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药品监管】
八大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您用对了吗?
本期【安全用药】,一起来科普。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良性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主要表现以乳房结节或肿块及乳房疼痛为主。
目前西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诊疗达成的共识认为,对于伴随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惯为主,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严重乳房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相关药物治疗,相关西药对内分泌影响较大,也伴随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常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成药因其携带方便,剂型稳定、疗效良好,具有缓解疼痛、缩小甚至消除增生结节的潜在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乳腺增生症在中医上属于“乳癖”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冲任二脉相关。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乳腺增生几种中医证型的临床表现:
01
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或者走窜样疼痛;乳腺结节或肿块质韧不坚,或无明显结节肿块;症状随情绪喜怒或月经周期消长变化,可伴随胸闷胁胀,善郁寡欢,心烦易怒等;苔薄黄,脉弦滑;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02
冲任失调证
临床表现为乳腺结节或肿块明显,乳房疼痛较轻。伴随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腰膝酸软、乏力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03
其他
兼夹血瘀症:主要表现乳房针刺样疼痛,结节或肿块明显;伴随月经色暗、有血块,舌暗有瘀斑、瘀点等;脉弦紧或涩。
兼夹肝火上炎症:主要表现乳房胀痛、有灼热感;伴随口干口苦,急躁易怒,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等;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等。
兼夹痰凝症:主要表现为乳腺结节或肿块质韧,可见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乳房疼痛不甚,体胖;伴随腹胀有痰等;苔薄腻或黄,脉象弦滑。
兼夹脾虚症: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不甚;伴随胸闷,易叹息,神疲倦怠,月经量少色淡,舌体胖大、有齿痕等;舌淡,苔薄,脉沉细或弱等。
目前市面上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种类繁杂,这些药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呢?
一、乳癖散结胶囊
单独使用,用于肝郁气滞证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用法用量:1次4粒,1日3次,4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月经量过多者、哺乳期和经期慎服,孕妇禁服;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及凝血常规,如出现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乏力、皮肤黄染、尿黄等临床表现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安全性
偶有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月经失调、白带增多、肝功能异常、口干、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必要时对症处理。
二、乳癖消片
单独使用,用于肝郁气滞证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用法用量:1次5~6片,1日3次。
注意事项:建议经期停药,孕妇慎服。
安全性
偶有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月经增多等情况。
三、丹鹿胶囊
单独使用,用于冲任失调证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1)用法用量:1次4粒,1日3次,疗程8周,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
(2)注意事项:建议经期停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安全性
偶有腹痛、胃肠不适、食欲不佳等情况。
四、红花逍遥片
用于在主证临床表现基础上兼夹血瘀症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1)用法用量:1次2~4片,1日3次。
(2)注意事项:经期停药,孕妇忌服。
安全性
偶有胃部肠不适和月经血量增多等情况。
五、红金消结胶囊
用于在主证临床表现基础上兼夹血瘀症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1)用法用量:1次4粒,1日3次,饭后服用;
(2)注意事项:建议经期停药,孕妇禁服;服药治疗期间忌食酸、冷及刺激性食物。
安全性:
偶有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情况。
六、夏枯草口服液
用于在主证临床表现基础上兼夹肝火上炎症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1)用法用量:1次10ml,1日2次;
(2)注意事项:建议经期停药,孕妇慎服。本药主要由夏枯草组成,具有清火, 散结,消肿的功效,不建议长期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
安全性:
未有明显不良反应。
七、小金胶囊
在主证临床表现基础上兼夹痰凝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1)用法用量:1次3~7粒,1日2次。
(2)注意事项:建议经期停药,月经量过多者慎用,孕妇禁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药含有木鳖子、制草乌、人工麝香等,不宜过量久服,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含有草乌,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药物同用;含有五灵脂,不宜与“参”类药物同用。
安全性
偶有胃肠不适等情况。
八、逍遥丸
在主证临床表现基础上兼夹脾虚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
使用
(1)用法用量:1次6~9g,1日2次。
(2)注意事项: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建议经期停药。
安全性
未有明显不良反应。
药师提醒
乳腺增生症患者应定期随访B超:如经过3个月治疗后,症状、体征没有缓解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行肿块活检病理检查,排除肿瘤可能。
来源:PSM药盾公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