻底改变了想法。

“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四肢都扎着针,四个针灸师轮着捻针,患者说话、用麦秆喝水通通都是如常进行的,切皮没有反应,只是剪她的肋骨时皱了下眉头。”回忆起当时的手术场景,韩济生仍记忆犹新。他坦言,“也是在这场手术后,我的命运就从一个普通的生理学教员,进入到中国针刺镇痛的道路上。”

“接受了‘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科研任务后,我具体应该怎么做科研?”韩济生在心底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临床上,麻醉师习惯于用药物进行麻醉,现下用针刺来代替药物,患者在针刺下意识并没有消失,只是痛觉变得迟钝。因此,镇痛是针刺麻醉的核心和要素。

怎样去测定一个人痛不痛?为什么针刺不是一扎就起到镇痛效果?扎针是否动员了身体里的某种化学物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针刺疗法至关重要。访谈中,韩济生循序渐进地阐明了他与团队当时的科研思路。

图片家兔针刺镇痛实验,摄于1972年。图中左三为韩院士。图源:北京市科协

韩济生及其团队详细观察并记录了194名正常人和病人的针刺镇痛规律,结果发现针刺能够提高痛阈,降低痛觉敏感性,并且这一镇痛效果不是立即消失,而是一个递减的动态过程。这种现象让他提出一个假设:针刺时,体内产生了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为了验证这个假设,1972年,韩济生开始在家兔身上做实验,对“甲兔”进行针刺,将甲兔的脑脊液抽取注入到“乙兔”的大脑,“乙兔”也产生了镇痛反应,这证明了针刺后脑内确实产生了可以镇痛的物质。

经过数度寒暑锲而不舍的艰苦探索,韩济生终于发现,针刺能够激发出天然的镇痛物质如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来发挥镇痛作用,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重要成果。

1979年,韩济生第一次走出国门,站在了美国波士顿“世界麻醉药研究学会”的演讲台上,以系统、深入和确凿的实验数据和创新的神经学理论,向世界展示了针刺镇痛的科学道理。“我们已经初步探明了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说明传统的中国针灸是有物质基础的!”

聚焦全球性医学难题

向世界展现传统中医药学的实力

阐明针灸科学内涵,是推动针灸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挖掘出科学内涵背后的实用价值,则是加速针灸国际化进程的关键。韩济生在借助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思考针灸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锁定了戒毒、孤独症和不孕不育症3个研究方向。

“每个人针刺镇痛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镇痛和抗镇痛两类物质的多寡和相对平衡。”据此原理,韩济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亦鸣工程师合作,设计制造出了“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用于镇痛、解痉。

外源性阿片如海洛因、吗啡等滥用后,一旦形成依赖,减少药量或停药后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通过实验和观察,使用特定频率的电针疗法,如用2赫兹和100赫兹交替电流刺激,可以缓解戒断症状的效果,进而防止复吸。

图片孤独症对视 图源:央视网

2009年,韩济生研究团队用经皮穴位神经刺激仪(TEAS)对76名孤独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与治疗前相比,孤独症儿童相关症状得到了改善。韩济生拿着老照片在镜头前展示:“只有内行的人才能看懂这张照片,孤独症患儿从不与人对视,但是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他们愿意与我们进行目光对视了,这实在是意义重大。”
应用于辅助生殖,电针刺激也可以大大增强精子的活动活力,有助于提升生育的成功率。与此同时,进行电针刺激时,血液中的皮质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还能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促进与胚胎着床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

“无论是针刺戒毒,还是孤独症、不孕症、不育症,都是全球性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难题。在说明白、讲清楚针灸科学内涵的大前提下,挖掘出其应用价值,从而产生社会效应,这实际上是在向全世界展现传统中医药学的实力,也必将大大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韩济生说。

为民除痛的道路

永远没有终点

中国针刺麻醉手术的成功,给世界各国的医学家、生物学家,特别是麻醉学家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韩济生院士通过研究揭示了针刺镇痛的机制,让科学界看到了针灸的独特价值,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针灸,尝试针灸治疗。

图片采访对象供图

谈及针灸这一传统疗法在现代疼痛医学中的应用前景,韩济生院士表示,针灸乃至中医这门祖先传下来的学问极其博大精深,以我们现在的科研成绩仍然没有将针灸的机制搞得非常透彻,还有“揭不尽的谜底”,也正是这些神秘的问号构成了科研思路的源泉,激励着科研工作者永远向前。

当前,疼痛医学飞速发展,专业影响力不断攀升,昭示着疼痛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他呼吁,中国疼痛医学领域专家学者们应积极抓住时代机遇,进一步推进疼痛学科的进步与繁荣。

“为民除痛是一条道路,做疼痛研究的人应继续努力,社会各界也要努力,目标是让每个疼痛患者都得到应有的治疗,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永远没有终点。”对于我国疼痛医学的建设与发展,韩济生院士也提出了诸多期许:面向科学,重视防治疼痛的基础应用研究;面向人才,夯实疼痛医学专业梯队建设;面向公众,开展疼痛医学相关健康教育;面向世界,推动祖国医学走向国际视野。

节目的最后,韩济生院士以“德、才、勤”勉励有志于投身疼痛医学研究的青年。“‘德’是真诚、谦和;‘才’就是能干、才干;德才兼备,我希望能再加一个‘勤’字,要积极肯干,奋发担当,勤勉勤奋。”他说。

“此生惟愿济众生”,在祖国医学与现代科技之间架起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韩济生院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的深刻内涵。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