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必修课:儿童屏幕时间与睡眠的管理
在现代社会,父母们总是忙于各种事务,试图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然而,尽管我们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和安全,却往往忽视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屏幕时间”的管理和对孩子“睡眠”的关注。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2017年,为评估中国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Wu等人从铜陵、安庆、芜湖和扬州四个城市选取了35所幼儿园,并向8900名3至6岁儿童的家长发放了一份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他们发现,日均屏幕时间(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刷手机以及使用iPad等数字设备的时间)达2小时及以上,儿童出现全面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具体而言,与日均屏幕时间低于2小时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更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情绪问题,如经常感到难过或抑郁、对未来带有悲观情绪、容易紧张或害怕、时常有内疚、焦虑或担心的表现。
- 行为问题,如经常与人争吵、惯于说谎、经常破坏东西或伤害他人、不听话或对抗等。
- 多动/注意力问题,如经常坐立不安或难以保持安静、注意力不集中、不记事或丢三落四、以及容易冲动不克制。
- 社交问题,如总被欺负或排斥,不善于交朋友、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以及容易产生孤独感等。
- 亲社会行为问题,如对他人的困难熟视无睹,不友善且缺乏同理心,占有欲强而不乐于分享等。
此外,该研究表明,日均夜间睡眠时间低于9.15小时的儿童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当日均屏幕时间达2小时及以上,日均夜间睡眠时间又低于9.15小时时,学龄前儿童出现上述问题的可能性显著增加。由此可见,长时间接触屏幕和夜间睡眠不足给幼儿园宝宝造成的伤害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
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享受了过多的屏幕时间,更不可能觉察到这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地,父母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让孩子保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需要多少睡眠才是合适的。除了屏幕时间,孩子的睡眠同样至关重要。健康的睡眠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不健康的睡眠,如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会给孩子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它们包括:- 认知发展受损,包括注意力问题(如容易分心)、智力和记忆力或学习成绩的下降。
- 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缺乏同理心、容易焦虑或抑郁、脾气暴躁、多动和冲动、攻击性增加、叛逆等。
事实上,青少年每晚应该睡8到10小时,而年幼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睡眠。为让父母了解孩子们“每天睡多久合适”,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16年时发布了一份睡眠指南。该指南建议孩子们每24小时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以获得最佳的发展和健康状况。具体而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需的最短和最长24小时睡眠量是:然而,中国睡眠研究会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普遍睡眠不足,睡眠低于8小时的占比达62.9%。其中,6~12岁为32.2%,而13~17岁则高达81.2%。特别是,56%的孩子是起床困难户,表示起床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孩子只占到18%。
令人堪忧的是,2021年发布另一份报告指出,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到国家“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9和8个小时”的建议。此外,有研究表明,我国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例如,湖北的一项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比率达20.3%。江苏省为29.9%,浙江省则高达56.1%。对我国6市1234名婴幼儿的调查表明,16.8%的宝宝睡眠时间不达标。这些数字令人震惊地提醒父母,多数孩子“没睡够”。而其可能存在的危害,如引致精神或行为障碍以及身体健康问题,则给父母们带来“呵护孩子的睡眠,以帮助他们茁壮成长”的警示。知识贫瘠且缺乏灵活性时,我们容易在教育上“走极端”。显然,通过精心选择媒体内容(如记录片或教育节目)和监督使用方式(如仅将屏幕用于学习、限定使用时间),父母可以最大化屏幕时间的积极影响。然而,过度使用、接触低劣媒体内容,缺乏监督和支持,数字设备对子女教育来说弊大于利。可见,父母的见识、态度和行动关乎儿童屏幕时间的“好坏”。但对此缺乏认识的父母可能会忽视“屏幕”的危害,导致孩子的媒体使用习惯得不到控制。事实上,不少父母,尤其是祖辈,允许甚至主动让孩子久坐于手机或电视前。他们认为这可以让孩子保持安静,却没能意识到这会挤占其他活动(如玩耍、运动和社交)的时间,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另一些父母担心数字设备会引致沉迷或上瘾的问题,因此坚决反对年幼的孩子接触电视、手机或iPad。然而,也有专家指出,适度且健康地使用屏幕设备,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娱乐体验。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确保孩子在使用屏幕设备时既能受益又能避免负面影响。显然,多数父母不是全能手,有时需要借助新技术是来实现更全面的教育。例如,看记录片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看《芝麻街》可以培养社交技能,教育应用可以提高孩子对知识(如识字或拼音)的兴趣,而身体游戏则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量。另有研究指出,当父母处于“弱势”时,如教育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等,善用数字设备能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助益。可见,数字设备的并非一味的坏,因担忧而反对它们,往往也意味着孩子与某些成长机会失之交臂。事实上,身处智能时代,数字设备已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很难被避开。不得不说,设定规则或惩戒以限制儿童使用手机,通常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些策略便不再那么有效且往往很难实施。显然,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力日渐减弱,很难再对孩子展开有效的监督和管控。此外,对有些家庭来说,惩戒(如拿走手机)往往导致亲子冲突,让孩子变得暴躁,甚至攻击父母。因此,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媒体素养和数字设备使用习惯似乎是事半功倍的事。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早年适度、健康地使用屏幕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并且有证据表明完全戒除屏幕实际上可能会适得其反。相比之下,有策略地使用屏幕,让孩子专注于精心设计的教育内容,提高联合媒体参与(如共同观看和讨论),以及平衡屏幕使用与现实生活活动,似乎是更妥善的安排。尽管如此,父母也可以放心,偶尔使用屏幕来娱乐幼儿,让大一点的孩子接触一些不太友善的内容(如欺凌或偏激的言论)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不太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总的来说,杜绝或放纵都不是对待新技术的科学态度,父母应根据家庭的情况,做出灵活的安排,以最大化发挥数字设备的教育潜力,同时预防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危害。综上所述,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和安全,还应特别注意他们的屏幕时间和睡眠。通过培养孩子的媒体素养和数字设备使用习惯,以及规律的生活习惯,父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 与孩子共同商讨并确定每天可接受的屏幕时间,如不超过1小时/天。
- 选择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如纪录片或儿童科普节目以及教育应用。
- 设置“无屏时段”,比如户外活动时、晚餐时间和睡前一小时。
- 确定固定的上床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以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
- 积极培养孩子的媒体素养,以养成科学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家长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合理利用屏幕时间,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支持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